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与核算论文_王龙飞

如何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与核算论文_王龙飞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韩城 715405

摘要:建筑工程的基础以及核心环节就是工程的材料的购买环节,建筑工程材料的购买直接关系着建筑项目最终的造价的高低,并且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最后的经济收益。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原材料成本是构成产品成本的最重要部分。本文就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与核算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材料;质量控制;成本

原材料成本是构成产品成本的最重要部分,它涉及的面很宽,从产品设计、加工技术、生产工艺、操作方法,到材料采购、运输、储存,都与之有关。要降低企业材料成本必须眼睛向内,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全面细致地抓,并从实际出发,从影响成本最严重、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抓主要矛盾。但降低材料成本不是无限度的,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界限:一是确保产品质量,不能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材料消耗只能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二是消耗最少,产量最大,找出不必要的原材料消耗,把不必要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三是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做起.材料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材料耗用量和材料价格两个因素。

一、城建施工企业材料加强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的意义

对于一个城建施工企业来说,生产就是消耗材料的过程。在生产要素中,材料是重要的素材,材料费用通常会占据工程总量的一半以上。基于此,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是高效率生产的重要条件。城建施工企业施工的技术特征使材料供应和管理更加复杂,供应上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加上季节性储备问题和运输方式影响较大,整体的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城建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工作包含材料供应、材料保管、材料定额管理、材料订购、材料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优化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提升城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整个材料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会影响企业生产、技术、财务、劳动、运输等方面的活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对提升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材料的成本购买及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建筑材料的采购的问题

(1)工作人员的购买观念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依然还沿用着传统的材料购买思想,即:货比三家。但是,相比较国外的采购方式,我国的采购方式具有明显的短板。目前国外大多数建筑企业的采购的重要思想已经不仅仅是材料本身,他们更加注重于建筑本身与建筑材料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利益关系。并且,我国有些企业没有合理的材料采购机构,从而造成采购混乱、无人监管的现象发生。(2)采购人员不够负责。我国目前的采购程序相比较以前简单了许多,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采购人员只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要求去采购材料即可,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者而言,建筑市场行情以及目前材料采购的进度更新速度慢,同时也有小部分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与供应商串通,损害企业利益。

2.费用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材料费用估算存在一定的难度。城建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材料,还要控制成本,在进行招标时也要采用这样的标准。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不良企业在夺标之后就打破自身的道德底线,偷工减料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施工质量明显下降。此外,由于费用监管体系不完善,加上费用支出方法不够科学,对市场上的材料费用认识不科学,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购买质量最好的材料,费用和质量很难实现有机均衡。

3.质量问题

城建施工质量会受材料质量影响。目前,很多监管人员在检查材料时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对一些不合格的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材料的储存环境恶劣,例如,一些施工材料不适合放在潮湿环境中,但由于缺乏严谨的事前环境调查,将材料任意放在一些恶劣环境下,很容易导致材料生锈和变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进行采购时,企业常常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开展采购,材料质量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要,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工程质量,甚至还会出现事故。

三、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对策

1.材料采购、储存成本

材料的采购储存对材料成本的影响不可忽视。为了使材料采购储存成本最低,就要努力使各种材料的采购量与实际需要量相等,数量差和质量差缩小到最低限度,供应时间与需要时间差缩到最短,货比三家,降低购价。为此必须实行产前控制法,即在确定原材料采购量的基础上把材料采购的价格、数量、质量与采购人员的报酬挂钩,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使采购工作与企业利益共享。方法如下:(1)确定原材料采购限价。采购限价可采用综合价格控制法,即根据原材料供应商出厂价的平均值加上一定比例的流通费用确定,或者以材料的市场平均价确定。高于限价的不能购进;购进了,超过部分要在采购人员的报酬中按比例扣减。(2)确定采购数量指标。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对主要材料确定合理的储备限额,储备限额要控制最高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既要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避免停工待料,又要压低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对因材料供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造成的损失应由供应部门负担;对超额占用资金的应按银行贷款利率扣减供应部门的报酬。(3)责权利挂钩。按照采购限价和质量要求完成采购数量的,发全部工资和奖金。对采购材料质量、数量不符合要求并造成损失的,损失部分扣减供应部门报酬,扣减比例不能低于损失额的30%。

2.做好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

监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检查材料、分析材料和鉴定材料的质量,才能有效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达标。在进行监管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做好储存工作监督工作,储存环境的好坏会影响材料的质量;第二,做好采购过程监督工作,进行材料采购的第一指标是质量,在订货前要查明材料的出厂证明和合格证书等,并对材料进行质量测试,保障材料的安全性。

3.大力的引进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建筑项目若想要顺利的进行下去,需要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人员的共同努力,不仅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对于材料成本的规划要有统筹的能力。作为一名专业合格的材料采购人员,需要能够及时的面对市场上的各种变化,并且能够技术的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高效的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

4.坚持材料成本控制的原则

城建施工企业要优化配置,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对于城建施工企业来说,材料成本控制的原则体现在惠民性。在进行城镇建设时,资金依靠财政拨款,财政来源于百姓,因此,城镇建设是为了给百姓提供便利,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一旦浪费成本就是浪费财政收入。除了惠民性之外,城建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还要体现全面性,这里所指的全面性是工程材料要用在工程的方方面面。基于此,企业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从科学利用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原材料成本。加强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需要政府和施工企业双管齐下,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要求。

结束语

城建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关乎重大,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满足施工要求,分析施工工艺对原材料的实际要求,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统一。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在保证材料的质量的基础上再考虑节约投资成本的问题,由此才能够实际的将每一步建筑环节落实到实际上,以提高我国同世界的建筑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杨刚,侯群慧.论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J].管理视野,2013(19)

[2]韩余辉.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探究[J].中华民居,2014(5)

论文作者:王龙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如何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与核算论文_王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