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借鉴_英镑汇率论文

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及其经验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产业发展论文,经验论文,方式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747X(2016)01-0129-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80-052

       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16.001

       英国国土面积244820km[2],人口6277万,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爆发于此,并迅速传遍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英国又是一个崇尚民主、自由、休闲的民族,不仅大量现代运动项目发端于此,也是全球体育产业发源地,世界上第一个俱乐部——“乔治俱乐部”诞生在此,欧洲体育职业化较早推行之地,目前也是全球体育产业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深入了解英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体育产业氛围的国家,准确解读其体育产业发展方式深层脉络和内在驱动力,将有助于系统总结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的攀升路径。全面把握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规律,从而为探寻适合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优化路径提供经验。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体育产业的相关文献,了解和梳理英国体育产业的研究情况与基本概况,为全面分析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奠定基础。

       1.2 数理统计法

       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反映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主要选用了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欧盟体育经济影响研究报告》(2012)、国际著名研究机构英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英国体育市场预测2009-2013》作为主要数据支撑材料,并辅以相关文献数据资料;同时为了便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文中统一将非英镑数值按照当年汇率换算成英镑,然后进行了统计分析。

       1.3 比较分析法

       通过英国与欧盟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等的深入比较,了解和掌握英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脉络。

       2 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伴随着世界产业转移,英国体育产业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足球俱乐部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体育公司的出现以及体育服务业的兴起,标志着英国体育商业化和产业化逐步形成[1]。特别是近30年以来,体育产业更是呈现蓬勃之势。

       2.1 体育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成熟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英国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体育市场,据NPD发布的《2012年全球体育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英国体育市场排名位居全球第7位,凭借着极为完备的市场体系,体育产业规模不断上升。1987年英国体育产业已经达到68.5亿英镑,超过当年的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1990年进一步突破80亿英镑,在各行业中排第5位;1994年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56%,高于德国(1.25%)、法国(1.09%)、意大利(1.06%)等欧洲发达国家[2]。2011年英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约334.8亿英镑,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2.33%,比1994年提高了49.36%,体育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在欧盟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见图1)[3],已经稳居英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1.88万人,占英国就业总人数的2.16%,仅次于德国,表现出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图1 2011年欧盟GDP排名前5位国家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条形图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欧盟体育经济影响研究报告》2012年)

       2.2 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英国是世界上许多运动项目的起源地,为体育参与广度奠定了良好的消费基础,而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参与运动以追求健康自然成为英国国民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直接推动了体育消费水平呈现较快的增长。数据显示(见图2),2003年英国体育消费总额为179.78亿英镑,整体呈现相对稳定增长态势,尽管2010年略有回落,但之后强势反弹,至2013年已经达到247.55英镑,比2003年增长了37.70%,按不变价格计算,2003-2013年英国体育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3.25%,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了英国体育产业的稳步增长。

      

       图2 2003-2013年英国全年体育消费额柱形图(亿英镑)

       (数据来源:英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英国体育市场预测2009-2013》)

       2.3 体育产业业态蓬勃发展

       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英国体育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赛事表演业、体育休闲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中介业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一是赛事表演业成为主导产业。英国赛事在世界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1860年开始的英国高尔夫公开赛、1877年举办的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1829年创办的牛津剑桥划船比赛、1888年建立的英国足球联赛、开始于1950年的F1锦标赛等都是各自领域现代历史上最早的比赛,经历了风雨洗礼,成为享誉世界的重大国际赛事。支撑职业联赛的各体育俱乐部也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成立于1855年的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拥有1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俱乐部,现征战于英国顶级联赛的20支俱乐部都经历上百年的传统沉淀。依靠雄厚的赛事基础,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英国已经拥有了发达的赛事产业,形成了系统的赛事体系。数据显示,英超已经成为欧洲5大顶级足球联赛的引领者,2000-2001赛季年度总收入高达16亿欧元(约14亿英镑),占欧洲顶级联赛总收入的24%[4];2013年英国著名球队曼联足球俱乐部总收入达到3.63亿英镑,营业额达到1.46亿英镑[5],赛事产业已经成为引领英国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

