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一、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逯梦伊[1](2021)在《高强度间歇训练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团队意识差、久坐不运动等,成为了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严峻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和普及进入大学校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的特点是运动时间短、强度大、效果好。这对于课业压力大且课余时间少的大学生而言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训练法时间长、形式单调枯燥的弊端。本研究选择80名均无体育运动锻炼习惯的非体育专业类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男、女各40人作为受试者,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维度,对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以及平衡协调能力进行测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最后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实验前后受试者各项被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内容:结果:1.身体形态:男生体重成绩有所下降、BMI指数趋近正常范围,且成绩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而女生无显着性差异(P>0.05)。男女生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成绩均有所下降,并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身体机能:男女生肺活量成绩均有显着提升,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身体素质:女生的力量、耐力、柔韧、速度、灵敏和平衡素质均得到显着提升,并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男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除引体向上及50米跑外均有显着提升,并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4.高强度间歇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中具有可行性。结论:1.在身体形态方面,经过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可以有效的控制体态,降低大学生肥胖的风险。实验对象中的体重、BMI身体形态指标明显趋于正常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男生较女生更具有明显差异性。而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成绩男女生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2.在身体机能方面,12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显着提高大学生肺活量,提高身体机能水平。3.在身体素质方面,12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和平衡素质。但对于男生上肢肌肉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对于力量素质立定跳远的改善效果女生大于男生。4.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且可以作为大学生健身运动的有效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实施性。参与锻炼的人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从而选择正确的自主锻炼方法。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于无法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体育锻炼上,且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目的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发展,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也为今后高强度间歇训练进入大学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一定推广参考,对大学体育课中加入新形式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谭婷[2](2021)在《大学生饮食与体成分现状及其关联性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生为例》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进食行为、膳食营养现状,探讨饮食因素对体成分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改善不良进食行为、改善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学生。利用H-Key35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被试者进行体成分测量,采用问卷调查一般情况、饮食习惯、进食行为、食物频率、生活行为习惯等信息并结合拍照法进行三天膳食回顾调查。利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及连续变量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进食行为、膳食营养与体脂率及肌肉量占比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抽取调查对象1078人,研究发现:(1)该校医学生体成分现状不容乐观。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标准,消瘦(BMI<18.5kg/m2)比例占14.66%,超重(BMI>23.9kg/m2)及肥胖(BMI>28.0kg/m2)比例分别为15.12%、5.47%;按照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评价标准,消瘦(男性:BFP%<14%,女性:BFP%<17%)比例占10.97%,超重(男性:21%≤BFP%<25%,女性25%≤BFP%<30%)及肥胖(男性BFP%≥25%,女性:BFP%≥30%)比例分别为24.12%、34.99%;女生体脂肪量、体脂率及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高于男生,而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等指标均低于男生。隐形肥胖及腹部肥胖占比分别为26.72%、23.10%,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营养不良占比4.17%,男生比例高于女生。(2)仅38.03%的医学生每天吃早餐,79.21%的学生存在深夜进食行为,31.48%的医学生每天进食餐次不超过两次,85.53%的学生进食窗口超过10小时,且进食时间分布在每天较晚时间。(3)医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及非控制性进食现象,且女生相比男生更为严重;(4)医学院学生每日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达标准。每天摄入粮谷类、畜禽肉类、蔬菜类比率分别为40.25%、57.03%、43.51%,基本不吃水产品、奶及奶制品、水果类食物比率为48.42%、11.75%、13.79%。含糖饮料、甜食、油炸食物基本不吃的比率仅为35.14%、21.96%、23.49%。