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朱海春1,李川坪2

贡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朱海春1,李川坪2

(1.云南绿色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32;

2.云南银发绿色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本文分析了贡山县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工作和成绩,指出了存在问题,探讨了贡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贡山县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几年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保护方面效果明显。但是还存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提出了贡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贡山县;生态文明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Gong Shan County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work and achiev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Gong Shan county,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bes into the pat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Gong Shan county. Gongshan Coun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obvious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lagging infrastructure. Therefor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Gongshan county..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ngshan County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新高度,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新论断,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贡山县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我省较少民族聚居区,根据自身优势贡山县努力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1贡山县概况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中缅、滇藏结合部,东临德钦县、北接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南连福贡县,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72.008千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边境县。

贡山县国土面积4379.24km2,辖茨开镇、丙中洛镇2个镇,捧当乡、普拉底乡、独龙江乡3个乡,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截止2016年底,全县户籍人口34898人,少数民族人口33655人,占96.4%。

贡山县森林覆盖率为80.46%,辖区内有“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和独龙江国家公园,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贡山县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工作和成绩

多年来,在怒江州委、州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把保护环境作为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贡山县情,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县党员干部职工重要的学习内容,每年在县委中心组、贡山大讲堂上组织学习“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讲座,县委党校、县行政学院、县环保局等单位常态化组织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题培训班。全媒体中心、贡山微信发布平台开设了环保专题宣传栏。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长期跟踪报道重大环保工作。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组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环保杯”职工运动会、环保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等各类宣传活动。制作发行了《绿色家园》环保宣传图册10万套。制作发布了环保公益宣传片《大树的庇佑》。

2.2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5200hm²,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涉及到贡山县的保护区面积242822hm²,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5.6%。

全面加强森林管护。全面停止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继续落实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积568.0261万亩,其中:重点管护区面积499.9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35万亩;省级公益林7.47万亩),一般管护区面积68.0861万亩。安排管护人员642人,其中森工企业30人;脱产森管员120人;天保工程农村森管员492人(其中公益林安排103人)全面负责各辖区天保工程二期各项管理及森林管护工作,公益林农村森管员103人,有效保证全县天保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任务的圆满完成。聘用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为生态护林员。

继续推进退耕还林。2014年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种植业总规模0.45万亩。2015年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全县总任务3000亩。2016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99万亩,其中还林1.49万亩,还草0.5万亩。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加强与各科研机构、院校合作与交流,加强对我县境内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及威胁生物多样性因素,特别是针对极小种群、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监测和调查。根据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生态习性和环境需求,逐步排除目前存在的主要威胁因子,重建或恢复其适宜的生境;开展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和环境监测,及时了解每一物种的变化动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近5年来,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先后在中央财政项目的支持下,管护分局开展对县境内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针对极小种群、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生存现状调查。

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淘汰关闭4家矿采选企业,依法叫停水电开发项目2个,6个中小有点项目列入“有序退”清单。对涉及怒江面山,以及交通主干线和旅游主干线可视范围内的工矿项目,严格按照“有序退”的方针,逐步淘汰关闭。

开展绿地环保行动。全面推进“怒江花谷”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城面山和每个乡镇建立连片或连线的1~2个示范点。

2.1.3培育生态特色产业

贡山县始终坚持不懈地调整结构,培育产业,科学发展生产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以生态、电矿、旅游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农业生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特色逐步显现。“543221”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全县草果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11.17万亩增加到21.59万亩,产量从1360吨增加到2554吨,草果收入从810万元增加到3320万元,面积、产量、产值实现“三增长”。“一草一药一蜂一禽两树两畜”的产业体系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业总产值从2.006亿元增加到4.005亿元,年均增长18.9%。“一草一药一蜂一禽两树两畜”产业体系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建设完成独龙江乡旅游小集镇,全县新建旅游特色村6个、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4个、观景台20个。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达1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14亿元。

2.1.4努力打造生态家园

建设完成了县城“一水两污”项目、独龙江“两污”处理厂。启动实施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脏、乱、差”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在城乡全面实施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增加绿化面积的“四治两改一拆一增”行动。在农村全面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切实提高乡风文明水平。

全面完成了独龙江公路改扩建工程,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顺利贯通,结束了独龙族群众千百年来半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历史。德贡公路、独龙江迪布里公路实现毛路通车,茨开大桥至禾波桥、马库至迪政当等一批农村公路完成硬化,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县“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两纵两横”交通构架初见成效。贡山县通用机场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同时怒江美丽公路也在建设中,怒江美丽公路建成完成后对于贡山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1.5抓实生态文明创建

2011年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怒江州贡山生态县建设规划(2010-2025年)》,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评审由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在2012年2月通过县大人审议后颁布实施,为贡山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提供指引。制定了《贡山生态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印发《贡山县生态建设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制定《贡山县生态建设规划实施细则》,保证了生态县建设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县”工作部署,2013年12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贡山县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目前5个乡镇均积极开展了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工作。2017年县委、县政府组织申报云南省生态文明县,2017年12月通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考核验收。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经济基础薄弱

贡山县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全省唯一的涉边涉藏县和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是全省最贫困的县,2016年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074%。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2016年云南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20元。2016 年贡山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34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10 元。

3.1.2生态保护使命重大

贡山县境内保护区面积大,70%的国土面积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55.6% 的面积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国家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生态功能脆弱区、西南生态屏障区,保护使命重大。

3.1.3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贡山县东有碧罗雪山,中有高黎贡山,西有担当力卡山,怒江和独龙江纵贯于三山之间,形成了“三山高耸,两江并流”的自然景观。整个区域地形地貌奇特,多为高山深切的V型峡谷地貌类型。地形造成了贡山县交通不便,境内无高等级公路、无铁路、无航空、无水运,极大的制约了贡山的发展。

3.1.4机制体制尚需完善

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执行尚有待完善,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方面重视不够,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在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传导中层层衰减。

3.2生态文明建设建议

3.2.1生态扶贫

特色产业扶贫:着力发展“一草”、“一药”、“一蜂”、“一禽”、“两树”、“两畜”等特色优势农业。突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峡谷特色生态农业。围绕打造“三江明珠”旅游知名品牌,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按照“一中心、两片区、两带”的空间布局,将生态文化旅游业培育成贡山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酒店、特色民居客栈和特色农家乐,深入挖掘以开昌瓦节、乃仍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创新生态补偿路径。切实把独龙江、丙中洛两个旅游知名景区打造成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从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按照国家、省关于森林公园建设的思路,充分发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使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或其他方式的生态保护人员,从而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在贫困村推行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改革,让贫困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更多收益。

3.2.2确保生态安全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3.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省高度重视怒江脱贫攻坚、全省大力推进“五网”建设等难得机遇,加快推进六丙二级公路、德贡公路、维腊公路、迪布里至中缅边界41号界桩边防公路、禾波至茨开大桥江西边防公路改造工程等公路建设,积极推进贡山县通用机场、独龙江通用机场、六库至贡山轻轨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水利薄弱环节恢复重建工程、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加强光纤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邮政服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推进“三网融合”。

3.2.4创新机制体制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引导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转变传统的政绩观,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强化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全面评价与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

论文作者:朱海春1,李川坪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贡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朱海春1,李川坪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