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技术分析和对策论文_邱煜华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和对策论文_邱煜华

(山东奥德城投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中水回用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拥有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城市住宅用水方面节水潜力巨大。但目前中水回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难以普及推广上,且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所突破。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研究和寻找对策,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水回用;回用途径;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中水回用的概念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回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废水回用是指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以上两种都可称作回用水,中水回用就是把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后,去除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使其无色、无味、无害,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或标准后,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的技术。

2.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2.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中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新增水源不是开发难度大,就是开发成本高,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而每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宝贵水资源。因此,实施中水回用是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需要

近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在能源、资源上的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越来越大,例如在造纸、印染、化工、热电等行业。中水回用可为企业节直接或间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2.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一个美丽、美好的环境,全国都在实施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需大量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浇洒用水等。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进行回用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3.中水回用的途径

3.1 农业灌溉用水

中国农业灌溉用污水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城市污水处理厂极少,大都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农灌,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农作物污染。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超过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灌溉水质要求,均可用于农田灌溉。

3.2 工业用水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水量增加和水价上涨带来用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大量污水排放带来排污成本增加。将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冷却循环用水、冲渣(灰)清洗用水、生产工艺用水、浆(涂)料产品用水等方面,可节约成本,降低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城市市政杂用水

市政杂用包括绿化用水、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冲洗车辆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厕所冲洗水。从卫生和健康角度考虑,污水回用于市政杂用应进行严格消毒;从输水经济性出发,绿地浇灌和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应结合考虑,其用水一般宜采用河渠输水,受输水方式限制,供水范围不可能过度分散,应因地制宜地以大型风景区、公园、苗圃、城市森林公园为回用目标。

3.4 补充地表、地下水源

除了直接利用至农业、工业、城市市政外,经深度处理去除痕量有机物、总溶解固体、金属盐与致病菌后,中水回用水还能补充到地表、地下水水源,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进行增扩,实现中水回用水的长循环间接利用。作为地下水源充水时,还能缓解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问题,同时利用土壤层作为天然水处理单元,对中水进行再深度处理。

4.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4.1 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清洁水和污水,而对中水的认识和了解十分有限,在使用时,对其水质存有很大顾虑,总是担心水体中含有超标工业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4.2 相应法规政策缺位问题

目前国家只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政策,对于中水回用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有限。此外,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关于中水回用的标准,目前只出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7个标准。

4.3 监管体制不健全问题

目前能明确作为水资源的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由污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是否能作为水资源还未有定论,由此带来监管问题。如果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水资源部门的职责;如果不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环保部门的职责。

4.4 中水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中水工程一次性耗费巨大,且投资资金回笼很慢,因此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为此投入成本。而与中水配套的管道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的中水只能白白浪费,造成资金和人力极大损失,这也阻碍了中水快速推广。

4.5 中水自身的水质问题

从技术管理看,由于中水水质不稳定,将影响其正常使用。目前,中国污水处理厂运行都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回用的中水水量、水质均难以保证用户正常使用。由于中水水质问题,在输送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管道结垢现象。

5.关于中水回用建设的一些建议

5.1 加强舆论宣传 增强群众认知

当前,人们对中水缺乏足够认识,普遍认为中水水质差、感官差、安全性差,阻碍了中水回用的推广和使用。需各级政府向全社会加强对中水回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中水回用的技术、应用、成果等进行宣传,在增强全民节水意识的同时,提高群众对中水回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5.2 加强政府引导 加快设施建设

从国家整体利益来看,中水回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远大于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可将中水回用纳入循环经济规划,制定中水回用率目标,并作为一项考核任务,对有关部门进行考核,促进中水回用政策的执行。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和造纸、印染等用水量大的企业的新建工程,要求中水回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管理制度。

5.3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运行监管

由于中水回用前期成本较高,政府应设立中水回用专项资金,完善中水替代自来水的运行成本补偿机制和用水的价格补偿机制,对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企业及中水用户进行补贴。同时,要建立健全中水回用监管制度,评估中水回用风险,保障中水水量、水质,确保中水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结语

中水回用是一项保护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促进中国水资源利用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最大平衡,实现人类与自然兼容协调。总之,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中水回用方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炜,江天青,袁迪颖.?中水回用技术及应用前景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4252-4253

[2]程文,杜肖哲.?城市中水回用常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及回用方式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1313-1313.

[3]吕海成.?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411-411

论文作者:邱煜华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和对策论文_邱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