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国际比较研究及结论_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国际比较研究及结论_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国际比较研究及其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质量保证论文,结论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特色远程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构建”(BYA010113)第一子课题“远程教育的学科理论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下的研究项目,同时也是教育部立项资助的课题“网络教育认证制度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第7子课题。该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共三项:

● 印刷报告:《“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

● 光盘资料库:《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原始资料、翻译资料和案例分析报告》

● 专题网站:《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完》专题网站(网址:http://www.dlearning.com)。

该项目研究组于2002年1月正式启动,由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组成了项目研究组,形成了《“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课题方案》,制订了分工协作的研究体制。

一、研究任务和目标

● 研究项目定位在整个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不只限于网络教育认证制度。在各类远程教育中,尽可能优先考察网络远程教育;

● 研究项目将形成最终研究成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及若干附件,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组织实施,尤其对各试点高校网络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其质量保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独立的理论价值;

● 研究项目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各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的原始材料和翻译材料、初步的分析比较研究等)和最终成果以多种方式(文字报告、光盘资料库和专题网站)与总课题组共享,配合总课题的进展。

二、主要研究内容

● 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质量理念。

● 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总体构架,基本要素和主要功能。

● 设置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及其教育、文化背景。

● 对远程教育院校或传统院校提供的远程学位学历教育的审批、认证和评估。

● 远程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以多种媒体课程材料为核心的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保证及其教学效果的评估。

● 远程教育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包括课程发送和接受,辅导、答疑和咨询,师生和同学间的双向通信交互,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检测和考试等)的构建及其运行,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 远程教育管理体制及其质量监控和评估。

三、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

该项目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以及基于文献调研基础上的案例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在文献调研中,以网络文献(学校和机构网站、专题网站、网络杂志、网络发布的数据库和资源库等)为主,辅助其它文献资料(杂志论文、会议文集、光盘资料、专著等),也包括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国内外有关学校和机构咨询和索取进一步的数据资料。主要调查对象是:

● 以提供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为主,调查内容也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

●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 重点调查的院校类型:已经开展网络教育的开放远程大学(以巨型大学为主),已经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原传统大学(即双重模式院校),新兴的网络大学、虚拟大学或在线大学,基于网络的企业大学等,提供网络远程教育的各类联合体(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政企校联合等);

● 调查对象还应包括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各国政府部门(如教育部),国际组织和各类社会、教育和学术组织(委员会、基金会、学会、协会等);

● 调研资料主要来源 文献资源(政府发布材料、院校发布材料、专家论著、专业教育期刊、会议文集、年鉴、年度报告、评估报告等)、网络资源(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网站、院校网站、网络杂志、各类文献数据库等)。

四、研究步骤及分工

整个主课题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

● 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承担任务的三所大学

各自组织力量完成了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形成阶段性成果;

● 2003年6至2004年3月,由该项目负责人汇总阶段性成果,撰写《“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并策划整合、设计制作光盘资料库和专题网站。

承担研究项目的三所大学各自完成的项目任务是: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完成了9所外国院校和4所中国院校的案例分析研究和报告撰写,英美两国政府机构对远程高等教育的认证和评估的比较研究,以及大量文献调研;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完成了4所外国院校或IT公司和中国香港公开大学的案例分析研究和报告撰写,并提交了相应的《案例报告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完成了大量文献调研、形成了《网络教育质量认证比较研究总结分析报告》(一)(二)(三);并且集中对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撰写了报告。

三校分别形成了课题方案预定的阶段成果:各国原始材料及相关的翻译材料;各种案例分析和专题比较研究的单项报告。

五、最终成果及主要内容

作为最终成果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由上篇《综述报告》、中篇《案例报告》和下篇《文献报告》三部分组成。上篇《综述报告》形成“全文文字报告”;中篇《案例报告》和下篇《文献报告》由于资料丰富,数据量大,以光盘资料库和专题网站的方式发布。上篇《综述报告》中提及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见下篇《文献报告》。中篇《案例报告》中的每个案例都有各自的参考文献和附录。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综述了该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其内容结构如下:

上篇《综述报告》

第1章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试点高校网络教育质量

第2章 远程教育的质量观

第3章 国外远程教育院校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4章 国外远程教育院校质量的评估与认证

中篇《案例报告》

第5章 外国院校

5.1 英国开放大学(UKOU)

5.2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IGNOU)

5.3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KNOU)

5.4 加拿大阿萨巴士卡大学(AU)

5.5 西班牙开放大学(UOC)

5.6 南非大学(UNISA)

5.7 非洲虚拟大学(AVU)

5.8 英联邦国家开放学习共同体(COL)

5.9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5.10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5.1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5.12 美国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ISCO)

5.13 美国太阳公司(SUN)

第6章 中国院校

6.1 北京大学

6.2 中国人民大学

6.3 北京邮电大学

6.4 浙江大学

6.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6.6 香港公开大学

下篇《文献报告》

第7章 中文文献

第8章 外文文献(原文和译文)

