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个性人才全面提高素质&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探索_高中化学论文

培养个性人才全面提高素质&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探索_高中化学论文

发展个性特长 全面提高素质——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全面提高论文,特长论文,素质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指的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未来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而目前高中教育中学非所好、学非所能、学非所需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业负担等方面的矛盾仍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因此,要顺利实现这一转轨,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则是课程体系的改革,这一改革既是学校全面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又是使素质教育从理论上的必要性转化为实践上的可行性的根本措施之一。

我校于1992年承担了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子课题“高中个性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这项实验历时近5年,是我们对素质教育途径的一次探索。

二、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容

个性,就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而言,是指受教育者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

个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在了解学生的已有个体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教育,使学生在全面提高思想品质、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同时,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它是素质教育个性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使受教育者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相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而言,这种教育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根本转变,相对全面发展的教育而言,它是较高层次和水平上的全面发展教育。

个性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通过不同达标途径使受教育者个性得到发展的教学体系。化学学科的个性化教学是全校个性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在不同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化学课程、教材、教法和学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其基本内容如下:

课程设置→各层次目标的确定→各层次教学的要求→教材的选编→教法和学法的要求→评价

(一)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①课程多样化;②课程个性化;③课程乡土化;④课程综合化。以上4个特点在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中都有所发展和体现,已由原来单一的必修课改变为现行的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为4个层次教学班(分别用A,B,C,D表示)。各层次除开设相应的必修课外,还增设了选修课。

选修课主要包括自选、限选和活动课等综合课型。其中化学学科开设的自选和限选课主要有以下各专题讲座:

A层次(文科学生):开设《自然科学概论》,扩展文科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一专多能本领。

B,C,D层次(理科学生):开设《近代化学》、《环境化学》、《量子化学》、《人体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未来社会》、《化学学法研究》等。

另外开设的活动课主要有以下内容:长春南湖水质分析、尼古丁对人体危害(用小白鼠代替)、蔬菜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从海带中提取碘、制造肥皂等。

通过以上选修课的开设,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提高。

由于各层次学生存在差别,因此各层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在教学目标、教材的选编、教法和学法的要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A层次的目标:达到合格高中毕业生的要求。

B层次的目标: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大学生打好基础。

C层次的目标:培养学科尖子,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大学生打好基础。

D层次的目标:培养国际奥林匹克高中化学竞赛选手,并争取获得金牌。

(三)各层次的教学要求

A层次教学要求:按现行大纲及会考要求。

B层次教学要求:按现行大纲及高考要求。

C层次教学要求:稍高于现行大纲。

D层次教学要求:按高中化学竞赛程度。

(四)教材的选编

根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教材的选编如下:

A层次:以现行高中必修课本作为教材。

B层次:以现行高中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作为教材。

C层次:以高中化学读本作为教材。

D层次:以高中化学读本和大学基础无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课本作为教材。

以上教材的编定,是在没有合适的教材情况下,对现有教材进行了选编,基本上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对A,B层次的学生,可减轻学生负担;对C,D层次学生,可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教法和学法的要求

个性化教学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来进行的,要达到所确定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做到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并给予不同学法指导。

对A层次学生,主要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并从中找出规律性,学会学习。

对B,C层次学生,则以培养解决化学问题能力为主,某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依据,采用问题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问题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如下:

创设问题情境→选择化学事实→加工处理化学事实→解决化学问题→应用

如:《原电池》一节课的教学,可首先通过复习旧知识: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并放出大量热,据此提出问题:上述反应说明化学能可以转变为光能和热能,那么化学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这样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然后再给出锌、铜原电池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化学事实(即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第三步对上述实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原电池的定义,它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学生对原电池的概念有了一定理解之后,教师就要对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性讲解,使学生对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最后一步就是要及时设置具有梯度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内容使知识得到迁移,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按上述流程组织教学,思路清楚,教法灵活,课堂活跃,做到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同时又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不仅提高了课堂听课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也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了能力。

对于D层次的学生,则以创造学习为主,培养学科竞赛尖子,所以对于D班的教学,主要在教师讲授的同时,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个性。

(六)评价

个性化教学各层次的考试有分有合。

“分”:按各层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出题考试,进行不同层次验收,这种考试能实现“评价分层”,体现个性要求。

“合”(主要针对B,C层次):在全年级课程进度基本相同时,学生统一参加B层次考试,便于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对全体学生统一进行分类评价。

“分”、“合”结合:指的是C层次提前考试,确定一定的及格标准,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者参加B层次考试。这样既能体现个性要求,又能够统一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对B,C层次学生的学习都有促进。

三、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思考

经过近5年的个性化教学实验,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它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验初步显示出如下优点:

1.有利于因材施教,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使每个学生重新分配精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选C的机会,克服了过去分快、中、慢班使学生心理自骄或自卑的弊端。

3.有利于培养尖子,使部分尖子学生不受学科进度的限制,提前接触一些高难度的内容,为学生进入大学后有雄厚的参与竞争的能力,为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打基础。我校自实验以来,在每年全省高中化学竞赛中都取得了个人及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其中张建辉同学在1995年国际奥林匹克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得金牌。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中学与大学衔接的适应能力。

5.有利于处理高考、会考与竞赛之间的关系。

6.个性化分层次教学,冲出了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教师来讲,多数承担两个层次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承担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负担加重了,工作难度加大了,对教学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这无疑是对教师的挑战,促使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提高。

高中个性化分层次教学的成果是显著的,但不可避免也相应产生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①不同层次教学的教材建设问题及不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处理问题;③教学如何更好地体现个性化的问题;③如何处理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管理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实验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使高中个性化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标签:;  ;  

培养个性人才全面提高素质&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探索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