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制度化生活解读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班制度化生活解读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题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解论文,班级论文,幼儿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幼儿园班级生活的社会学意义

从语言分析学的角度看,班级就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一个由若干人组成的集群之所以称为班级而不是其他,乃在于班级的社会属性——社会群体。班级有自己的组织目的及组织规范,班级是社会组织。由于班级是学生组织,因而它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即自功能性与半自治性,这即表明班级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吴康宁指出:“对于刚加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班级——是其加入的人生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与中小学校的班级相比,幼儿园班级是一个初级的社会组织,具有其独特性。这是因为,幼儿园班级通常不设“组员”“小组长”“班干部”这种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并不具备中小学班级那样的正式结构。这种正式结构在有的研究者看来,是导致儿童形成地位差异和权威服从观念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幼儿生活在班级中无论是日托、全托,还是半日制幼儿园,幼儿在其中的生活都是构成其全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幼儿园班级生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班级生活群体性

班级中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班级是一个群体,因而班级生活具有群体性。在班级中,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社交、活动,因而个人的合群性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幼儿不具备合群性,不适应幼儿园群体生活,就会产生各种问题。群体性是幼儿园与中小学班级生活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之一。

(二)班级生活组织性

既然班级为社会组织,个人在班级中的生活也就具有组织性。个人在班级中的活动或多或少地以群体为定向,并按照共同目标行动。许多时候,作为整体的班级需要和作为部分的个人之间保持一致性,而部分的一致性就使班级的组织性显现出来。从整体性上考察,班级生活的组织性特征尤其明显。如上所述,幼儿园班级只是一个初级的社会组织,并不像中、小学班级那样具有正式结构及“半自治性”,幼儿在班级中的生活基本上是由教师组织的,因而与中、小学相比,幼儿园班级生活的组织显示出较强的“成人化”倾向。

(三)班级生活制度化

班级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具有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秩序。作为群体或组织的维持需要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及组织秩序为保障,并需要坚持下来,从而形成制度。班级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制度维持的过程。换言之,一旦进入班级生活,幼儿就从自然式的家庭生活这种单一方式中走出来,并开始接受群体生活制度的约束,童年也就开始了生活多样化、复杂化的时代。幼儿的生活也从此接受正式的“制度”的熏陶,开始了制度化的进程。

班级生活制度化意味着:作为社会组织的班级将生活在其中的个人的行为不断地赋予社会角色意义的过程。人的生活制度化同时意味着人的角色规范化、社会化。对于作为社会组织的班级而言,这个制度化了的角色结构通常指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关系,而制度化的领导管理体系则是班级内部金字塔型的正式结构。但如前所述,幼儿园班级并不具备这样的正式结构,而代之以教师对幼儿的管理关系以及幼儿对教师的生理与心理的依附关系。幼儿园班级作为初级的社会组织,虽然不同于中小学的班级,但其生活也有独特的制度化特征。

于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即指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予幼儿生活以“制度化”的影响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使幼儿生活在一个制度化的“社会”——班级中,使其养成相应的组织意识、规范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与群体生活要求的社会角色规范保持一致。在这种意义上讲,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也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的内容与制度化生活的特征

(一)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的内容

在班级生活中,各种规则与规定都可以上升到制度层面,成为制度的内容。规则、规定等是为了限制班级中的个人的,因而,班级生活制度化首先可能表现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维持与遵守。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班级的生活制度与一日生活组织。幼儿园生活制度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的时间与顺序的安排和规定,具体体现为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它对所有班级都是适用的。如果没有生活制度,班级的活动将处于无序状态,班级组织将难以为继。因而,建立必要的生活制度,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保障。通过促使幼儿遵守生活制度,使班级生活呈现制度化的色彩。

2.常规。顾名思义,常规就是需要经堂遵守的规则与规定。生活制度及常规是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的主要内容。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及常规一旦得到执行,就意味着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开始确立,换言之,如果幼儿在班级中受到种种规约,其行为符合社会期望,即行为呈现出一种群体生活的角色特征时,幼儿在其中的生活也就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生活。幼儿的家庭生活不是制度化生活,因为家庭对于幼儿来说,不是一个社会组织,也不是一个制度化的场所。

(二)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特征

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重复性。在班级生活中,制度、规则或规定是相对固定的,而不是经常变更的,从而避免给予幼儿无可适从之感。不仅如此,班级的生活制度及常规是每天都要坚持遵守与执行的。这种重复进行的班级生活与制度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制度是要求普遍遵守的规约,是反复呈现在人们的意识与行为中的,制度化的内容也具有相似的特性。

2.规律性。重复可以形成规律。生活制度及常规既然是每天都要坚持遵守的,那就很容易形成相应的生活规律。这种生活规律首先是群体意义的,然后才上升成个人的。因为班级生活制度是事先预设的,是外在于个人的,当个人在班级中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而适应群体生活之后,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形成个人的生活规律。关于这一点,从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组织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

3.规范性。制度既然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也就意味着它具有规范性。班级常规就包含了幼儿生活、学习的各种规则,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幼儿明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这样,幼儿在班级中的生活受到种种规约,这是维护作为社会组织的班级所必须的。从另一方面讲,幼儿社会化也必然要求幼儿遵守行为规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因而具有规范的特征。

4.强制性。规范的遵守有自觉和强制两种方式。教育工作者对制度或规则的最终期望,是它们成为儿童行为的内部参照,即希望儿童能自觉遵守。然而,谁也不能确信或保证所有的儿童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并自始至终都能如此。于是为了使班级正常运转,教师往往要采取各种规范手段来维护班级的生活制度及常规。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制度、常规是要求务必遵守的,违反了一般会受到批评或惩罚。因而,班级的制度化生活多少带有强制性的色彩。

上述班级制度化生活的特征即是一种程式化、组织化、角色化的生活特征。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来看,虽然幼儿的意识分化程度较低,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制度化”层面的人我关系认知分化程度低,但幼儿园班级作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同样具有人际关系协调及个人行为一致性的问题,于是就有教师对班级中的制度与规则的维护。由此可见,幼儿在班级中的生活实质上是一种领导管理体系与规章制度维系下的角色生活,它是一种制度化的事实。因此,我们把幼儿在群体生活制度及常规规范下的一种程式化、组织化、角色化的生活事实,称为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但是,由于幼儿园班级不具备中小学班级那样的金字塔式的正式结构,也由于幼儿园并没有形成如中小学那样的正式而且严格的奖惩、考勤、考核制度,因而与中小学相比,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还只是一个刚刚发育的“胚胎”,幼儿所经历的制度化生活,只是其整个人生制度化的“雏形”。

标签:;  ;  ;  ;  ;  ;  

幼儿园班制度化生活解读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