       二是体育休闲产业呈现上升态势。英国的体育休闲产业是一个高增长行业,1995年体育休闲产业从业人数为42.5万人,产值达到99.606亿英镑,1998年从业人数为43.7万人,产值达到123.507亿英镑,比1995年增长了24.00%,2000年从业人数进一步上升到45万人,产值占GDP的1.8%[6];2012年英国健身产业报告显示,2011-03-2012-03期间,仅英国健身产业的总市场价值为38.6亿英镑,同比增长1.4%[7]。休闲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链的根基,英国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体育产业的覆盖面,并且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体育用品业保持稳定增长。英国作为欧盟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大国,一直保持着较平稳的发展。英国工商部公布数据显示:“1995年英国体育装备进出口总值是5.91亿英镑,其中进口3.90亿英镑,出口2.01亿英镑,贸易逆差达到1.89亿英镑”[8],这反映出英国是非常典型的体育用品消费型国家。而奠定这种格局的背后动因是英国国民对体育用品消费观念的不断进化,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当时的消费目的比较单一,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健身、时尚与生活方式,这对英国体育用品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刺激了体育用品销售额的增加。全球信息有限公司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英国体育用品销售总值达到50.16亿英镑,比2000年增长18.2%[9];尽管受到欧盟经济衰退狂潮的影响,但体育用品业整体仍保持相对平稳态势,欧盟体育用品产业联合会2012年的统计进一步显示,英国每年的人均体育用品消费额约为149欧元,每年的体育用品销售额已经达到90亿欧元(约74亿英镑)。

       四是体育中介业快速发展。由于英国较早出现的体育商业化和较快发展起来的职业体育产业,极大地刺激了体育经纪人的现实需求,英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体育经纪人发源之地。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英超联赛等职业制度的优化完善以及转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并趋向开放化,极大地推动了英国体育经纪业的发展,1971年英国体育经纪总额仅为250万英镑,而到了1990年体育经纪总额已经达到2.1亿英镑,比1971年增长了84倍,1998年进一步达到3.47亿英镑。马尔科集团公司、菲利浦.格拉汉姆体育管理有限公司、PSM经纪公司等一大批优秀的体育经纪公司也不断涌现出来;八方环球公司(Octagon)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3家经纪公司之一,在全球服务遍及18个国家,服务对象包括500多个世界顶级企业和组织[10]。目前英国已经成为欧洲体育经纪活动的中心,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

       3 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基本特征

       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主要是指推进体育产业演进的路径安排和方法手段,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基本取向的核心内涵不是停留在产业“量”的变化上,更突出“质”的提升上。因此,推动体育产业转变到科学路径上来,并充分释放出更有效的能量,就必须大力推进向要素创新驱动、集约型、结构优化型、消费拉动型发展方式转变。经过多年的优化调整,英国的体育产业的攀升路径相对比较清晰,已经从多个层面实现了实质性转变,呈现出如下特征。

       3.1 要素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

       积极发展原创性的体育生产要素,一直是英国体育产业的重要驱动力。欧洲专利局统计数据显示(见图3),2006-2011年英国体育专利发布总量达到303项,年均50项,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位居欧洲的前3位,仅落后于德国和法国。依赖良好的生产要素创新能力和较高的技术交叉融合水平,英国体育产业逐步摆脱了低端化、低质化发展方式。一是赛车发动机设计、制造、组装等系列运动装备和高尔夫球器具的制造和销售渐居世界领先地位,LONSDALE、DUNLOP等一批著名品牌迅速成长起来,并推向世界。二是赛事产业不断向高质化发展,国际权威机构英国“SPORTCAL”2012年研究显示,英国的体育赛事影响力已经位居全球第2位;2013年《福布斯》全球足球俱乐部价值榜显示,排在前10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英国的俱乐部占据5家,达到50%[11];Kearney研究显示,英式橄榄球2005-200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6%,居于全球首位[12]。三是休闲产业开始向高层化方向发展,马术产业等一批高端休闲行业迅速成为全球产业的引领者,英国BETA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马术产业的年产值约25亿英镑,2006年已经达到40亿英镑,上涨60%[13]。总体来看,通过生产要素创新驱动,持续地激发体育企业应有的活力和冲劲,英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质量型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拉动英国体育产业持续向前的主导力量。

