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与流调论文_祝凯捷,孟宪军

祝凯捷 孟宪军

(徐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要】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并进行流调,为严防输血传播HIV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标本检测采用ELISA法,选择两种不同厂家HIV抗体诊断试剂,有反应性标本送检市CDC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结果:2010~2014年度共检测433204份标本,其中有反应性标本435份,经确认46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其阳性率为万分之1.06。46例病毒感染者男性占44例,40%来至于2次以上自愿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从学生、职员、工人、农民等职业中均有感染,以性传播为主。结论:无偿献血者中有HIV感染者,用ELISA法检测存在一定假阳性,需进一步提高诊断试剂性能质量,严格筛查;加强艾滋病感染者流调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输血传播,确保血液安全。

【关键词】 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流调;ELISA法;WB法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358-03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知识广泛宣传普及,特别是对传播途径宣传力度加大,人人对艾滋病知识有了较深的认识。其中通过血液传播如污染针头、输血(指输含有HIV血液)等是传播途径之一,因此每个献血者在献血前要自觉对照献血标准进行自我排除,不符合献血标准的能主动退出,从低危人群中募集血源,现将近五年来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检测标本为我市无偿献血者,2010~2014年度 共计433204份,各年度标本数量见表1。

1.2 试剂

1.2.1筛查试剂:血站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选用两种国产试剂,生产厂家分别用A、B表示。HIV-1/2抗体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确认实验室使用复检试剂:荷兰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IV-1/2抗体诊断试剂盒(Vironostika HIV UniForm Ⅱ Plus O)。

1.2.2确认试剂:MP生物医学亚太有限公司生产的HIV-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诊断试剂盒(Genelabs HIV BLOT 2.2),上述试剂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批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程序与判断标准

1.3.1检测程序

1.3.1.1血站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严格按照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选择两种不同的试剂,采用 MicroLab FAME24/20型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1],每份标本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初检和复检并由不同人操作,初、复检只要有一/两家试剂HIV抗体有反应性或可疑者均用原试剂再进行重复检测,即做双孔复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HIV抗体阴性;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则报告HIV抗体待复查,该血液作不合格处理。对有反应性标本均送检市CDC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1.3.1.2确认实验室:初筛选用法国生物梅里埃HIV-1/2抗体诊断试剂盒,有反应性或可疑样本,则进行确认试验,即免疫印迹试验(WB法)[2、3]。

1.3.2判断标准[2]

确认实验结果判定:WB试验结果判定原则是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结合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综合判定。

1.3.2.1 HIV-1抗体阳性

同时符合以下2条标准可判为HIV-1抗体阳性:①至少有2条env带(gp41和gp160/gp120)出现,或至少1条env带和p24带同时出现;②符合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定标准。

1.3.2.2 HIV-2抗体阳性

同时符合以下二条标准,即出现至少2条env带(gp36和gp140/ gp105),和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定标准,可判为HIV-2抗体阳性。

1.3.2.3 HIV抗体不确定

出现HIV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报告HIV抗体不确定(±),对抗体不确定4周后复检。

1.3.2.4 HIV抗体阴性

无HIV抗体特异带出现。

1.4 主要仪器

TECAN RSP/8全自动加样器(瑞士);STAR全自动加样器(瑞士),MicroLab FAME24/20型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均经过定期维护和校验,全自动蛋白印迹仪(美国medTEC),生物安全柜Hfsafe-1200(上海)。

2.结果

2.1 2010~2014年度共检测433204份标本,筛查HIV抗体有反应性标本435份,HIV抗体待复查率为1.00‰。其中A试剂221份,B 试剂278份,两种筛查试剂均呈反应性标本70份,两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4.71%[(221+278-435)/435],两种试剂检测HIV抗体结果见表1。