(5)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睡眠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体力活动等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体脂率主要受每周含糖饮料摄入频率(β=1.205,P=0.032)及情绪性进食(β=0.732,P=0.001)的影响。男生体脂率水平与认知限制性进食(β=0.474,P=0.047)有关。影响女生肌肉量占比水平的因素有含糖饮料摄入频率(β=-1.176,P=0.034)及情绪性进食(β=-0.695,P=0.002),影响男生肌肉量占比的因素为认知限制性进食(β=-0.458,P=0.045)。结论:医学生身体成分存在不均衡现象,超重肥胖、低体重及女生隐性肥胖问题比较突出;医学生中存在不吃早餐及深夜进食行为,导致进食窗口延长并推后,女生的不良进食行为相比男生更加严重,且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达标的现象,含糖饮料摄入、认知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对体脂率有正向影响,对肌肉含量占比有负向影响。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应加强膳食指导,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改善体成分组成,增强体质健康。

刘瑾彦,马玲,温鑫菲[3](2020)在《上海市高校教师身体成分、骨密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上海市高校教师的身体成分、骨密度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高校教师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8所大学的7975名教师(其中男性4700人,女性3275人),覆盖年龄段为20~79岁,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每10岁为一组,进行身体成分、骨密度检测。结果:在60岁之前,男女教师的体脂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着增加(P<0.01),而且在同一年龄段的女教师体脂率都显着高于男教师(P<0.01);女教师的BMI指数一直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着增加(P<0.01),而男教师的BMI指数在40岁之后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同一年龄段,女教师的BMI指数显着低于男教师(P<0.01)。男女教师的骨密度T值在60岁之前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着下降(P<0.01),60岁之后,女教师的骨密度T值则开始急剧下降,而男教师的骨密度T值则出现一定的回升。在60岁之前,女教师的骨密度T值显着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教师(P<0.01)。70岁之前,女教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少于同年龄段的男教师。30~39岁年龄段的男女教师骨密度和体脂率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上海市高校教师的体脂率和骨密度在40岁之后基本就一直处于非健康的状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非健康的状态愈加严重。

王淑生[4](2020)在《不同运动方式对男性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国民体质下降和肥胖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运动作为最主要的增强体质和减肥的干预措施之一,不仅有益于国民体质的增强还可以有效的减脂。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身体成分的改变也是不同的,运用合理的运动方式来增强体质和减少脂肪是尤为重要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成年男性,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且缺乏锻炼,身体情况逐年下降,很多男性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想增加一些肌肉让自己更加强壮,所以单一的运动方式是不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跑步、骑行、力量训练等,虽然有的运动方式可以让体重降低,但是在长久看来虽然体重降低了但是肌肉含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所以在运动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理科学的运动方式。本文通过实验法,选取20名有一定运动经历的男性健身爱好者为实验对象,平均分成A、B两组,A组进行抗阻训练,B组进行有氧运动,通过8周的运动干预,得到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后可知,单纯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对有1-2年运动经历男性的体重、体脂百分比、BMI、腰臀比指标都有下降的效果。2、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后可知,抗阻训练可以增加有1-2年运动经历男性的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而有氧运动对肌肉量和基础代谢没有增加的作用反而会减少。3、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后可知,两种运动方式对有1-2年运动经历男性的体重、BMI的变化和年龄、运动年限有关,年龄越大的受试者体重、BMI的变化越小,年龄越小的受试者体重、BMI的变化越大;训练年限越长的受试者体重、BMI的变化越大,训练年限越短的受试者体重、BMI的变化越小。4、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后可知,两种运动方式对有1-2年运动经历男性的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的改变和训练年限有关,单纯的抗阻训练过程中训练年限越长肌肉含量的增加越少,单纯有氧训练过程中训练年限越长肌肉含量下降多。5、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后可知,两种运动方式对有1-2年运动经历的男性的腰臀比的改变是不同的,抗阻训练通过增加臀部肌肉含量和减少腰部脂肪达到效果;而有氧训练是通过减少腰部脂肪达到效果。

田杨[5](2020)在《系统化跑步训练提升不同水平大众跑者跑步能力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以基础身体功能训练,跑步技术,有氧耐力为基础构建出系统化跑步训练“金字塔”模型。2、探究系统化跑步训练对不同水平跑者身体成分、动作模式、关节稳定性、关节灵活性、跑步姿势、心肺耐力、跑步经济性的影响。3、探究系统化跑步训练改善跑步能力的机制。研究方法:招募65名不同水平跑者进行为期8周的系统化跑步训练,分析训练前后跑者跑步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身体成分、动作模式、身体柔韧性、力量素质、跑步姿势、最大摄氧量等指标前测;实验中训练方案为3周基础期、2周进阶期、3周巅峰期训练周期;实验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各项指标测试后测。实验前后测试指标、步骤、方法保持一致。研究结果:1)身体成分总体与训练前相比,体脂率(%)、脂肪量(kg)和BMI指数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变化幅度相比,训练后初级组体重(kg)、体脂率(%)、脂肪量(kg)、BMI指数、肌肉量(kg)变化幅度最大,高级组去脂体重(kg)变化幅度最大。