      

       图3 2006-2011年英国在欧洲专利局的体育专利发布量方形图

       (数据来源:欧洲专利局http://wordwide.espacenet.com)

       3.2 集约化发展,打造产业集群优势

       经过多年的积淀,英国逐步形成了多个体育产业集聚区,实现集约化发展(见表1)。英国产业集聚区呈现鲜明的共性特点。一是主体产业明确。英国体育产业集聚区主要分为以赛事表演、健身休闲、旅游培训等组成的服务业集聚区,和以高端专业运动器材、装备生产和销售等组成的用品制造业集聚区,但无论是服务业还是用品业集聚区,都有一种核心产业作为引领,其他产业紧紧围绕主体产业形成一体化产业链。二是主推时尚产业。除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足球运动外,大部分集聚区多以极限运动、休闲运动、高端赛事等串联整个产业群,受欢迎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三是产业集群水平较高。每一个产业集群都奠定了独具特色、享誉世界的地位,温布尔顿网球运动集聚区使该市成为世界“四大满贯”中最悠久的赛事,黑池舞蹈集聚区是世界国际标准舞活动之首,伦敦足球运动集聚区是世界职业足球产业最活跃的地区,牛津“赛车山谷”集聚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车产品生产地,谢菲尔德体育城市集聚区是国际普遍认可的依靠体育成功实现华丽转身的典型城市,且是欧洲首屈一指的体育训练和科研中心。应该说,英国这些产业集群在全球各自领域的舞台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3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

       世界产业演进规律表明,体育产业结构重心具有向服务业推进的高度软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借助国家产业战略调整契机,大力发展职业体育、休闲健身等服务产业,体育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数据显示(见图4),到2011年英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达到290.78亿英镑,占到当年体育产业总增加值的86.97%,在欧盟当年GDP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居于首位,也是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唯一超过80%的国家,体育产业整体趋向高度软化态势,完全符合在一个开放经济中产业结构发展的客观规律。

       3.4 消费拉动,支撑产业发展

       消费市场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英国国民消费习惯趋于稳定化,体育消费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次,消费驱动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一是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英国全年人均体育消费从2003年的301.82英镑增至2013年的394.54英镑,增长了30.72%,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达到2.72%。二是体育消费占需求结构的主体地位。数据显示,2011年英国体育消费达到221.51亿英镑,占当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的72.21%,消费已经成为体育经济“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顶梁柱,支撑体育产业的大步发展。三是服务型消费占消费结构的主体。2003年,英国健康健身、参与体育、观赏体育、体育彩票、付费电视等服务型消费额为111.58亿英镑,2013年上升到155.09亿英镑,增长了38.99%,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03-2013年年均增长3.35%。2013年体育服务型消费占体育消费总额已经达到62.64%,服务型消费已经成为英国体育消费的主流。

      

       图4 2011年欧盟GDP排名前5位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总增加值比重方形图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欧盟体育经济影响研究报告》2012年)

       4 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驱动力

       英国体育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相对成熟的市场规模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灵活性、稳定化、完善化的体制机制,普适性、基层化、全覆盖的厚基础,传统性、休闲化、自由化的宽空间,构成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推动着英国体育产业沿着前进的方向快速发展。

       4.1 体育运动走向生活化

       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庞大的大众参与群体。英国具有广泛而深厚的运动传统,参与运动已经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甚至融入血液、形成习惯。1996年的数据显示,英国国民中约有2500万人每月至少参与1次体育活动,占总人口的40%;2006年这一数据得到了刷新,所有成年人平均4周参与1次体育活动的比重已经达到52.4%(见图5),其中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得到强化,黑人和少数民族社区、低收入人群、妇女比重都超过40%,成年残疾人也达到31.1%;每周3次,1次30 min的中等强度成年运动人数比重达到19.1%,其中黑人和少数民族社区达到16.6%,妇女达到15.9%,低收入人群为14.2%,残疾人为9.3%,健身常态化人群逐渐增多。英国体育运动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众对体育休闲健身消费显示出强烈的市场需求。

