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艺术康复实践研究论文_吴怡

特殊教育艺术康复实践研究论文_吴怡

贵阳市盲聋哑学校 贵州 贵阳 550001 

艺术康复又称艺术治疗学,它是艺术、理学、医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综合的结晶,属于新兴的边缘学科;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使用艺术(或艺术活动、艺术经验),帮助个体(患者)达到生理、心灵、情绪、认知等方面治疗效果。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提炼了运用艺术康复,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等方式治疗的具体策略。

一、掌握特殊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式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症状的自闭症患者。”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无论何种教育方法都是基于个别化教育的基础上。所以必须了解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如何给特殊儿童做出简单的教育评估,并能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我们必须了解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核心技术和基本教育策略,并能够把这些运用到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例如:面对自闭症儿童,了解自闭症学生的需求与长处;知道自闭症儿童教学常用的策略。

二、音乐治疗

音乐是典型的多元化非语言交流工具,特教教师可将音乐教育与康复训练有机融合,通过音乐听觉、记忆、协调、语言的训练,改善弥补特殊儿童心理、生理、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等方面的缺陷。

1.运用音乐康复,促进语言发展。通过预先语言评估,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言语障碍有全面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听不同的打击乐器、听音高、找音模唱等帮助其增强听觉系统的功能。采用变换不同音高、速度的“问好歌”促进其语言发展。将熟知的儿歌、童谣等置于不同的节奏中,或通过随乐吟诵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言语训练。把手势语言、面部语言等体态语言加入练唱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2.运用音乐康复,促进运动发展。音乐的节奏元素为特殊儿童提供了运动的结构和动机,对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能够进行大量多重的感觉和机体刺激,可以恢复和补偿大脑对空间、方位、大小肌肉等动作的功能定位。通过教师设定、学生随乐、教师调整等不同模式可以促进特殊学生自我身体意识、平衡感、空间感、敏捷性、力量感、偏侧感、方向感的发展。

3.运用音乐康复,促进注意、认知发展。音乐活动时,可以适时插入认知训练,比如以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音乐活动,认知打击乐、音阶等,提高学生分辨、编序、理解、记忆、协调综合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大声或小声地哼唱,把声音变成有节奏的律动,声调加上长音、短音或切分音的变化,用打击乐的声音来表示等。

对于智力障碍等患者,可以采取活动前仔细反复地倾听音乐,促使初步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听辨节拍、基本节奏、速度等,体会音乐的情绪。通过简单的动作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用小鸟飞的动作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流动、优美和起伏;用小兔跳的动作感受音乐所表现的跳跃、活泼的情绪;用拍手、跺脚、点头等动作来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等。

4.运用音乐康复,促进正确社会行为。对大多数特殊儿童而言,参与音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不良行为都会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我们应该巧妙地把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律动,转化为强化刺激来增强特殊儿童正确的社会行为。比如《问好歌》《礼仪歌》《我会刷牙》等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自理行为以及遵守秩序的意识等。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游戏促进与伙伴他人社交情绪上的发展。在音乐游戏中将不同残疾种类孩子异质分组提供儿童间交流模仿机会,特别是为能力较差的儿童提供更多选择模仿的对象。

很多自闭症学生都有自我刺激行为,常见的有重复的言语及手部和身体的摆动等。唱游与律动可以提供相类似的感官刺激,促使其自我刺激行为在较正常的状态下出现。比如自闭症儿童的拍手自我刺激动作可以用模仿操《幸福拍手歌》中的动作取代,重复的语言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儿歌代替。近年来,可视音乐治疗利用数字信号处理与声控动画技术对自闭症患者产生了更好的效果,在促进其分清人称代词、听指令、主动控制情绪、建立交往意向方面发生了积极作用。

三、艺术康复与学科整合

艺术康复不是单一课程,而是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治疗活动。我国2016年出台的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以培智教育为例,分十门课程,其中和艺术康复有较密切关系的有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艺术休闲、康复训练。作为基层一线特教教师,我们需要做明明白白的课程实践者,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学生实际相结合,而不能把各门课程生硬分裂开来。

教师在特殊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随时针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对训练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设计训练活动要多元化,以活动教学形式为主,多尝试以艺术游戏等方式在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治疗,将艺术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艺术康复能够促进特殊儿童语言、运动、注意、认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如何借鉴、引入西方艺术康复研究成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创新性应用,充分发挥艺术康复“互动融合”功效,使其更加贴合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是新一代特殊教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金野 程辰 杜晓新 特殊儿童艺术康复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16,13。

[2]章勇 开展艺术教育与康复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6,19。

[3]詹镇超 为学生量身打造艺术教育与康复课程[J].现代特殊教育,2016,19。

论文作者:吴怡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特殊教育艺术康复实践研究论文_吴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