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论文_吴玉琴

浅谈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论文_吴玉琴

吴玉琴

湖北省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48例因输液出现发热反应的小儿患者住院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由于我院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近年来的小儿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家长对门诊注射室的服务满意率大幅度提升。结论: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工作重在优质服务,贵在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好在及时的护患沟通。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发热;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354-02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的行动的过程[1]。笔者从事妇幼医院门诊输液室工作,每天接触的患儿病因不同,病情不同,用药品种不同,儿童对药物的反应表现不同,潜在的风险因素居多。本文就我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在门诊出现的48例因输液出现的发热反应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小儿输液反应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及护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4月,医院门诊出现输液发热患儿48例,年龄在3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42±18岁,48例患儿中,26例为消化道相关疾病,6例为以畸病例,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新生儿出血症2例,肾病综合症4例。40例经口服地塞米松及非那根或采用物理降血的方法,均门诊观察2d后好转出院。8例因持续发展不退转住院治疗。

2导致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安全隐患

21加药前或输液前,未认真检查液体质量,未及时发现微粒,如安剖的胶塞,药物未溶颗粒或其他杂质。

22对药物本身的热原反应不了解,导致患儿出现发热。

23病儿本身的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未及时发现。

24需做过敏试验药物多,护士重视不够。

25护士对新药知识信息了解不够。

26病儿流动量大,发热初期未予以重视。

3护理措施

31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制度,把好一次性物品质量关,使用一次性物品时必须检查是否密封和有效期,消除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

32严把药品质量关,作为妇幼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应严把药品质量关。①采用统一的药物进货渠道。②合理用药。在进行药物配伍时,应按要求进行现配现用,以免药物析出或长时间放置失效。③对容易沉淀或者不溶性的物质析出,输液时容易出现患儿出现发热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33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明确各班职责。接药班负责接病人的注射单和药物,查对两者是否相符,是否做过敏试验,是否有配伍禁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药物现配现用,执行一人一药一管。治疗班护士接配好的药物时,必须挂注射卡,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同时,一律不使用在院外自购的药品,从药源方面确保安全。

34控制过度输液: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2]。为了维护患者安全,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宣讲过度输液的危害。宣讲“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医学知识,告诉患者,通过口服药物,皮下或肌肉注射能治疗的疾病尽量不静脉输液的道理。

35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液体的滴速,避免输液过快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进入机体的热源物质的量会增加,可能会使患儿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

36加强药物过敏试验管理。从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起,我院加强了药物过敏试验的管理工作,对过敏试验和观察结果,实行谁做的药物过敏试验谁签名,并认真标清阴性或阳性试验结果。

37确保护理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为了确保门诊护理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对药量不清,药物副作用不明,药物来源有疑问的药品,护士有责任拒绝代输[3]。同时,严格执行巡查记录制度,做到及时发现输液不良反应并及时准确处理,以确保患儿的安全。

38护理人员要掌握检验执行危急值报告情况:临床实验室每天都向临床提供有关患者诊断、治疗病情变化等方面的大量信息[4]。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及应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十分重要的环节[5]。要做到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就必须正确认识危急值报告对护理工作的临床意义。危急值项目至少包括血钙、血钾、血气、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等。为了输液安全,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临床护士必须懂得什么是危急值?危急值项目有哪些?危急值是多少,并在接到危急值结果时能迅速报告医生,给予有针对性监护。

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的最终目的[6]。我院在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方面,实施临床路径,制订了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实施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总之,护理人员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小儿输液发热反应有预见性,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才能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和安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M].护理管理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喻丽,王可,彭文玲.人性化护理在心理科的应用[M].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6532654

[3]杨菱,李斌.双人核对加患者参与查对在预防门诊输液差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0(5),75

[4]龙丽嫦,李玉燕.护士对检验报告的护理临床意义的认识及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3):43

[5]陈文萍,钟湘英.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检验报告危急值认识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7172

[6]李莉.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1517

论文作者:吴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浅谈预防小儿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论文_吴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