      

       图5 2006年英国大众体育参与条形图(%)

       (数据来源:英国DCMS调查报告)

       4.2 体育项目实现组织化

       成熟的体育产业依赖于良好的组织化发展,通过俱乐部等形式聚拢人气,形成稳定的、忠诚度高的体育参与人群。英国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大量项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非常流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组织性和效率性,足球、自行车、高尔夫球、赛马等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都已经组建了俱乐部。1882-1893年,英格兰中部和北部已经拥有28个足球俱乐部,1914年前苏格兰也至少有20个足球俱乐部,整个英国的自行车运动俱乐部已达到2000个之多[14-16]。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得到飞速的发展,1996年英国前10大俱乐部数据显示,每一个项目的俱乐部数都超过1000家,足球俱乐部达到46150家,会员165万人,位居首位,壁球和保龄球俱乐部也都超过10000家[17]。英国BISL《2006-2007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英国私人和公共健身俱乐部分别为2890家和2596家,总体数量比2003年上涨了28.45%,而到了2012年英国健身场所已经达到5900家。体育俱乐部组织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扩大了体育的有效组织性和广泛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了体育产业的上升空间。

       4.3 公共服务达到均等化

       英国历来十分重视公共体育服务建设,1972年制定的《体育供给计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未来10年的体育设施发展目标,受此刺激,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体育公共设施得到历史上最快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其他部门新建385个游泳池和137个体育中心,使每个社区基本上有1个体育中心、1个游泳池,能够满足公众参加体育活动需要[18]。进入80年代以后,英国又开始从重视区域性数量化供给,向不同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均等化供给转移,人本位的有效需求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和普适性发展。21世纪以来,政府更加重视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2005年英国劳动党的大选承诺就是通过加大投资和建设,让每个社区都拥有现代化、高质量的体育设施。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DCMS)更是积极通过英国体育理事会和英格兰体育理事会加强公共投资,政府的各种支持措施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地区休闲中心”作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已经遍布各地,“地区休闲中心”的规模虽然因地区规模而异,但体育设施极为完备,与质量更高的民间商业综合健身俱乐部形成互补。应该说,英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密集型综合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布局,极大地推动了社区体育的稳定发展,形成了基层化、亲民化、草根化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4.4 政府定位趋于服务化

       从产业规律看,实现政府的合理定位,积极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有限型政府,将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在政府改革中,英国做了诸多积极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分权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为适应发展需求,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所谓“政府再造运动”的体制革命,就是将执行机构从政府组织机构中分离出来,独立履行政策和各项服务功能,而核心决策机构则负责对执行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形成了新的上下隶属契约关系,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的官僚、低效组织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二是管理权限地方化。1990年以后,英国政府开始主动放权,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利逐步加大,1997年新工党执政以来积极推行“第三条道路”,地方政府对体育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权利达到了历史顶峰,大量原来由中央政府审批的体育工作下放到地方政府自由决定。体育权利的地方化,极大地推动了休闲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三是管理模式社会化。伴随着“第三条道路”的推进,英国管理模式逐步向社会化迈进,社会投资型国家成为英国布莱尔政府第三条路的核心政策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扩大人力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国家、企业、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参与进对福利资金的投资”[19]。这就从多个层面保证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建立起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体育产业的深入推进。

       4.5 经营环境逐步完善化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稳定、良性的经营环境来支撑,英国作为较早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全欧洲影响力最大的股票市场,而且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股份制公司运作体制以及完全自由化的传媒体系,在诸多层面构筑起相对成熟的产业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化程度高。英国是较早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推崇消费决定市场理念,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注入职业体育市场,如埃及富翁法耶兹入主富勒姆队、塞尔维亚工业家曼达里奇入主朴茨茅斯队、俄罗斯石油大亨罗曼一阿布拉莫维奇收购切尔西俱乐部50.9%股权等等,良好的开放性和体育企业广泛股权上市的市场背景,实现英国体育领域外资利用总额多年位居世界前列的壮举。二是法律环境完善。英国拥有全球最为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保护体育投资者利益的各种法律法规极为完善,完全能够全方位保护体育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风投公司关注和进入体育产业领域,这也是世界各国投资者敢于将大把资金投入英国职业体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政策保持连续性。英国历届政府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始终保持对体育的关注,从1894年推行的《地方政府条例》和1906年颁布的《公共场地开放条例》明确要求提供体育场地设施,到1972年的《体育供给计划》要求体育设施均等化,再到1982年制定的《未来十年体育规则》和1988年实施的《90年代的社区体育》要求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公共服务供给,1997年新工党推行的第三条道路而强化的社区体育建设,都基本延续了一贯的对体育的支持,尽管推行的侧重点略有差异,但都以大众的利益为根本宗旨,这就从各个层面保证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5 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经验与借鉴

