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乐平市供电分公司 江西 333300
摘要:安全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电力安全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供电企业要对电力安全高度重视,完善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加强电力员工安全培训和电力安全监督,做好施工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供电企业更好地发展。目前全国安全形势严峻,安全管理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提升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保障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营,不仅能够促使它们源源不断的进行电力输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无小事,一旦出现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轻则造成电力传输的中断,重则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供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运用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法,精准全面地筛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风险的预判以及处置,整体保障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
1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1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淡薄
供电企业员工较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长期习惯于违章作业,不能充分认识到违章作业存在的事故风险,尤其是从内心深处不能充分认识到安全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个人及家庭带来巨大伤痛。许多一线的生产员工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凭着老经验、老办法对待生产环节出现的安全风险。安全意识淡薄,导致思想容易出现麻痹、松懈,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环境、要求的变化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埋下了安全隐患。
1.2制度因素
目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或者虽有制度但流于形式,执行起来较困难,和实际的生产需求严重不符,机制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不够严格,无法将机制的安全管理作用充分发挥,致使员工出现了系列违章操作行为,特别是在生产设备操作方面,若缺乏一定的操作规程,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部分事故主要是由于员工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化学品泄露,进而引发人员伤亡、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
2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措施
2.1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积极做好安全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帮助供电企业生产作业人员掌握相应的职业安全知识。一方面,供电企业将安全生产管理的知识培训作为新入职人员培训的必修课,上好上岗前的安全生产“第一课”。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安全管理知识竞赛、实训等,提升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好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2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确保安全生产效益,应该建构完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整体实现风险的管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应该以标准制度为导向,既要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头上,也要体现不同专业的科学分工,以此来实现风险的全面管理以及综合控制。一方面,供电企业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初期,应该同步制定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在明确工作标准和业务规范的前提下,按照不同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等,实现工作标准与工作内容的高度匹配。每个标准的负责人都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并定期对其下属部门和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在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体现专业上的科学分工。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系统全面的,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为整体突出安全生产效益,实现风险的专业管理以及分类管控,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电网管理组、安全管理组、生产设备组等主要工作组,明确各个工作组的工作任务,督促各个工作组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风险管理的办法来实施常态化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以及回顾等。
2.3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更好的对电力生产中的紧急安全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和应急处理。应急预案需要针对各种风险等级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和应急准备,由企业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和安全专家共同编制,通过多方会审及安监部门审核才能使用。面对中小型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才能确保突发性安全问题得到最合理的处理,降低企业因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并针对应急预案进行宣传和培训,就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预案修正,提升应急预案的实际可行性。
2.4强化现场安全监察检查,形成问题闭环
现场不分大小,只要有施工、操作,即人的行为,就会有安全隐患,现场的安全监察就必不可少。“现场领导带班制”及“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是控制现场不安全因素较有效的办法。“现场领导带班制”是指每个现场都要明确一位领导自始至终在施工、操作现场,对职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对现场的安全措施设置负责。这种方法不但对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还印证了“旁观者清”的道理。“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是安全监督人员工作行为标准的规范,它是针对不同现场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要求而形成的制度,用于监督职工是否已将制度习惯化,同时有效避免现场安全监督的随意性和走马观花现象的出现,提高现场安全监察水平。科学的安全检查方法应该遵循PDCA循环,即策划—实施—检查—总结,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监督、验证措施、形成闭环,并做到举一反三。
2.5实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优化风险防范机制,应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风险的全方位监测以及控制。一直以来,供电企业在风险管控过程中,过多依靠人工作业小组来进行人为监测与控制,但这种人工作业的方式,极容易因人为失误或者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出现监测盲点,继而任由风险扩大。为实现风险的全面监测以及风险管理的数据化、信息化、技术化等,供电企业应该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智能监测以及自动监测。一方面,依托于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进行风险自动报警。当供电企业生产的某一环节出现风险因素或者故障时,系统会进行自动化的报警以及预警,便于管理人员快速响应。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实现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全方位、动态化、立体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依托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实现24h无死角的监测。特别是建立在详实数据基础上的监测模型以及动态图谱等,可以将风险进行量化处理,同时也可以便于管理人员直观发现供电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大小。
3结语
在供电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用电安全,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通过建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提升人员专业素养等来整体优化风险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许凌云.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安全管理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23):164.
[2]郑重.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分析研究与改进应用[J].化工管理,2019(23):62-63.
[3]邓彦军,周有飞.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J].大众用电,2019,34(08):41-42.
[4]贯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浅谈[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7):21.
[5]王闯,王浩溢.探析新能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3):26-28.
论文作者:汪亚旦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供电企业论文; 风险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现场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作业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