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杨涛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杨涛

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 四川武胜 638400

【摘 要】目的: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对整个过程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观察其具体疗效。结果:在6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实现再通,再通率为80%。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采取及时的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时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专人护理,能及时有效的缓解病情,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Objective: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6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earl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rapy,adopt different nursing strategies and to record the entire process of data analysis,and observe its curative effect.Results:in 60 cases,48 cases with recanalization,rate of 80%.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arly take timely thrombolysis treatment,and at the time of thrombolysis and give a strict monitoring,observe carefully,after thrombolysis specialist care,timely and effective alleviate,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duce complications.

急性心肌梗死(又称为AMI)是心内科急危重病,一旦患上,其死亡率十分高。在患病早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十分有效的实现冠脉恢复和再灌流。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越低。但静脉溶栓也有一定的风险,并使AMI临床过程复杂化、非典型化。所以,在护理上掌握其临床特点及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针对我科自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和护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自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1岁-70岁之间。这6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的具体部位:广泛前壁20 例,前间壁9 例,前侧壁12 例,下壁16例,正后壁3例。患者选择:①胸痛持续≥30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者;②心电图有明显的ST 段抬高,至少2 个相邻导联ST 段抬高≥0.1mV;③发病6h 以内;④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

1.2 方法 静脉溶栓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镇静、吸氧、抗心律失常治疗,口服肠溶阿司斯匹林300mg,将尿激酶100~300万U 溶于生理盐水100mL 溶液中,用输液泵按要求30min 内输注完毕,其中前10min输入总药量的2/3,后20min输入总量的1/3。溶栓6h后给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Q12h,共5-7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50mg,Qd,连用7d,以后改为50mg,长期服用。

2.2护理

2.2.1进行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心理治疗: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均十分严重,少数是首次发生,大部分患者会因为心绞痛而产生濒死感、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这种疾病,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迅速将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内,由专人护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与氧气吸入4-6L/min,实时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状况、血压变化情况、心率、心律以及尿量进行详细的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溶栓前的检测与准备 ①溶栓前检测:做18导联心电图,化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心肌酶CK及CK-MB,并应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②病史:溶栓天询问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症;③物品准备:静脉输液用物,静脉留置针、输液泵等;④药物准备:溶栓药物尿激酶、生理盐水及各种急救药物、急救器械。

2.2.2对患者进行溶栓时的护理:

建立双静脉通道,保证溶栓药物、液体及抢救药物及时输入。溶栓治疗时,一般在患者同一上肢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用静脉留置针,以保证溶栓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通路给与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使患者在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另一上肢用于测量血压。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00~3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用输液泵按要求在30min内输入,其中前10min输入总药量的2/3,后20min输入总量的1/3。在溶栓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心功能进行全面的监护和记录,溶栓开始每隔半个小时监测18导联心电图1次,连续监测两个小时,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抽血查心肌酶谱。在溶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皮肤发红、荨麻疹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

2.2.3对患者进行溶栓后的护理:

严密监护,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第一,对患者的有无出血症状进行密切的关注,针对溶栓后的患者应该密切关注其有没有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一旦病人出现牙龈出血、吐血、消化道出血等现象,要及时的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及时的减少或者停止抗凝药物的服用,尽量减少穿刺次数。第二,要持续的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测,有预见性的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溶栓后24h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溶栓3h左右发生率更高,以室性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多见。对前、侧壁心梗患者,警惕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准确区别不同性质的快速心律失常,对于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及时应用利多卡因等药物;发生室速、室颤时,及时给予电复律。对于下、后壁心梗患者,警惕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夜间,因为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更慢,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654-2等药物,床旁备好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因此护士务必要对心电图检查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固定好导联电极位置,记录好ST段的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尽早的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同时,责任护士应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第三,密切关注病人的低血压状况。低血压是溶栓后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要对病人的血压做完整的检查和记录,一旦发现患者有低血压趋势,则要积极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为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合理调整活动量:嘱患者一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由护理人员照料,避免不必要的翻动,保持情绪稳定。以后若病情稳定,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饮食护理:要求患者食入低盐量、低脂肪、优质蛋白、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排便护理:卧床期间为预防便秘,训练患者床上排便,避免用力过度,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充分保证患者的大便通畅,以免诱发心绞痛。排便过程中加强心律、心率监测。

健康教育:AMI溶栓后,责任护士应每日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讲解冠心病常识、诱发因素,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配合治疗等,使患者在适当时机循序渐进地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以最大程度地配合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2.结果

在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48例实现再通,再通率高达80%。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为34例,占56.6%;胸疼基本消失50例,占83.3%;牙龈和鼻腔出血各2例,无严重颅内出血。

3.讨论

通过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体会到溶栓治疗是一种治疗AMI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效的减少梗死面积,减轻并发症状,降低病死率。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因此,在治疗期间要争分夺秒,通过采用以上的综合护理对策,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地配合了临床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新娜,马丽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监护89例病情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25)

[2]陈国军.心肌梗塞临床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12)

[3]石翠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42例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3)

[4]谭学瑞,温绍君,杨跃进,黄嵩.急诊溶栓治疗过程与评估[J].中华内科杂志.2006(10)

[5]曲海英,赵霞,于永红.8例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24)

[6]黄文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03)

论文作者:杨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0

标签:;  ;  ;  ;  ;  ;  ;  ;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杨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