       多年来,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准,并非偶然,有其深层的规律性和稳定的驱动力,这对正处于十字路口的我国体育产业来说有着诸多经验可以总结,同样也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有着诸多有益的借鉴。全面梳理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演进脉络,主要有如下经验与借鉴。

       5.1 坚持依靠优良的产业质量统领体育产业

       追求“质量”和“国际认可”已经成为英国体育产业逐步优化发展,实现跨越式上升的不二法宝,无论是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高尔夫公开赛、黑池舞蹈节、F1大奖赛、斯诺克锦标赛等国际赛事,还是足球、板球、橄榄球等国内职业化赛事,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现今都已成为国际体育舞台的佼佼者,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反观我国体育产业,很难找到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化赛事,更难觅到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品牌,目前我国能够获得国际认可的仅停留在“世界加工工厂”层面,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重复化、同质化发展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如何从根本上转变产业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世界重量级品牌和高端产业集群,应该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未来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的重点。

       5.2 坚持依托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体育产业

       从国际产业演进规律看,消费需求支撑产业经济发展是主流趋势,也是体育产业保持高质发展的必然规律。英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传统产业在就业机会的提供、所占GDP的比重,从1945年的8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20]。产业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需求结构产生巨大的改变,消费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主力,这对体育产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浓厚的体育传统和良好的运动习惯进一步带动了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不断向消费型转变。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转型机遇期,伴随着国内“中产阶级”迅速发展起来,“橄榄型”社会结构为体育消费孕育了温床;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又为国内体育消费需求积蓄了较高的能量。借鉴英国体育产业发展经验,我国应该分层次、分步骤、全面化地激发体育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逐步破解传统依赖投资、出口的瓶颈制约,实现体育产业向消费型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5.3 坚持依附完善的产业制度贯穿体育产业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21]纵观英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不断完善的产业制度贯彻体育产业的整个进程,积极通过政府再造运动的制度创新,第三条道路的全面贯彻实施,全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促进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自由化和灵活性;“消费决定市场”形成的完全开放化环境,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的市场化程度,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的主动持续注入,激活了产业的发展潜力;而历届政府对体育始终如一的关注和支持,更是保持了体育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目前,我国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行政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步伐,实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英国体育产业制度创新的市场主导化、政策连续化、职能社会化等措施,无疑将为我国体制改革带来诸多借鉴。

       5.4 坚持依赖稳固的产业基础助推体育产业

       英国体育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如此成熟的地步,很大的动力是取决于其本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氛围,这不仅包括良好的大众体育文化传统,还包括较为发达的体育组织——俱乐部,更为重要的是英国拥有覆盖面极广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从而在多个层面保证了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当然,英国良好产业基础和氛围的形成,不是依靠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期的坚持中发展起来的,最为典型的例子是,1918-1945年间尽管英国遭受着烽火连天的战争笼罩,但政府仍然保持着对体育的持续投入,1937年颁布了《身体训练与娱乐条例》,并拨款200万英镑用于扩建体育场地设施,同时为了满足人们的广泛健身需求,整个战争时期英国共修建了250个游泳场(馆),英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与拥有扎实产业基础的英国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产业氛围相对比较薄弱,仍存在健身人群相对较少、参与有组织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多、社会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较窄等诸多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如何夯实体育产业基础,全面突破产业基层桎梏,是推动体育产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关键。

       *收稿日期:2015-03-23;修回日期:2015-07-10

标签:;  ;  ;  

英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借鉴_英镑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