2.3 46例艾滋病感染者流调结果见表3。

3.讨论

结果表明,2010至2014年度HIV感染者总阳性率为万分之1.06(46/433204),与南京市献血人群HIV感染者接近,阳性率0.01%[4],低于一般人群阳性率0.03%[5],抗体不确定3例,过4周后经复检均阴性。从10至12年度确证HIV感染者逐年增加,13年度虽有所下降,可能存在偶然性,总的趋势来说是增加的,结果见表2。无偿献血者中有HIV感染者,因此应严格按照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加强体检,从源头做起。不安全的血液会危害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具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不应献血,如静脉药瘾史、男男性行为或具有经血传播疾病(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梅毒等)风险的。具有高危行为者故意献血的,献血者捐献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会给受血者带来危险的,应承担对受血者的道德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和第62条规定,高危献血者故意献血,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体检人员应加强对献血者的问诊和体检并告知献血者,特别是对有不良行为献血者(如静注吸毒人群IVDU、商业性行为者CWN)要有一定洞察力,使每个献血者自觉对照献血标准进行自我排除,主动退出献血,劝阻有高危行为者献血,从而确保血源来自于低危或无危行为献血人群(Low or no risk blood donors),减少输血潜在传播的风险,保证用血安全。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国产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存在差异,10~14年度试剂A共检测出HIV抗体待复查221例,试剂B检测出278例,合计检测出435例,不合格率为1.00‰,两种筛查试剂都呈反应性标本70例,确认阳性46例,这46例中两种筛查试剂都具有反应性,S/CO值为6.21~71.09,国产试剂特异性(specificity)、总符合率(efficiency)等存在差异,尽管目前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是抗体检测,但也存在假阳性过高现象[7]。因此严格按照卫生部标准选择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初、复检试剂,从而避免出现假阳性,同时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在46例确认艾滋病感染者均为HIV-1抗体阳性,其中3例合并HCV抗体阳性,3例合并TP抗体阳性,表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和丙肝病毒、梅毒的感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8]。合并丙肝抗体阳性一是由于IVDU共用注射器,经过血液传播,有报道吸毒人群丙肝抗体显著高于其他高危人群(如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等),因为丙肝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二是可能由于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会造成机体免疫缺陷,主要侵犯CD4+ 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丙肝病毒的机会感染,有报道[9]丙型肝炎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障碍与HIV病毒共感染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发有关, 因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已成为丙肝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而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均通过性传播感染,同时阳性也就不言而喻。上述结论对于我们日常血液筛查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相互印证。46例艾滋病感染者男性44例,占95.65%;年龄18~30岁35例,占76.00%;学历中高中~专科33例,占72.00%;未婚中居多;从学生、公司职员、工人、农民、个体等职业中均有感染;首次献血者居多占60.00%,2次以上献血占40.00%;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7.00%。这些数据表明了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以18~30岁年轻人为主,男性远远高于女性,文化水平高中、中专居多,已经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和异性传播,多次献血者血液仍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特别对农民、学生,年轻人,中等文化水平的人群等,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关键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在HIV感染者中,40%来自于2次以上自愿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因此应科学管理血源,从低危人群中募集血源,加强问诊,加强检测;进一步提高诊断试剂性能质量,选择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诊断试剂;加强艾滋病感染者流调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了解与一些疾病的相互关联等,规范操作,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检验质量,进而确保血液质量,减少艾滋病的输血传播。

【参考文献】

[1] Matter L,Germann D.Dete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antibodies by a new automated 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 for HIV types 1 and 2.J Clin.Microbiol,1995,33:2338.

[2]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09年修订版).2009.09.

[3] Weber B,Hess G,Enzensberger R,et al.Multicenter evalution of the novel ABN western blot (immunoblot) system in comparison with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a different western blot.J Clin. Microbiol,1992,30:691.

[4] 吴蕾,何成涛,马贵明.2006-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14-115.

[5] 雷娜,彭志行,还锡萍等.江苏省AIDS疫情估计和预测分析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012-1017.

[6]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467-2011.

[7] 秦国天.用非特异性反应标本选择抗-HIV试剂. 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29.

[8] 余桂华,刘琼芬,张要全等.HIV感染献血者并发感染HBV、HCV及梅毒调查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4):331-332.

[9] Kim AY,Schulze zur Wiesch J,Kuntzen T,Timm J,Kaufmann DE,et al.(2006)Impaired hepatitis C virus-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and recurrent hepatitis C virus in HIV coinfection.PloS Med,3(12):e492 doi:10.1371/journal.pmed.0030492. http://www.qiji.cn/eprint/abs/3350.html.

论文作者:祝凯捷,孟宪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徐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与流调论文_祝凯捷,孟宪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