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措施论文_陈荣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措施论文_陈荣华

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院

【摘 要】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或扭转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以往命名很多,如椎间盘滑脱、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破裂、椎间盘损伤、髓核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等,现在比较公认、统一的命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1.病因

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所致。①椎间盘的退变:腰椎活动多,负荷大,腰椎间盘退变发生早且机会多,在20岁左右就开始产生退行性变,椎间盘含水量逐渐下降。由于脱水,髓核张力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各层纤维软骨板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失去韧性,纤维环与软骨板及椎体缘附着处亦松弛,软骨板可发生囊样变。纤维环的后外侧变化最明显,出现向心性小裂隙,成为椎间盘破裂突出的基础。②损伤:积累性损伤,是促成椎间盘退变的因素,也是造成椎间盘破裂突出的诱因。如弯腰搬物时可以使椎间盘受力成倍增加,容易造成椎间盘破裂。长期弯腰搬物使椎间盘损伤的机会增加。扭伤外力易使椎间盘后外侧部薄弱处损伤,也是容易造成椎间盘破裂突出的常见损伤。

2诊断

2.1影像学检查

①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大部分病人除腰椎轻度侧凸外,并有骨或椎间隙的变窄,高龄病人可能有骨质增生和椎间隙变窄等。X线平片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坏和转移癌。②椎管造影:该方法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重要检查。外侧方突出示病变椎间隙外侧有根袖影升高,硬膜囊有凹形压迹;正中突出示硬膜囊正中受压,造影剂呈梳齿状固定停滞在一平面,或从一侧及两侧流向远端;椎间盘退变膨出,造影剂呈面纱状或珠帘状形态。③CT检查:CT扫描为常规检查,可识别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类型、大小及骨化程度。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等。④MRI:核磁共振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2辨证诊断

①气滞血瘀型:腰部因跌打损伤,以致气滞血瘀,气血涩滞,瘀聚凝结,经脉不通,而产生腰痛,令人卒痛不能转侧,疼痛多有固定的压痛点,脉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肝肾亏虚型:可以由急性损伤后,治疗失当,转变而来,也可以由慢性劳损发展,脏腑功能失调,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而致腰痛,患者面色苍白,四肢酸软无力,气短,脉细。③外感型:为风寒湿邪侵袭而致腰痛,腰部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可致局部肌肉紧张,增加对腰椎间盘的挤压力。不同患者风、寒、湿邪可同时存在,而轻重有所不同。风湿腰痛,疼痛上下无定,左右无常;寒性腰痛可表现为畏寒喜热,患者多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等表证。

3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的原则:①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②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③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3.1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整复腰椎畸形之功效,达到使髓核复位,松解神经根受压的目的,因而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尚短,或病程长但症状较轻;单侧凸起型和破裂型,青壮年患者为宜。手法禁忌证为:①中央型突出的患者。②骨质增生明显,或突出物有钙化者。③病程长,多次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常用的治疗手法有按、揉、点、压、滚、摇、扳、抖等。目前流行的定点旋转复位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2牵引治疗

牵引可以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同时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促使突出物的回纳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因此,常用的是骨盆牵引。即在腰部系上腰带,每侧牵引重量为10~20kg,足跟一侧床架抬高15°左右,便于对抗牵引,每次牵引30~60分钟,根据病情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3.3药物治疗

①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也可选用三七伤药片、红药片等中成药。②肝肾亏损型:治以滋补肝肾、舒筋通络,方用杜仲散加减,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强身片等中成药。③外感型:风寒湿互阻者,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亦可用大活络丹、疏风定痛丸等中成药。

3.4针灸疗法

3.4.1主穴

①突痛穴:在髓核较突出部位的压痛点;②突对穴:与突痛穴相对,在脊柱的另一侧;③椎中穴:在突痛与突对两穴中间(亦在病变椎节棘突中间)。④下痛穴:在椎中穴下寻最明显之压痛点,大约在骶椎之间隙。

3.4.2配穴

①L4~L5椎间盘突出取秩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②L5~S1椎间盘突出取次谬、承扶、委中、承筋、昆仑等穴。③肝肾虚损:取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

3.4.3灸法

①在椎中穴和下痛穴的针柄上插约6分厚的清艾卷,距皮肤1寸多,然后从艾卷下方点燃。②隔姜灸:取鲜姜两大片,每片二分厚,用竹签刺满小孔,取三分厚清艾卷放在姜片上并用细竹签固定,点燃放在主穴突痛穴、突对穴上,灸至皮肤发热微红时可上下移动。

参考文献:

[1]宫润利.手法拉压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1年01期

[2]路通,马勇.中医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处方分析[J].甘肃中医,2006年04期

论文作者:陈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措施论文_陈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