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向牛弹钢琴”吗?_动物论文

是“对牛弹琴”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牛弹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的儿子牛牛至今不过1岁半。但是,他却已经能与我对话了:

“牛牛,洗澡的毛巾还没拿。”“牛牛拿。”

“妈妈给你擦牙齿,你怎么办?”“不咬妈妈。”

“你玩完玩具怎么做?”“牛牛放好。”

时常,他还会说出些令我意想不到的词,或者根据我所讲的词自己造句子。的确,儿子的语言发育比较快,他1 周岁时还只能说“爸爸”、“妈妈”,半年后他的词汇多得已无法统计。我的体会是:一、主动与孩子说话;二、启发引导孩子说话;三、培养孩子讲话的兴趣;四、为孩子讲话创造条件。

孩子小就听不懂吗?

自孩子出生后,我就根据他年龄的增长选择不同的内容,主动与他说话,他半岁以前,我讲的内容常常是他周围的东西。比如,他小床四周的绒布小动物,我时常对他讲小动物的名称,同时还把这些小动物编进故事讲给他听。半岁以后,他会坐会爬,能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同他讲话的内容更多了。看到路边的小树,我说:“这是小树。小树有细细的身体,绿绿的头发。”看到窗外的星星,我说:“星星亮晶晶。”

我经常听到别人说:“你说这么多,他这么小,不是对‘牛’弹琴吗?”的确,当时我对于他是否能听得懂,能有什么作用一无所知。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发现以往所讲的“话”在儿子身上的反应日趋明显。他10个多月的时候,我买了一套小动物画片挂在他小房间的四周,当我问他某种小动物在哪时,没想到他立即准确无误地用手指点了出来。当我再说一种小动物的名称时,他便“咿咿呀呀”地跟着学,虽然所发的声与音都不对,但我想他已经开始学语言了。孩子的表现大大坚定了我的做法,我甩掉了“孩子小听不懂”的概念,寻找更多的途径与形式与他主动说话。我买来适合3岁前孩子的读物,给他讲书, 同时还自编自讲他熟悉的故事。这样,我几乎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编进了不同的故事。我一边指给他看一边讲给他听。每每这时,他的眼神都很专注,有时讲到他知道的东西,没等我指,他便先用手指给我看。我讲的,他不仅听进了而且听懂了。

你问,他才会讲

儿子1周以后,我感到他已经可以有意识地讲话了,便启发、 引导他讲。我常与他一起玩玩具,在玩的过程中,时常指着某种玩具问他:“谁的眼睛是红的?”、“谁最淘气?”他便高兴地回答:“兔兔”、“猴子”。走在马路上,我指着不同的东西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时他的情绪好,总能马上回答:“车车”、“大楼”。当我问的东西是他第一次碰到讲不出的时候,我就先告诉他一遍,当再遇到这种东西时,他基本上能说得准确。

引导、启发孩子讲话需要把握时机,利用情绪,否则很难达到目的。我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他比较爱讲话:

一是他想得到某东西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拿着小绒狗,他很想立即拿出自己的那个,于是,我就故意问:“你想要什么?”这时他马上告诉我:“小狗狗。”

二是他急于做某事的时候。听到门外有小朋友讲话,他跑到门口急着也要出门,我故意不开,问他:“到哪去?”“外外找哥哥。”

我要带他到花园铲土,问他:“我们需要带什么?”“铲铲、桶桶。”

三是他感兴趣的时候。看到路边建筑工地上有起重机,他总是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看,这时我问他:“看什么呢?”“吊吊车。”到公园看见了小动物,问他:“牛牛想看什么?”此时,他能讲出一大串他想看的动物名。

四是启发他回忆曾经看到并记忆深刻的东西。每次我带他外出回家后,总找一些机会问他在外面看到了什么。一次,我带他看放风筝,回来后,问他:“天上都飞了什么?”他立即告诉我:“大鱼、大鸟。”当他急于想达到目的的时候,即使不愿讲,被我一“逼”,他也不得不讲。开始的时候他是“被逼无奈”,渐渐地他变成了“主动出击”。

当个好“翻译”

培养孩子讲话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不扫他的讲话之兴。有时,他指着窗外兴奋地对我讲着,面部表情特别丰富,音调也富于变化。这时,即使我听不懂,也一定认真“听”,而且还附和着他的情绪,不时地“接茬”:“是啊”、“真的”。这样一来,他兴趣大增,会哩哩讲个没完。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我发现大人们以为什么都听不懂的孩子,并非真的不懂。事实是他们不仅“懂”,而且还会“看”,当父母们“听”得没兴趣时,他们自然也“讲”得没兴趣。为尽可能不扫儿子讲话之兴,我特别注意他的发音习惯,配合着他正在干的事情揣度他在讲些什么。这样,他讲话的内容我基本上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听懂了或猜对了他讲的内容,我与儿子的“交流”便更多了,这又激发了他讲话的兴趣。

如今,儿子与外人“对话”时,我经常要做“翻译”。我想每一位母亲都应架起一座孩子语言发育的“桥梁”。

留出空间让他说

有一天,我带儿子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天下起了雨。我灵机一动:反正雨也不大,让儿子体验一下雨的感受,不是很好吗!于是,我让他抬起头,让雨滴在他的脸上。这时,他惊喜地指着脸对我说:“妈妈,雨。”接着,我又指指前方打着伞的人说:“你看,他们手里拿着什么?”“伞。”雨水滴落到地上,留下一个个小湿点,我问他:“地怎么了?”“湿了。”……短短一段路,关于雨,我与儿子就有了这么多的对话,他也讲了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话。回家后,他依然兴致不减,逢人便煞有介事地指着自己的脸说:“雨滴牛牛。”

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感到给孩子创造一个讲话的条件可以促使他语言发展。于是,我在讲他比较熟悉的故事时,故意把他能讲的地方留出来让他接着讲。这样他不仅兴趣特高,而且还增强了对故事的记忆。现在,他已能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连接一个短小的故事。虽说他讲的故事大概没几个人能听得明白,但我深知这将是儿子语言发展的重要过程。

如今,儿子已经成了一台小“话匣子”。令我始料不及的是他会“顶嘴”了。“不可以”、“不行”、“不洗澡”之类的话说起来非常流利。当我正在怀疑自己这座桥是否搭得太宽时,有一天,我猛然想起,儿子是不是进入了第一反抗期——他又进步了。

标签:;  ;  ;  

是“向牛弹钢琴”吗?_动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