2)动作模式总体与训练前相比,左右侧弓步蹲得分、左右侧单腿蹲得分、左右侧抗旋转得分、深蹲得分、屈髋得分和动作模式总分显着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变化幅度相比,训练后初级组左右侧抗旋转得分变化幅度、动作模式总分变化幅度最大,与高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柔韧性总体与训练前相比,左右侧坐姿踝背屈角度和得分、左右侧仰卧直腿抬高角度和得分、左右侧俯卧屈膝角度和得分、左右侧俯卧伸髋角度和得分、髋内收得分、站姿体前屈得分和身体柔韧性总分显着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变化幅度相比,训练后初级组左右侧俯卧屈膝角度和得分变化幅度最大,与中级组、高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力量总体与训练前相比,左右侧蹬腿、左右侧髋外展、左右侧髋外展、平板支撑和俯卧撑显着增长,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变化幅度相比,训练后初级组俯卧撑变化幅度最大,与中级组、高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级组平板支撑变化幅度与高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跑姿测试总体训练前相比,步频增加、步幅减小、触地时间降低、摆动角度缩小,均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变化幅度相比,训练后初级组步频、外翻幅度、触地时间变化幅度最大,与中级组、高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级组步幅、着地冲击、摆动角度变化幅度最大,与初级组、高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最大摄氧量和达到最大耗氧量耗时总体与训练前相比,最大摄氧量和达到最大耗氧量耗时显着增加,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变化幅度相比,训练后初级组最大摄氧量变化幅度最大,与中级组、高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级组的达到最大摄氧量耗时变化幅度最大,与初级组、高级组均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7)跑步经济性总体与训练前相比,摄氧量在2.7km/h至8km/h显着增加(P<0.05);梅脱在2.7km/h至8km/h显着增加(P<0.05);心率在2.7km/h至8.9km/h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变化幅度相比,训练后初级组在2.7km/h至8.9km/h摄氧量、梅脱、心率变化幅度最大,各组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系统化跑步训练可以帮助大众跑者减轻体重并控制体重。它可以有效地纠正跑步的动作模式,提高身体柔韧性,并增强下肢,上肢和核心力量。2.系统化跑步训练可以改善大众跑步者的跑步姿势协调性,例如着地,支撑,蹬摆和其他跑步技巧。3.系统化跑步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众跑者的心肺耐力水平和跑步经济性。4.基于“金字塔”模型的系统化跑步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大众跑者的跑步能力,更适合当前大众跑步的兴起和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刘文尚[6](2020)在《校园足球运动对岳阳市区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在向好发展。但运动场上孩子们锻炼的身影越来越少,“眼镜王国”开始出现,高血压、脂肪肝等原本高龄人员出现的疾病逐渐低龄化,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大量研究证明,有规律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加青少年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对增强体质有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足球运动集速度、爆发力、耐力等于一身,对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有显着的作用。本文以校园足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参照国家颁发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以岳阳市第十中学为实验开展学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初一年级1905班作为实验班,采取足球运动为核心手段进行训练上课;选取初一年级1908班作为对照班,根据教学大纲照常开展体育课教学。通过实验干预后所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在身体形态方面:实验后数据表明,足球训练组学生实验后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但实验组体脂率下降更明显。说明校园足球运动对于降低学生身体脂肪含量、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有效控制学生肥胖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在身体机能方面:实验后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肺活量测试成绩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学生肺活量成绩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校园足球运动能有效改善初中生身体机能水平。3、在身体素质方面:(1)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立定跳远和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提高显着,但实验班学生引体向上成绩与对照班没有显着性差异,表明校园足球运动对学生力量素质尤其是下肢力量与腰腹力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上肢力量无明显促进作用;(2)实验后实验班学生50米跑和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成绩提高显着,且均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校园足球运动对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3)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提升显着,但与对照班无显着性差异,表明校园足球运动对于学生柔韧素质的促进作用与其他项目没有显着性差异。

马秦[7](2020)在《有氧运动与TABATA训练对13-15岁肥胖少年运动能力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随着我国肥胖人口快速增加,减肥方法也成为体育科研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减肥方法是以有氧运动为主要方式,近几年来,高强度运动减肥效果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本研究对肥胖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分析,旨在揭示有氧运动和TABATA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运动能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为青少年减肥研究探索科学的方法及健身指导。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首先分析、归纳、总结运动减肥、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文献,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选择初一~初二45名13-15岁BMI值在26-28 kg/m2之间的肥胖男生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TABATA训练组、有氧运动组、对照组)、每组各15名,对其进行8周的训练干预。