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对策论文_刘仁哲

刘仁哲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目的:探索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内镜活检,观察组采用肠镜活检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癌诊断率。结果:观察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癌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镜活检诊断在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策

结直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且具有特殊的病理组织形态,其病变位置位于上皮组织和固有膜中,当肿瘤组织进入下层组织时,可诊断为浸润性癌,至今为止,临床上常规使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代替异型原位癌和重度异型增生 [1]。因此,本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选取的50例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观察组采用肠镜活检诊断,对照组采用内镜活检,对比其诊断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相关处理原则,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的100例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研究对象均知情且签署书面同意书,本次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观察组:2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9±2.58)岁,按部位分为:13例位于降结肠,18例为与盲肠,19例位于升结肠。

对照组:26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4~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5±2.84)岁,按部位分为:14例位于降结肠,17例为与盲肠,17例位于升结肠。

观察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对照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检验方式:患者在术前行肠镜活检诊断,活检标本可使用石蜡包埋、甲醛固定,并且按5μm厚度进行连续切片,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制作切片,肠镜活检诊断。随后便可根据WHO诊断标准,在固有层或上皮层中发现高度异型腺体,若发现肿瘤细胞已突破粘膜肌层且侵犯到粘膜下层可确诊为浸润性癌。

对照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检验方式:患者在术前行内镜活检,术前给予患者内镜活检,确诊后,行手术治疗。

两组患者术后再行病理证实。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癌诊断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癌诊断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对照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之间对比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癌诊断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观察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癌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原位癌、重度异型增生、黏膜内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等,临床上常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学辨别标准,再加之其诊断误差较大,较难分辨,若未及时确诊患者疾病,可加重患者病情,所以,使用正确的诊断方式可提高临床诊断率 [2]。

采用肠镜活检诊断的主要优势在于:(1)内镜活检虽然可取多个位置标本,但深度和数量有限,且获取不了明确的黏膜肌层组织,缺乏证明肿瘤浸润现象,且无法由足够证明其为结直肠,而肠镜活检诊断可在患者体内准确获取相关病变位置,提高诊断率 [3],(2)在进行切片制作过程中,肠镜活检诊断通过石蜡包埋、甲醛固定可对病变组织进行全面检测。总之,将肠镜活检诊断运用于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诊断率,防止患者病情加重 [4]。

王开昕,王晶,雷立容 [5]等学者在《结直肠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对比分析》一文中,术前采用肠镜活检诊断,其结果显示,绒毛状腺瘤符合率为96.25%、管状绒毛状腺瘤符合率为90.67%、腺癌符合率为94.02%,而我院绒毛状腺瘤符合率为90.91%%、管状绒毛状腺瘤符合率为91.67%、腺癌符合率为100.00%,其大致结果我院显示,由此说明,肠镜活检诊断运用于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诊断率较高,但其在诊断中,结直肠误诊率较大,而我院未出现较大的误诊率,其可能和临床工作质量相关。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绒毛状腺瘤符合率、管状绒毛状腺瘤符合率、腺癌符合率分别为90.91%%、91.67%、100.00%,而对照组的绒毛状腺瘤符合率、管状绒毛状腺瘤符合率、腺癌符合率分别为41.67%、33.34%、92.31%,两组诊断率率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也由此说明,肠镜活检诊断率更为准确。

总而言之,肠镜活检诊断在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效果确切,其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中提供有力依据,所以其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束宽山,苏昭然.结直肠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2013,26(4):275-276。

[2]高友福,孙颢,陈佳栋等.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及外科处理[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3,40(7):450-453。

[3]魏夫荣,阮洪军,黄志刚等.结直肠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7):890-891,952。

[4]王开昕,王晶,雷立容等.结直肠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35):52-53。

[5]王开昕,王晶,雷立容等.结直肠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5):52-53。

论文作者:刘仁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对策论文_刘仁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