教育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希望该项目研究及其成果能对我国高等学校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质量认证和评估工作有所借鉴。

六、结论和建议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的基本结论是:

结论1 我国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试点高校从1998年的4所发展到如今的68所,从事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教职工共95,525人。截止2002年底,开设的专业已覆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理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哲学等10大学科门类的140种专业,累计招生137.3万人。其中66所试点普通高校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设立了校外学习中心1,968个。同时,试点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标准方面也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自2001年试点高校开始向社会输送毕业生以来,围绕网络远程教育文凭和学位含金量等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和标准问题成为政府、教育界、试点高校、学生及其家庭以及全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2003年湖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点的集体作弊事件和2004年5所试点高校停止网络教育招生是其中两个突出事例。

结论2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需要做好长期应对严峻的挑战的准备。挑战来自各个方面:来自教育界、产业界和全社会的传统观念,来自政府的政策导向,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些远程教育主要参与机构与实践者的素质、理念和行为,来自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市场化、产业化乃至商业化取向,还来自我国文化教育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等。

结论3 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同时还来自对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新兴教育形态的思想认识、政策法规、学术标准、队伍素质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准备不足,来自我国教育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不足,来自网络远程教育理论指导和经验积累的不足,来自巨大的教育需求压力下产生的快速扩展和发展带来的各种弊端等。

结论4 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部分地还来自我国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目标是依托重点高校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所以被批准进入试点行列的68所普通高校大多是全国重点高校。由此而来的是试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声誉和品牌,教育界、学生及其家庭和全社会对试点高校网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标准的高期待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全国重点高校内部的边缘地位,以及学生得到的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和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我国教育拨款政策明确区分普通高校全日制校内学生和远程教育学生。对前者每个注册学生国家都有相应的培养经费预算拨款,对后者则主要依靠试点高校自我运行。由此而来的两类学生得到的教育培养和服务的差距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我国试点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主体都是独立的法人,与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具有不同的职权分工和利益分配机制,这与国外开放大学一体化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组织管理体制不同,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监管和制约力度有限。

结论5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需要做好长期进行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念和质量保证体系创新的准备。首先要明确,质量是教育、特别是网络远程教育的永恒主题。在网络远程教育中,质量与数量的基本矛盾,或者质量、规模与效益的三角关系始终处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中心。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发展中去解决。

结论6 要明确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要理解,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以后,高等教育依然需要区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部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使命是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特别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结论7 要明确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依据国际比较研究的结果,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共同的基本要素包括:

● 远程教育的资源设计、开发与发送及其评估

● 远程教育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

● 远程教育的双向通信交互

● 远程教育的宽进严出政策及其落实(课程考核与学生学业评价)

● 远程教育的管理

● 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

● 远程教育研究

● 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 远程教育的财政支持和经费保证

结论8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除了关注上述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外,同时要强调发展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发挥试点高校自身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形成网络远程教育的新品牌和特色。

结论9 国家政府负有对远程教育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标准进行宏观指导、监控和管理的职能。许多国家政府及其授权的教育认证机构均制订了有关高质量远程教育最佳实践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结论10 教育评估和教育认证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对远程教育院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标准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两种有效举措。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某些国家高等教育或远程教育评估和认证的结果表明,远程教育(自函授教育到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标准可以是千差万别的。有些远程教育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标准在本国高等教育界和国际上享有盛誉,而有些则名声不佳。

结论11 我国试点高校在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参考和借鉴国外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必要的交流和合作是有益的。这也是网络远程教育首当其冲地面对经济和教育全球化所不可避免的选择。

七、“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的主要建议

建议1 继续加强试点高校的自律和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织的行业自律。要树立和学习科学的发展观。要依据“积极发展、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高质量”的四原则去处理好发展与质量的关系。

建议2 继续加强政府对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宏观规范、监控和管理。要坚持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年检年报制度,年检年报的结果要及时向教育界和社会公众发布。要继续开发、完善和使用统一的规范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行为的信息发布和交流、质量监控和管理平台。要探索对网络远程教育学生实现部分公共课实现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以及其他教学质量与学术标准保证举措。要坚持和完善当地省级政府对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资质的审批备案制度和运行质量的定期评估制度。

建议3 教育部直接组织和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代理机构组织对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各类教育评估:试点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估,试点高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的评估,网络远程教育课程与优质教育资源评估等。教育部组织专家制订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指导政策。要将教育评估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并与奖惩结合起来。

建议4 鼓励有条件的试点高校开展教育质量和标准的认证。可以请我国和国际上有资质的认证机构组织教育质量认证。教育部组织专家制订有我国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特色的教育认证体系。

建议5 教育部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代理机构组织实施试点高校网络远程教育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最终要经受市场的检验。

标签:;  ;  ;  ;  ;  ;  ;  ;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国际比较研究及结论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