测试的指标有:身体形态如身高、体重、身体成分;运动能力有1000米跑、实心球、立定跳远;心率变异指标LF、HF、LF/HF、SDNN、RMSSD。研究结果:身体形态方面,有氧组实验后体重、BMI、脂肪量、体脂率显着下降(P<0.01,P<0.05,P<0.01,P<0.01);TABATA组实验后肌肉量、基础代谢率显着上升(P<0.05,P<0.01),脂肪量、体脂率显着下降(P<0.05,P<0.05)。TABATA组体重、BMI指数、脂肪量、体脂率、瘦体重、肌肉量、基础代谢率显着高于有氧组(P<0.01,P<0.05,P<0.05,P<0.05,P<0.05,P<0.05,P<0.01)。运动能力方面,有氧组实验后1000米跑成绩显着优于实验前(P<0.05),TABATA组受试者实验后投实心球、立定跳远成绩显着优于实验前(P<0.01),实验后TABATA组抛实心球、立定跳远显着优于有氧组实验后水平(P均<0.01)。心率变异方面,有氧组实验后RMSSD、LF指标显着高于实验前(P<0.01),TABATA组实验后SDNN、RMSSD、LF、HF水平显着高于实验前(P均<0.01),TABATA组实验后SDNN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有氧组(P<0.01,P<0.05),实验后LF、HF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5),显着高于有氧组(P<0.05,P<0.05)。研究结论:1、有氧运动和TABATA运动对于改善13-15岁肥胖少年身体形态均能起促进作用,有氧运动通过降低脂肪含量和体脂率改善身体形态,TABATA运动在减脂的同时能够增加肥胖少年的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更有助于减肥效果的保持。2、有氧运动和TABATA运动在促进13-15岁肥胖少年运动能力提升方面各有侧重,8周有氧运动对于肥胖少年1000米跑成绩的提升作用明显,提示其在促进有氧耐力提升方面有优势,TABATA运动对于肥胖少年投实心球、立定跳远的提升作用明显,提示其在促进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方面有优势。3、TABATA训练对于13-15岁肥胖少年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有氧运动,对于提升心率变异性、提升副交感神经敏感性、矫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敏感性失衡的作用更加明显。

张万平[8](2020)在《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女子强戒人员身心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以太极、八段锦、易经筋、49式经络动功为创编源的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女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情况、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整体的干预效果,同时与戒毒所传统的干预手段进行比较,探讨以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的创编型干预方法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同戒毒所传统的干预方法在康复效果的优势与不足。更好的推广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在女性强戒人群中的运用,同时也为更好的完善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铺路。研究对象与方法:2019年1月—2019年4月,从昆明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以及实验要求的女性强戒人员8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组(实验组),另一组为戒毒所传统康复操组(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实验均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干预,每周5次,每次1小时,在干预过程中严格把控运动强度,利用心率表对运动强度进行现场监控,控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60%的范围。实验前后记录并分析两组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的变化。其中身体素质水平采用体适能的方法进行评价,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生命质量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价。收集数据汇总后,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前一般基线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戒毒次数、体适能等各项指标、症状自评(SCL-90)量表评分和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2.体适能测试指标3个月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组与传统干预组实验前后组内比较可知,在肺活量上均产生显着差异(p<0.05),在台阶指数上均产生极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在闭眼单脚站立与坐位体前屈上产生极显着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显着性。通过实验后测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上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具有可比性,并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3.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干预人员测试指标与全国常模指标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与总均分因子出现极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敌对、偏执、恐怖因子出现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组组内比较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总均分因子上具有极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具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敌对、恐怖、其它因子上无统计学意义。组间3个月运动干预之后,两组实验后测比较在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的评分差异上出现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好于对照组。4.生命质量通过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实验前后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出现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功能和总量表出现极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只在社会功能出现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测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总量表出现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运动促进了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体质提高,其中在平衡功能、柔韧功能和心肺功能的提高较为明显,平衡功能和柔韧功能改善效果强于传统的康复操手段。