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镇黄渡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情绪管理训练(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论文_陈亮1,桂红芝2,夏秀萍1

1.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04;2.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714

摘要:目的:研究情绪管理训练(心理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平衡模式为导向的情绪管理训练,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外来务工人员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7-8.912,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3,5.652;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4—8.347;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干预;症状自评量表

外来务工人员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身份上属于农民而职业上属于工人的那部分劳动者[1],他们在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常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心理干预外来务工人员与未经心理干预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以探讨心理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一、对象:

2014年10月-2016年12月,运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黄渡地区2家在年龄、性别、学历均无显著性差异的企业中外来务工人员。对所有参加对象进行知情同意。

二、方法:

1、对这2家企业中年龄在20岁—50岁的外来务工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一对一问卷填答方式进行调查,测试总分160分以上共计158名。

2、将2家企业随机(硬币法)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2人,中途退出6人。对照组76人。两组在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对实验组主要采用以平衡模式为导向的情绪管理训练。具体方式为:①心理健康讲座。每季度开设2h的心理讲座,由专家授课或观看录像,内容包括健康心理的标准、角色适应、人际关系及挫折心理教育等;②心理沟通。每月由全科医生与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心理沟通;③心理咨询。每周开展个别心理咨询1次。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方式,针对其所遇到的心理困惑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认知治疗;④自我暗示训练。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暗示训练,宣泄不满,自我安慰,自我鼓励。非干预组不采取其他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

4、数据分析方法:运用SAS软件录入研究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三、结果:

1.组内干预前后SCL-90测试比较

对两组研究对象研究前后SCL-90各项因子比较,实验组总分、阳性项目、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强迫、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对照组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而总分、阳性项目及其他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四、讨论:

SCL-90广泛应用于人群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能准确地反映个体的心理症状,其总分能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分项分数能比较好的反映出各型神经症的症状特点,与临床印象基本吻合[2]。

外来务工人员要面临紧张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任务及新的人际关系,受阅历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多人员身处于过度应激状态。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应激时,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手段,对当事人的心理进行一系列的培养、训练和调适,从而缓解和消除心理问题及应激症状的方法。其实质是给外来务工人员以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引导其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克服生活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本研究中,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其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前相比总分、阳性项目及各因子分均无差异,表明本研究分组科学合理,得出的结论准确可靠。实验组经心理干预后总分、阳性项目、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均显著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其总分、阳性项目、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也均显著下降。表明本研究应用的心理干预措施针对性强,能够合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容易出现的普遍心理问题,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其心理不适应,从而显著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中,不管是实验组干预前后或是对照组干预前后,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无显著变化;其原因可能为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症状仅通过短期的心理干预很难有所改善,而其余因子症状可通过短期的综合心理干预而显著改善。在对照组仅焦虑和敌对因子分值有所下降而其余因子分无显著变化,表明入职教育对改善焦虑、敌对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敌对因子分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无差异,表明心理干预在改善敌对症状方面效果并不明显。而焦虑分值在心理干预前后均有显著下降,表明心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状方面效果明显。当然,也有可能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务工人员适应性的逐渐增强,焦虑、敌对症状会自然改善,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明确。

本研究中,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其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本研究表明,情绪管理训练能够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干预工作的连续性、计划的可行性及内容的针对性,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模式。研究结果提示,开展心理干预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心身适应能力、减少不良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应杰.中国城市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9-32.

[2]王莹,陈允恩,苑杰,等.高三应届生及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考试焦虑的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3):325.

基金项目: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计划资助(2014-KY-16)

论文作者:陈亮1,桂红芝2,夏秀萍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安亭镇黄渡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情绪管理训练(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论文_陈亮1,桂红芝2,夏秀萍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