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索沃危机的思考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对科索沃危机的思考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对科索沃危机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3月25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科索沃问题,贸然开动战争机器,企图以“集体意志”的方式,来压服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这是北约成立50年来第一次不避艰险侵略一个主权国家,也是北约第一次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它既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武力侵犯的规定,也打破了自身有关不得使用武力在防区外干预他国事务的限制,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综观科索沃危机的演变和发展,有许多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科索沃危机表明,将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促成“国际化”然后予以公开介入,已成为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主权的一种重要手段。

美国和西方国家此次插手南联盟事务的直接导因是科索沃危机。而科索沃问题终究被酿成一场危机,其中既有南联盟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政策上的失误,更有西方国家的从中挑拨和推波助澜。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的矛盾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抗希特勒法西斯侵略时期,他们曾经并肩战斗过。二战结束后,科索沃随塞尔维亚进入南联邦,该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也成为了这个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为了防止联邦内部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倾向,当时在铁托领导下的南联邦给予了科索沃自治省的地位,并被写入1974年的宪法中,使其自治地位有了法律保障。塞、阿之间的民族矛盾趋于和缓,在以后建设新南斯拉夫中,塞、阿两族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1980年铁托去世后,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对现行的民族政策开始有了不满的情绪。1981年3月,科索沃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大学的阿族学生因食堂伙食不好而进行游行示威,并进而提出了要求将科索沃自治省升格为“科索沃共和国”,一度造成该地区局势动荡。而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人采取了强硬政策,大批阿族干部被撤换,结果使民族矛盾更加突起,罢工、罢课、抗议集会和示威活动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为维护宪法和社会秩序,1987年10月南斯拉夫官方派特种部队进驻科索沃,1988年11月下令禁止群众集会和抗议示威,1989年2月又宣布对科索沃实行包括宵禁在内的非常措施。随后塞尔维亚当局又通过修改宪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权,更使科索沃的阿族人大为不满,塞、阿之间的民族对立情绪进一步发展。1990年7月2日,科索沃省议会中的阿尔巴尼亚族议员发表了一项《宪法宣言》,要求恢复自治地位,但南联邦主席团认为《宪法宣言》是非法政治行为,旨在使科索沃拥有主权和国家特征。接着南联邦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解散了科索沃议会并完全收回了其自治权。1991年,科索沃阿族人举行了所谓的“全民公决”,决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并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和议会,拒绝承认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任命的合法权力机构,迈出了走向分裂的重大步伐。1992年在前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阿族人同时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但除了阿尔巴尼亚外,至今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以后在阿尔巴尼亚的支持下,激烈的阿族分裂分子成立了所谓的“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活动争取达到独立的目的,为此,南联盟出动武装军警对该地区的分裂主义非法武装予以镇压,双方冲突由此突起,科索沃地区局势趋于紧张。

从外部原因看,则同西方国家的插手有关。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仍然把米洛舍维奇领导下的南联盟看作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桥头堡”。特别是在中东欧国家纷纷加入或要求加入北约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把敢于对其说“不”的南联盟视作“统一、自由和民主欧洲的障碍”,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科索沃问题正好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提供了打击和削弱南联盟力量的机会。为此,他们极力挑动塞、阿两族的民族矛盾,支持阿族内部少数分裂势力,不断制造恐怖主义事件,运送现代化的武器弹药,支持分裂主义的武装,从而使冲突愈演愈烈。

今年1月16日,欧安会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团员、美国人沃克尔宣布,在科索沃拉察克村附近发现45具被塞尔维亚警察屠杀的阿尔巴尼亚平民。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南联盟的强烈反应。南联盟官方宣布由于沃克尔“散布谣言”将其驱逐出境;而美国和北约就立即抓住机会,向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施加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北约理事会在得到报告的当天就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对南联盟采取惩罚性措施;欧盟、前南问题六国联络小组纷纷开会向南联盟施压;盟军司令部也加紧制定和实施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的具体行动步骤;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还分别发表声明,以极其强硬的语气威胁说,如果南联盟米洛舍维奇只懂得武力的话,北约和美国将以武力对他进行打击。在美国和北约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南联盟被迫接受按美国和北约制定的蓝本举行谈判,从而将作为南联盟主权范围内的科索沃问题演变成国际问题。实现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将科索沃问题国际化的目的,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公开插手南联盟的科索沃问题打开了大门。

起初,北约中的欧洲成员国与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都有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一些欧洲成员国家对军事干预南联盟存有一定的顾虑,法国等还提出北约行动是否需要联合国授权的疑问。但是在“人权高于主权”的价值观念下,美国和北约的欧洲盟国在军事干预南联盟的问题上很快达成了一致,出现了以西方国家“集体意识”插手科索沃危机的局面。科索沃危机的发展表明,将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促成“国际化”然后进行公开插手和介入,已成为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主权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此居安思危,十分谨慎地处理好民族问题,特别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置国际准则而不顾,贸然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表明北约组织的性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形势将形成挑战。