2.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与传统康复操都能有效提高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焦虑及精神病性症状,但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在改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强于传统康复操。3.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与传统康复操都能有效改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社会功能,但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在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方面强于传统康复操。4.根据体测数据和量表分析: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可以作为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干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女性戒毒人员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可纳入戒毒所常规干预方法。

高梅[9](2020)在《肌肉电刺激和传统训练对普通减重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长宁区极速运动站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在2020年ACSM全球健身趋势调查中,可穿戴技术列居首位,其中肌肉电刺激训练(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简称EMS)逐渐成为近几年运动训练领域重要的形式之一。伴随着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肌肉电刺激训练(EMS)的认知不断提高,2011年,EMS迎来了技术装备上的显着变革——无线便携可穿戴仪器,它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传统肌肉训练的场地有限、佩戴复杂、操作干扰性强等问题,进一步拓宽了EMS在医疗、康复保健、运动训练等领域的应用。如今,这种训练方式已渐渐普及到普通人群的健身训练中。但是,EMS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健身方式,其对于普通减重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还未可知。因此,本文在剔除环境因素(日常膳食、营养补剂、睡眠、抗阻方式、开链与闭链动作等)的前提下,主要通过肌肉电刺激训练对减重人群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对参与实验的减肥人群的体重、体脂肪、内脏脂肪、骨骼肌、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等身体成分的影响,从而为普通人群提供切实可行的健身建议,并进一步扩大EMS的积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30-40年龄段的4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为期12周的测试训练,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身训练方法,利用组合器械进行全身传统锻炼,对实验组进行肌肉电刺激训练方法,利用电脉冲设备的抗阻力模式和有氧模式进行全身锻炼,运动频率4天/次。测试指标的包括:所有被试人员的身体成分如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身体质量指数等。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其次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独立T检验等方法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经过12周的肌肉电刺激训练,实验对象的身体成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肌肉电刺激训练对被测男性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并不存在显着性影响(P>0.05),但对骨骼肌/体重、体脂肪、体脂率、腰臀比和基础代谢有着显着性影响(P<0.05)。同时,其对被测女性的身高和基础代谢并不存在显着性影响(P>0.05),但对体重和腰臀比有着显着性影响(P<0.05),对骨骼肌、体脂肪、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则有着非常显着性影响(P<0.01)。2)从后测结果来看,实验后传统训练与EMS训练实验对象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逐渐显现出差异化的特征,通过对比传统训练和EMS训练男性和女性身体成分初测和后测变化程度,可以发现,对于被测对象而言,除身高和骨骼肌外,EMS训练被测者的身体成分指标变化相较于传统训练更为明显。3)通过肌肉电刺激训练中男女数据对比看,男性体重、体脂肪、体制百分比、腰臀比下降的平均值大于女性下降的平均值;男性骨骼肌增长的平均值大于女性增长的平均值。4)根据实验对象前6周身体成分的变化与后6周身体成分的变化对比可以看出,在传统训练与EMS训练过程中,这两个时间段里实验对象的体重、BMI、体脂肪、体脂率、腰臀比均呈下降趋势,且后6周下降的幅度均比前6周大,实验对象的骨骼肌、基础代谢均呈上升趋势,且后6周增长的幅度比前6周增长的幅度大。研究结论:1)肌肉电刺激训练对减重人群的身体成分有显着影响,其中体重、体脂肪、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体脂率和腰臀比呈降低趋势,骨骼肌和基础代谢呈增长趋势。2)相较于传统训练,肌肉电刺激训练对减重人群的身体成分影响程度更大。3)肌肉电刺激训练中,男性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比女性变化明显。相较于传统训练,肌肉电刺激训练对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程度更大。4)在12周的训练中,实验对象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在不同时间节点均有着显着差异,且后6周的肌肉电刺激训练比前6周的训练效果更佳,身体成分的变化速度加快。

孙焕宇[10](2020)在《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相关指标,评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通过8周普拉提练习,检测对女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实际影响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法,以60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健康体适能的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肌力肌耐力、心肺适能和身体自尊的身体素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运动能力、自我价值感的几个方面的测试,把健身房随机选取的30人作为实验组,公共体育课随机选取的30人作为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进行8周普拉提练习,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进行日常体育课活动,在保证日常体力活动的情况下,要求不得参加其它体育锻炼;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前后结果进行T检验。研究结果:经过8周的普拉提运动练习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女性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指标和身体自尊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身体成分方面,体重和腰臀比产生显着差异(P<0.05),BMI指数和体脂率产生非常显着差异(P<0.01)。