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管理的具体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信息产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其间发生着信息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关联关系、信息产业组织关系等方面的变化[1]。这些变化既有其客观规律,又受到主体行为的强烈影响。如何使上述各种变化符合信息产业的预期发展目标与方向,是信息产业发展管理必须加以研究的。信息产业发展管理作为信息产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根据经济发展与信息产业高度化发展的要求,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并对信息产业投资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均衡管理等问题加以研究。前者着眼于全局,属于综合性研究,而后者则是具体研究,两者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本文主要就后者进行研讨。

一、信息产业投资管理

投资是形成与促进信息产业结构演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从动态角度看,今天的产业结构现状是由过去的投资形成的;未来的信息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信息产业结构合理化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的分配状况。信息产业结构的发展偏差可以由投资结构政策来修正,因此,投资管理是信息产业发展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信息产业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以及投资效果等问题。

1.信息产业投资规模

信息产业投资规模对信息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持信息产业投资规模的适度与稳定,是对信息产业投资进行宏观控制的主要内容。

(1)信息产业投资要适当倾斜。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对信息产业的投资要有适当倾斜的政策,使信息产业的投资规模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2)信息产业投资要量力而行。在考虑信息产业投资时,既要认识到这种投资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又要兼顾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统筹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强调对信息产业投资的倾斜。因此,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量力而行。

(3)信息产业投资要统筹兼顾。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其自身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和平衡与其他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社会经济系统达到全局最优或良性运转。因此,在制定投资规划时,要统筹兼顾。

(4)信息产业投资规模要均衡增长。信息产业的不同部门特点各异,因而,投资规模的扩大有其客观规律性。既要合理确定每一部门的投资规模,又要科学地确定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做到均衡增长。这样,既可以满足各信息部门的发展要求,又可以避免投资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大大提高投资效果。

2.信息产业投资结构

与其他产业相比,信息产业部门结构比较复杂,因而,要做到合理地确定信息产业投资方向,将信息产业的投资总额在各信息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1)信息产业内部各主要部门之间的关系。从工作流程来看,信息产业部门包括信息产品生产部门、信息处理部门、信息传播报道部门、信息服务部门、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信息基础设施制造部门[3]。从当前我国产业划分与部门划分的实际情况看,信息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比较复杂,因而,在处理它们之间的投资分配比例时,应从全局出发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搞好信息产业自身的综合平衡。

(2)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信息产业虽然部门与行业众多,目前属于重点投资的部门应是信息一次产业[4]中的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信息二次产业中[4]的教育、研究开发业,信息三次产业[4]中的邮电通讯业。之所以将这些部门作为投资重点,一是因为它们在整个信息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二是因为这些部门发展较缓慢、较落后。

(3)正确处理长短期投资项目的关系。信息产业中的投资项目有大有小,建设周期有长有短,对此也要加以全盘考虑。小项目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但其后劲与长远效益一般也比较小;相反,大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但其远期效益相对要大些。因此,对大、小项目要结合实际需要与现实可能进行比较分析,以作出最佳选择。

3.信息产业投资效果

信息产业投资经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产业自身发展水平。由于受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用于发展信息产业的投资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更应尽可能提高投资经济效果,使有限的财力充分发挥作用。此外,由于信息产业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在评价信息产业投资效果时,决不能忽略其社会效果。因为,从长远发展看,社会效果的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潜在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信息产业技术管理

信息产业技术管理的目的是在学习与借鉴国外信息产业技术管理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订出推动信息产业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政策与措施。

(1)信息产业技术选择。信息产业技术的合理选择对提高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5]。我国信息产业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技术先进、适用可行、经济合理、有益社会、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具体对策是,在发展信息产业中,尽可能选择新技术与适用技术。目前,新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先导性与渗透性对信息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但我国劳动力众多,就业压力大,资金紧张,因而,在选择新技术时,不能忽视适用技术。只要能保证信息产品质量,能够选择适用技术的,就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技术。

(2)信息技术进步与信息产业结构变化。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作用,必然会使某些信息产业部门兴起与成长,使原有信息产业结构发生有序变动或演进,并使原有某些信息产业部门衰退或消亡[6]。影响信息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具有主导与决定性的作用。

