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必须解决的八个问题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必须解决的八个问题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必须重点解决的八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问题论文,大开发论文,民族地区论文,重点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注重思想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先思想大开发。首先要有新的思想观念。一是要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克服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单纯计划经济的思想,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生产;二要增强改革开放的观念,克服因循守旧、闭关自守和满足现状的思想,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的转变;三要增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观念,克服轻视人才、轻视科学技术知识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四要增强生态环境观念,克服急功近利、掠夺经营、破坏生态的思想,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和可持续发展;五要增强人口观念,克服无计划生育的思想,坚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六要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观念,克服等待外部“输血”的思想,通过内因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二、注重领导班子的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没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组织保证,断然不行。所谓领导班子的大开发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准人、用好人。同时要克服重选拔任用、轻培养教育的偏向,注重干部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不断的提高素质,使其胜任本职工作。就干部素质讲,应当包括强壮健康的身体素质,适应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敏捷的智力素质,理想远大的政治素质,精通马列的理论素质,胜任本职的业务素质,依法行政的法治素质,服从组织的纪律素质,情操高尚的道德素质,廉洁正派的作风素质,求贤若渴的用人素质,运筹帷幄的决策素质等。干部素质高,就能驾驭全局,统筹宏观,应对复杂局势,在工作中发挥独创精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形成一种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干部任用管理机制,贯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使大开发有干部制度作保证。

三、注重人才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而西部地区原有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才使用效率低下,不仅人才少,且成人文盲率高,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成人文盲率分别为72.82%、45.50%、43.10%和50.97%。因此,既要十分重视西部人才的开发利用,又要十分重视西部人才市场的建立,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引导东中部地区的人才向西部地区合理流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用才之道,容才之量,护才之胆,求贤若渴,选用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才投入开发主战场。

西部开发要注重发展科技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西部开发靠人才,人才成长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是十年后的经济。要克服在教育上的短视病,切实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优先地位。同时,要发展科技事业,把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引进和推广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四注重推进东西部合作大开发

我国东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已积累了很多经济技术实力和拥有较多的科技人才。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大力促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协作,一是通过扩散产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鼓励东部优势企业借助其品牌优势,直接到民族地区建厂,就地生产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通过经济技术协作,把东部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优势与民族地区的厂房、设备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促进东部地区加工业与民族地区生产原料企业的联合,共同建设原料基地,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四是组织各种形式的经贸洽谈活动,推动东部技术入股、东部企业家到民族地区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购买企业经营等。在加强东西部经济技术协作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国西部地区早在“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批军工企业蓄积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使其成为带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龙头”。

五、注重扶贫攻坚大开发

西部地区生态先天不足,相当一部分是高寒区、荒漠区、干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发展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相当的农户仍未走出贫困,已基本脱贫了的农户返贫比例相当高。因此,扶贫攻坚任务远未完成。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力度,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尽快使贫困农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要把治贫与治愚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他们引进、推广、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脱贫进程和有效抑制返贫。

六、注重主导产业和龙头产品的大开发

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突出比较优势,科学决策,精心规划,选准发展项目,培育支柱产业和龙头产品,做到振兴一业,带富一片;兴办一厂,致富一方。西部地区要注重人无我有、人有我好我多的优势资源的开发。云南省丽江地区针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开发,迪庆州针对“香格里拉”的开发,以不破坏环境为特点,轻而易举将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决定性的促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各自优势,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上项目。要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坚持高起点、高科技,创造自己的名优产品,不能盲目上别人淘汰的产业或产品。要跟着市场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份额。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要求培育支柱产业,增强支柱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也要立足于帮助民族地区发挥优势,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不能转移落后技术和淘汰产品,搞重复建设。同时,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鼓励外商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

七、营造大开发的良好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强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建立和健全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察,推动依法行政,从法律上保证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二是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坚定不移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和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努力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三是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为了加快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制定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只有政策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各省区市拥有更多的政策制定权,才能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原则下,实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四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不合理的检查、收费、罚款,为投资开发者创造宽松的环境;克服办事拖拉、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为投资开发者提供优质服务;彻底革除重权力重管理轻服务的旧观念,倡导“你帮我发展,我帮你发财”的新意识。

八、西部大开发关键在真抓实干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西部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是实施大开发的组织者、领导者,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首先要按科学规律做到科学决策、科学规划,把决策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决策失误实行责任追究;第二,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大开发稳步、健康、持续发展,防止运行中的出轨;第三,要落实政策,搞好服务,纠正“政策好、落实差;重引资、轻服务”的倾向,尤其不要对遇到困难求助的外来投资者重复“你破产我同情”那种毫不负责任的废话;第四要以绩效论功行赏,对那些作出贡献的开发者重奖,为社会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一种激励人们乐于奉献的机制。

标签:;  ;  ;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必须解决的八个问题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