肌肉适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握力和立定跳远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1min仰卧起坐次数产生非常显着差异(P<0.01)。柔韧适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心肺适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肺活量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3min台阶试验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身体自尊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方面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普拉提垫上运动使女大学生的体重、BMI指数、体脂率和腰臀比均得到降低,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2)普拉提垫上运动对肌肉耐力有提升效果,对肌肉力量影响较小。(3)普拉提垫上运动提升了肺活量,使女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4)普拉提垫上运动提高了女大学生的柔韧性。(5)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二、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间歇训练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1.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新思路
        2.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需求
        3.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实用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四)指标选取的依据
    (五)研究内容和论文安排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高强度间歇训练法
        2.体质健康
        3.身体素质
    (二)国内外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研究
    (三)国内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现状
    (四)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适用范围与安全性
    (五)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各个领域的研究
        1.竞技体育领域
        2.体育锻炼领域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数理统计法
        3.问卷调查法
        4.实验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中可控因素的分析
    (二)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1.实验前后体重变化结果分析
        2.实验前后BMI变化的结果分析
        3.实验前后体脂百分比变化的结果分析
        4.实验前后腰臀比变化的结果分析
    (三)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变化的结果分析
    (四)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1.实验前后力量素质变化的结果分析
        2.实验前后耐力素质变化的结果分析
        3.实验前后柔韧素质变化的结果分析
        4.实验前后速度素质变化的结果分析
        5.实验前后灵敏素质变化的结果分析
        6.实验前后平衡素质变化的结果分析
    (五)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适用程度反馈
        1.大学生参与高强度间歇训练课后主观态度的分析
        2.大学生对高强度间歇训练内容满意度的分析
        3.大学生参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课余生活质量的分析
    小结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术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大学生饮食与体成分现状及其关联性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体成分介绍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1.1.1 体成分介绍
        1.1.2 体成分与健康的关联
    1.2 饮食对体成分的影响
        1.2.1 饮食习惯与体成分
        1.2.2 不良进食行为与体成分
        1.2.3 食物摄入与体成分
        1.2.4 宏量营养素及能量与体成分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体成分测量
        2.2.2 问卷调查
        2.2.3 膳食调查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3.2 医学生体成分现状
    3.3 医学生饮食习惯现状
    3.4 医学生进食行为现状
    3.5 医学生膳食营养现状
    3.6 医学生体成分与饮食的相关性
        3.6.1 医学生体脂率与饮食的相关分析
        3.6.2 医学生体脂率与饮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7 医学生肌肉量占比与饮食的相关性
        3.7.1 医学生肌肉量占比与饮食的相关分析
        3.7.2 医学生肌肉量占比与饮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医学生身体成分现状
    4.2 医学生进食行为现状
    4.3 医学生饮食因素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4.4 局限性与展望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体成分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大学生健康调查问卷

(3)上海市高校教师身体成分、骨密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1.2.1. 1 身体成分检测
        1.2.1. 2 骨密度检测
        1.2.2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基本情况
    2.2 高校教师各年龄段身体成分状况
    2.3 高校教师各年龄段骨密度状况
    2.4 高校教师的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相关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不同运动方式对男性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民体质下降的原因和危害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3 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的运动机理
    2.4 抗阻训练对身体成分影响的有关研究
    2.5 有氧运动对身体成分影响的有关研究
    2.6 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比较的有关研究