从较长时期来看,信息技术进步无疑会加快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但从短期看,这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主要表现在:在信息技术进步中,传统信息产业的衰落与新兴信息产业的成长是一对共生的现象。从长期看,它体现了信息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对管理政策形成两难选择:面对世界信息技术进步的潮流,决定了我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按照先发展传统信息产业,然后发展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顺序,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而必须跳过或缩短传统信息产业的发展阶段,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信息产业部门;面对国内收入水平低、消费层次低这一基本现实,传统信息产业产品的需求往往有较广阔的市场,这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在一些仍具有市场潜力的传统信息产业上采取跳跃式发展战略。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策略是:在相当时期内,用新兴信息技术去努力改造传统信息产业,提高其技术素质与经济效益,以适应社会需求水平;淘汰一些没有市场潜力的传统信息产业;根据世界信息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可能的力量,选择一些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加以扶持,从而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信息产业劳动管理

1.信息产业劳动力的现状

(1)信息产业劳动力结构。信息产业劳动力结构是指信息产业各类劳动力在信息产业劳动力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我国信息产业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且由于信息产业自身的特点,各信息部门之间的劳动力结构差异也很明显。导致这种结构差异较大的原因除了各信息部门之间的差异及特点外,现行劳动人事制度中某些不合理或不科学的管理办法、政策因素、地区差别、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的作用、全民文化教育水平及知识结构等也是重要因素。

(2)信息产业劳动力素质。信息产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信息产业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性。信息劳动以脑力劳动、智能劳动为主,因而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劳动素质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7]。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产业劳动力素质不高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发展信息产业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是关系到我国信息产业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2.信息产业劳动管理

信息产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信息产业劳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根据信息产业劳动力的现状与特点,着重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调整信息产业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内容包括:群体结构调整、部门结构调整、知识结构调整、年龄结构调整、职能结构调整、能力结构调整等[8],同时,要根据信息产业内部各部门劳动力的结构与需要,及时地进行劳动力的合理调配。

(2)充分发挥信息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其他产业相比,信息产业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应当充分信任劳动者个人的独立劳动,以便不断提高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与充分发挥其潜能。同时,应提倡并鼓励信息劳动者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将劳动力的使用、培训及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速知识更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3)制订与调整有关政策。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制度,从道德修养、工作及业务能力、工作成就及工作态度等诸方面全面科学地考核本部门的劳动者,奖优罚劣,以利于人才的公平竞争,这同样是调动信息产业劳动者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产业劳动者所从事的主要是复杂、繁重的脑力劳动,他们应当获得比从事简单劳动更高的劳动报酬。

四、信息产业发展均衡管理

信息产业能否均衡发展,不仅影响到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与经济效益,还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均衡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有利于合理使用与节约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有限投资;有利于建立最优的信息产业地区结构。

1.影响信息产业均衡发展的因素

(1)各地区信息资源状况。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各异的自然条件,我国各地区信息资源存在很大差异:数量多少不等,质量优劣有别,加工处理与利用条件也各不相同,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

(2)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与条件。其差异包括:工业发展速度快慢不等,城市规模大小不一,文化教育发达程度不同,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条件各异,等等。这些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

(3)信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同信息产业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与外界的联系以及活动的过程、方式的要求均不相同,这些技术经济上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同一因素对不同部门、行业的信息产业均衡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社会为解决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各项任务,如加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清除各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存在着的事实不平等、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兴办经济特区等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信息产业的均衡发展。

2.信息产业发展均衡管理

为促进信息产业均衡发展,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国外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深入分析影响其均衡发展的因素,选取最优的管理方案。目前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在物资、能量。信息三大资源中,唯有信息具有共享性。利用信息的这一重要特性,可以缓解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程度。然而,不发达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信息需求与信息技术状况,信息的共享性和替代性只能缓和,但不能立即消除各地区信息产业的不均衡性。

(2)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信息产业均衡发展必须处理好各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中心城市与其它城镇之间的集中与分散关系。每个地区,在中心城市集中发展信息产业,形成信息产业发展中心是完全必要的,因为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在其它城镇与广大农村发展信息产业,既符合分散发展的要求,又能形成更大的信息网络。

(3)专业与综合的关系。信息产业不仅部门、行业多,而且性质各异。以信息服务业为例,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科信息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发展,但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9]。然而,信息产业均衡发展又要求信息产业各部门均能得以综合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政策措施,合理解决信息产业专业化发展与综合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各种效益之间的关系。效益高低是衡量信息产业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各地区信息资源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而应分析自身情况,形成有地区特色的模式,达到提高各种效益的目的。总之,信息产业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其中,合理分工是这些原则的核心。

标签:;  ;  ;  ;  ;  ;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