二战后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原本是冷战的产物。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明确规定,北约的防御是对付外来入侵的集体性防御。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冷战格局的崩溃,北约的职能也开始发生变化。在1992年6月的奥斯陆外长会议上,正式确定“维和”是北约的新使命,并决定北约军队可在联合国授权下在“区域外”执行维和使命。1998年10月13日,北约在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和当事国的同意下,悍然发出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的命令,对南联盟施压。至今年3月25日又正式发起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攻击。这是它前所未有的先例:即北约军事干预一个非北约的主权国家内政,事先也没有得到联合国的任何授权。这说明冷战后北约的军事政治属性不但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正在由以前的防御性转变为进攻性。

冷战期间,北约的战略目标是“集体防御入侵”,即共同对付来自华约的威胁。冷战结束后,作为继续存在的依据,北约需要转变职能。随着北约成立50周年的来临,北约正在制定所谓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概念”,其重点是从“集体防御入侵”转为“确保共同利益”。按照美国和北约官员的解释,这种“确保共同利益”的新战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北约的责任区将扩展到其传统责任区外,其军事活动的范围将不限于成员国或“伙伴关系国”领土内。第二,北约的任务将除了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干预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激化外,还将包括“共同价值和利益”,即要维护西方国家的共同价值和利益。第三,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事先得到联合国授权,而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地点”投入兵力。显而易见,北约行动范围已由原来只限于欧洲地区转向对全球国际事务的干涉,而且干涉的范围被大大扩大,并不受联合国的任何制约。可以看出,北约的新战略体现了美国的意图,即将北约成为美国作为维和者、调停者和警察,而参与世界事务的一个强势工具。这是典型的强权干涉主义。可以这么说,北约对科索沃危机的军事干预,实际上就是对北约“新战略概念”的一次预演。北约这些新变化,势必会使一些本属国内或地区性质的冲突或争端变得复杂化和国际化。同时也会使联合国的作用下降,使宪章规定联合国“构成与协调各国行动中心”的宗旨变成一句空话。此外,由于美欧传统的战略同盟关系,使欧洲——大西洋的轴心作用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更加巩固,其操纵国际事务的强强联合,使得国际规则朝着以强力核心集团为主的政治体系前进。正如南斯拉夫著名足球明星米亚拉维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北约是恐怖主义组织;这次是南斯拉夫,下次是谁?”他的话实际上表达了许多人的忧虑:美国为了推行其全球战略,不顾国际道义的谴责,可以公然践踏国际法准则?!

三、美国强权主义霸气的上升,增加了中美推进“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难度,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应强调发挥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近年来,美国利用其知识经济的优势,经济持续增长,从而使公众产生了某种乐观甚至盲目“自满”情绪,克林顿总统的弹劾案则使老百姓对共和党产生逆反心理,而增加了对克林顿的支持,这些都促使美国强权主义霸气的上升,科索沃危机就是明显一例。

5年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安东尼·莱克提出了“扩展战略”,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和市场经济,以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但由于国内意见分歧,国际上遭人非议,未能全盘推出。但近年来,克林顿政府凭借其实力的优势对其安全政策和对外战略作进一步的调整,意欲维护“美国强权下的和平”。正如美国国务卿奥布赖特在去年12月的北约外长会议上所说,“我们所需要的是把北约转为面对21世纪国际安全环境的现实挑战的联盟”;“我们需要把这种防区外的不稳定拒之门外,而不是等着危机找上门来”。1997年5月20日,由美国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组织美军各军种和各大总部经过半年之久反复研究的《四年防务评估》正式提交国会。该《报告》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份面向21世纪的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导性文件。《报告》提出了面向2015年的“塑造——反应——准备战略”新军事战略。《报告》强调,“按照美国利益的需要,塑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一旦“塑造”活动失败,美军必须对各种危机作出迅速有效反应,“以保护美国的利益,显示美国的决心,并保证美国的全球领导作用”。为了配合此项战略,今年1月克林顿提出要求下半年增加军费120亿美元,这是近10年来实际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并计划在6年内共增加1千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军事干预科索沃问题并非是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它很可能就是美国今后处理国际事务的一种尝试。

尽管中美双方已确立了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但随着美国强权主义霸气的上升,中美推进“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难度有所增加。鉴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主要利益是在亚太地区。因此我们今后在处理类似象科索沃之类的问题时,既要坚定地表明我国的原则立场,同时又要坚决遵循“决不当头”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标签:;  ;  ;  ;  ;  ;  

对科索沃危机的思考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