    2.7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术路线
    3.2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实验前后各数据的对比
    4.2 实验前后体重的变化分析
        4.2.1 实验前后两组组内体重变化分析
        4.2.2 实验后两组组间体重变化分析
    4.3 实验前后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分析
        4.3.1 实验前后两组组内体脂百分比变化分析
        4.3.2 实验后两组组间体脂百分比变化分析
    4.4 实验前后BMI的变化分析
        4.4.1 实验前后两组组内BMI变化指数分析
        4.4.2 实验后两组组间BMI指数变化分析
    4.5 实验前后肌肉含量的变化分析
        4.5.1 实验前后两组组内肌肉含量变化分析
        4.5.2 实验后两组组间肌肉含量变化分析
    4.6 实验前后腰臀比的变化分析
        4.6.1 实验前后两组组内腰臀比变化分析
        4.6.2 实验后两组组间腰臀比变化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健康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受试者详细情况表
    附录 C 训练计划
    附录 D 受试者日常行为统计
致谢
个人简历

(5)系统化跑步训练提升不同水平大众跑者跑步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系统化跑步训练
        1.2.2 大众跑者
        1.2.3 跑步能力
2 文献综述
    2.1 跑步训练方法
        2.1.1 持续训练法
        2.1.2 间歇训练法
        2.1.3 法特莱克训练法
        2.1.4 高原训练法
        2.1.5 抗阻训练法
        2.1.6 小结
    2.2 跑步能力的评价指标
        2.2.1 跑步基本能力
        2.2.2 跑步技术
        2.2.3 有氧耐力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方案
        3.2.2 数据统计
4 研究结果
    4.1 训练前后受试各组身体成分的变化结果
    4.2 训练前后受试各组动作模式的变化结果
    4.3 训练前后受试各组身体柔韧性的变化结果
        4.3.1 训练前后各组身体柔韧性角度变化结果
        4.3.2 训练前后各组身体柔韧性得分变化结果
    4.4 训练前后受试各组力量的变化结果
    4.5 训练前后受试各组跑姿的变化结果
    4.6 训练前后受试各组最大摄氧量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4.7 训练前后受试各组跑步经济性的变化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5.1 系统化跑步训练对提升跑步基本能力影响
        5.1.1 身体成分变化结果分析
        5.1.2 动作模式变化结果分析
        5.1.3 柔韧性变化结果分析
        5.1.4 力量变化结果分析
    5.2 系统化跑步训练对提升跑步技术影响
    5.3 系统化跑步训练对提升心肺耐力能力影响
        5.3.1 最大摄氧量变化结果分析
        5.3.2 跑步经济性变化结果分析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附件

(6)校园足球运动对岳阳市区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有关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研究
        2.2.2 有关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2.3 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
        2.2.4 足球运动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2.2.5 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数据分析
    4.2 12周校园足球运动对身体形态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
    4.3 12周校园足球运动对身体机能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
    4.4 12周校园足球运动对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
        4.4.1 12周校园足球运动对初中生速度素质的影响
        4.4.2 12周校园足球运动对初中生耐力素质的影响
        4.4.3 12周校园足球运动对初中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4.4.4 12周校园足球运动对初中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结语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有氧运动与TABATA训练对13-15岁肥胖少年运动能力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自主神经系统
        1.1.1 自主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
        1.1.2 心率变异性(HRV)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相关性
        1.1.3 心率变异性(HRV)的评价指标
    1.2 肥胖
        1.2.1 肥胖的形成与诊断
        1.2.2 青少年肥胖与疾病发病率
    1.3 肥胖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1.4 运动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1.4.1 运动对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1.4.2 运动对肥胖和疾病人群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1.5 塔巴塔(TABATA)训练方法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5.1 塔巴塔(TABATA)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1.5.2 TABATA训练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1.5.3 TABATA训练方法对有氧和无氧的能力影响
        1.5.4 TABATA训练方法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减肥效果的影响
        3.1.1 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3.1.2 实验后身体形态指标组间对比结果
    3.2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运动能力的影响
        3.2.1 实验前后运动能力指标测试结果
        3.2.2 实验后运动能力指标组间对比结果
    3.3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HRV影响结果比较
        3.3.1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的HRV时域影响结果比较
        3.3.2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的HRV频域影响结果比较
4 讨论与分析
    4.1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减肥效果的影响分析
