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对比分析论文_桂文卓

桂文卓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400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高频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已发现的100例乳腺肿块分别用高频超声、CDFI及2者结合进行超声诊断,结合术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病理显示乳腺纤维腺瘤81例,乳腺癌19例;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CDFI高于高频超声,CDFI联合高频超声高于CDFI。结论高频超声对于乳腺肿块的诊断效果不如CDFI,并且,同时使用CDFI和高频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高频超声、乳腺肿块

引言:近年来,乳腺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当前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生存率的关键步骤。但临床诊断中,对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难度较高,使得治疗方案受到影响。传统的钥靶检测法对女性的伤害就较大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用于已经生育的妇女。目前医学上采用新兴的彩超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方法,本文对彩超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进行了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间进入我院乳腺外科进行诊断和治疗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1~45岁,中位年龄为32岁,平均(32.2±12.3)岁。100例乳腺肿块患者全部经过手术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癌。患者前乳房胀痛70例,无痛性包块16例,肿物表面呈橘皮样改变2例。

1.2彩超检查法

仪器:ALOKA-SSD-5000彩超。先打开患者上衣,充分暴露乳房,仰卧于检查床上,患者双臂向上抬起,以乳头为中心,然后以顺时针方向绕着整个乳头对整个乳房进行整体的检查。发现肿块后,则对该肿块采用二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测,重点检测肿块的大小、形状、边缘是否存在完整的包膜,内部是否存在钙化现象及是否有回声出现,并注意该肿块周围的淋巴组织情况。随后,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对肿块内外的血流进行观察,进行多普勒采样的血管应为最粗、最明亮的,对其进行全面的血流谱分析。

Alder分级的判断标准:Alder分级总共分为0~III级。(1)0级的判断标准为:肿块内无血流信号;(2)I级的判定标准为:有极少量的血流信号并且出现2个点状以内的血流;(3)II级的判定标准为:血流信号强度为中等,肿块处出现有1根清晰的血管或者有4点以内的血流信号;(4)III级的判定标准为:血流信号极强,肿块处出现有2根清晰的血管或者有7点以内的血流信号。

1.3高频超声诊断法

使用的仪器为飞利普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采用直接接触法多切面扫查双侧乳腺、腋窝和邻近组织。通过二维实时显像扫查乳腺实质,观察有无肿块和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侧方声影、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纵横比、筋膜回声等,并注意肿块浸润的程度,与皮肤、胸肌的关系,然后观察腋窝、胸骨旁、锁骨下淋巴结是否肿大等,然后启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

2.结果

研究中100个乳腺包块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乳腺纤维腺瘤81例,乳腺癌19例。CDFI诊断的纤维腺瘤的RI为0.70~0.79,乳腺癌RI为0.46~0.71。

由下表可知:高频超声对31例肿块难以作出初步诊断,CDFI对8例肿块难以作出诊断,高频超声+CDFI对所有肿块均作出诊断且诊断结果均与病理结果吻合。并且,CDFI诊断率高于高频超声,CDFI联合高频超声高于CDFI。

3.讨论

乳腺肿块中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肿瘤,其中乳腺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多发生于45岁以下妇女,其文化程度高,从事脑力工作,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内分泌紊乱,致使乳腺长期处于增殖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状态中,久而久之可能发生乳腺肿块,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成像具有无损伤、无痛苦、可重复检查等优点,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解剖的层次结构,在肿瘤的显示及定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于典型的纤维腺瘤及乳腺癌,高频超声比较容易鉴别,而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单靠高频超声较难作出准确诊断,然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目前医学方面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对于乳腺肿块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彩超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有效看清肿瘤内部状况,尤其是在肿块内部血流状况方面,准确性更高。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保障患者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彩超在鉴别良性恶性肿块的时候,良性肿块多呈膨胀性质的横向生长,有完整的包膜包裹,并且肿块与周边的肌肉组织分界明显,邻近筋膜的肿瘤会对其造成推移,但筋膜的连续性完整、清晰的,无相关的浸润现象,在二维超声图像中往往呈现椭圆状。恶性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肿块呈针芒状改变或有较厚的不规则晕冠,边缘有成角现象,其组织边界往往与周围的正常组织难以分清,无完整包膜覆盖,在二维超声图像中呈现出不规则状。良性肿块为低质均回声,恶性肿块则是不均质弱回声。良性肿块的纵横比一般小于1,而对应的恶性肿块的纵横比一般大于1。在钙化程度方面,良性肿块无钙化情况,恶性肿块有典型的钙化特征,钙化又分三个等级,包括微钙化、粗钙化、弧形钙化,其中乳腺癌一般呈现出典型的微钙化特征。在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见到肿块内部有较丰富的血流,且其腋窝下淋巴结往往出现增生现象,淋巴结周围的血流较丰富,血流信号较强。同时,据国内外的相关试验报道,一般情况下恶性肿块的Alder分级应该集中于II~III级,良性肿块的的Alder分级应该集中在0~I级。试验结果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分辨力高的高频探头的问世使超声检查在发现和鉴别乳腺肿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高频超声结合CDFI或PDI对典型的乳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炎性肿块、囊腺型乳腺病的诊断不难。声像图能清晰显示各类肿块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CDFI能显示各类肿块的血流特征,对癌肿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乳腺肿瘤灶内探测到典型高速动脉血流速度(SPV>20cm/s),高阻力指数(RI>0.7)高度提示为恶性肿块,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其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良性肿瘤的边界规则、光整,恶性肿瘤的边界不规则,常有“针芒样”“角样”、“微小分叶”等突起,但部分纤维腺瘤也可见2-3个光滑的分叶,甚至有不规则的角状突起,边界不清,此类纤维腺瘤在病理上往往合并了小叶增生,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和彩超在乳腺肿块检测方面各有优点和缺点,对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诊断结果可知,彩超的准确率高于高频超声,二者结合使用准确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叶虹,宣冀,彩超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对比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3):43-44

[2]张洁华,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88

[3]徐新丽,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21-22

论文作者:桂文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彩超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对比分析论文_桂文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