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铁工程中的人防设计论文_张建伟

浅议地铁工程中的人防设计论文_张建伟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10)

【摘 要】地下铁道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平战结合、综合利用,其地下车站平时以交通运营为主,战时具有保障人员安全交通、转移和物资运输的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对地铁工程中的人防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工程;人防设计

【中图分类号】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02-02

1.结构设计

首先,地铁工程的人防抗力级别应依据各地人防主管部门的批复要求进行设计;其次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车站主体、通道和区间设计除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结构构件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和稳定、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外,尚应验算结构在核爆炸动荷载与静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可不验算此工况下的结构变形,裂缝宽度,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另外要遵循等强设计原则,工程的防护密闭门门框墙、临空墙、密闭隔墙及各种孔口的防护能力,应与主体结构防护能力相互协调,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门框墙按双向受力进行设计,出入口门框墙、防护设备应验算常规武器效应。

2.通风设计

地铁工程人防设计战时通风主要是借助地铁平时通风系统以及相关管道提供战时通风功能。如果遇到常规武器打击,可以开启部分通风设备和所有密闭门,实现更加清洁的通风;而在遭受核武器打击后,应当将风道中的全部密闭门都保持关闭状态,通过空气内循环的模式来进行隔绝式通风。

比如说在上海市地铁工程人防设计中,就将清洁式通风以及隔绝式通风都考虑在内;而深圳目前再建的地铁工程,针对重要车站与普通车站分别实施了差异化的通风设计。普通车站综合融入了清洁式与隔绝式通风,重要车站不单单考虑到上述两种通风设计,同时还重点增加了滤毒通风系统。而在过去的地铁工程人防设计中,北京地铁1号线考虑过增加滤毒通风系统,但因为成本较高的原因取消。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防设计思想和相关设备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对部分重点地铁站进行滤毒通风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

3.给排水设计

地铁工程人防设计战时用水主要是饮用水、洗消用水及生活用水,其中饮用水标准为3升/人·天,战时贮水容器可采用快速装配式水箱,在战前15d转换时限内完成安装,也可贮存桶(瓶)装饮用水,并按每50~100人配置一台饮水机。对于重要车站有洗消要求的战时人员出入口、滤毒式新风道、清洁式排风道等,需要口部附近的清洁区内临战战前设置玻璃钢快速组装水箱贮水,战时利用水泵保障洗消给水。由于地铁工程属于战时人员紧急待蔽所,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中的二等人员掩蔽所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是否配置充足的生活用水,暂时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规定,且因生活用水一般需求量很大,很难一次配置到位,因此部分城市地铁工程仅对战时生活用水做了预留设计。

4.配电设计

地下车站战时应急照明和通信报警设备为一级负荷,战时正常照明、战时进排风机等为二级负荷,其它战时负荷为三级负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战时应急照明由车站平时应急照明兼顾,为了减少战时蓄电池组的容量,采用节能灯,应分区控制,主要考虑人员掩蔽区和人员出入通道的照明,由人防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引出至防护密闭门外的照明线路,应在门框墙内安装熔断器保护;风道人防加压风机由车站环控风机动力柜就近供电,战时人防清洁式风道防护设备由动照专业接线至控制柜处供电;每一樘区间隔断门由本防护单元内配电系统引来一路电源供电接至人防信号箱处。当车站电源中断时,切除所有战时三级负荷,由车站蓄电池室EPS保证对战时应急照明供电,蓄电池连续供电时间应不小于3h,蓄电池组及配套设备为平战两用。

5.设备设计

地铁人防设备一般采用钢结构人防门,手动操作,平开立转式。在该土建施工时将整体门框预埋进混凝土结构中,在土建结构整体施工完毕现场清理完成后安装门扇。

在区间隧道正线上设置手动立转式、双向受力的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下方的排水洞采用手动阀板装置;在出入段线区间(或其它出地面的区间)隧道内,正线设置手动立转式牵出线防护密闭隔断门和牵出线密闭隔断门各一道;所有人防隔断门的启闭状态由BAS专业采集,人防隔断门门体应设多道开位安全锁定装置,确保地铁列车运营的绝对安全。车站人员出入口及换乘通道防护段的采用无门槛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平时人防门处无突出地面的门槛,便于人员的通行,门扇开启紧靠通道两边侧墙,防护段两侧面平时装修进行伪装。由于疏散通道通常尺寸较小,采用活门槛式人防门。平时钢结构人防门槛不安装,就近存放,在平战转换时安装,以同时满足平时通行无障碍和战时防护密闭的要求。对于通风防护设备,普通设防站清洁式通风道设置清洁式进(排)风防护密闭门和进(排)风机密闭门,清洁式进(排)风防护密闭门应同时具有消波、滤尘、密闭功能,重要车站站,在清洁式通风的基础上考虑增加滤毒式通风方式。在清洁式进风道平时预留滤毒设备安装条件,战时安装滤毒设备,以满足滤毒式和清洁式通风以及隔绝式防护的要求。重点设防站滤毒式超压排风与战时主要出入口结合,在战时主要出入口两道门框墙上设置防爆超压排气活门和密闭阀门。

6.平战转换

平战转换根据早期转换、临战转换以及紧急转换这三种类型的时限标准来进行设计,保证在各类型的转换时限规定之内实现全部人防设备的转换,满足战时的防护规定。

首先是早期转换:一般为30天,对战时不需要使用的防护区中的孔口进行封堵,对滤毒式通风管道系统进行调试。

其次是临战转换:一般是5到10天,对于部分穿过钢筋混凝土密闭墙以及密闭墙中的管线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没有进行密闭处理的及时处理,临战转换规定时间内需要选择石棉沥青对孔洞进行填补,从而确保符合密闭性要求,对地铁站下的人防设备进行检修与调试。

最后是紧急转换:一般来说规定时间3天,将各类管线接口、吊架以及支架进行合理布设,把战时不需要使用的电线与电缆进行接地处理;当地铁正式停运之后根据上级部门命令第一时间关闭战时出入口、风道以及连通口[2]。

7.结语

总之,地铁工程人防专业技术接口复杂,在设计中必须贯彻入交通为主、兼顾人防的基本思想,采取有效的平战转换措施,有效的发挥地铁工程在城市防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超.地铁新型人防设备设计要点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3):142.

[2]刘和平.地铁人防项目安装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05):82-86.

论文作者:张建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浅议地铁工程中的人防设计论文_张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