        4.1.1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4.1.2 不同运动形式对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影响分析
    4.2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运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4.3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4.3.1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安静状态下时域指标的影响分析
        4.3.2 不同运动形式对13-15岁肥胖少年安静状态下频域指标的影响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女子强戒人员身心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
        二、强制隔离戒毒
        三、运动疗法
        四、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的概述
        一、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的基本形式
        二、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入静(境)篇
        三、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导引篇
        四、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太极功法篇
        五、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的生理作用
        六、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的心理作用
        七、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的推广价值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实验对象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选择条件
        四、排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专家访谈法
        三、实验法
        四、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测量工具与标准
    第一节 女子强戒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第二节 体适能测试基本情况
        一、身体形态测试
        二、心肺功能测试
        三、身体素质测试
    第三节 监控运动强度心率
    第四节 心理测试评价量表
        一、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二、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DrugAddicts;QOL-DAV2.0)
第五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基础性数据比较
    第二节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质状况比较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测试实验前组间比较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体质测试比较
        三、实验组、对照组体质测试组内前后比较
    第三节 强制隔离人员心理症状评分比较
        一、强制隔离人员与全国常模心理症状评分比较
        二、实验组心理症状组内评分比较
        三、对照组心理症状组内评分比较
        四、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组间心理症状评分比较
        五、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组间心理症状评分比较
    第四节 强制隔离女性吸毒者生活质量衡量尺度比较
        一、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生命质量分数比较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生命质量分数比较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强制隔离阶段人员基本情况及临床资料特征
    第二节 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质状况的影响
        一、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BMI指数与体脂率的影响
        二、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平衡机能的影响
        三、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有氧耐力机能的影响
    第三节 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功能影响
        一、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影响
        二、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
第七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中的弊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访谈
附录 B《关于强制隔离吸毒成瘾者的背景调查》
附录 C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附录 D 吸毒成瘾者的生活质量测试
附录 E 知情同意书
附录 F 实验计划
附件G 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图解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肌肉电刺激和传统训练对普通减重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长宁区极速运动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肌肉电刺激训练
        2.1.1 肌肉电刺激训练的内涵
        2.1.2 肌肉电刺激的原理
        2.1.3 肌肉电刺激法在运动中的应用
        2.1.4 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的机制
        2.1.5 肌肉电刺激训练的优点及局限性
        2.1.6 电刺激的应用方案
        2.1.7 电刺激对机体的影响
    2.2 肌肉电刺激训练的发展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小结
    2.3 身体成分
        2.3.1 身体成分的内涵
        2.3.2 体育运动影响身体成分变化的生理机制
        2.3.3 不同运动方式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实验结果
    4.1 肌肉电刺激训练和传统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初测结果
        4.1.1 传统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初测
        4.1.2 肌肉电刺激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初测
        4.1.3 肌肉电刺激训练和传统训练实验对象的身体成分初测结果对比
    4.2 肌肉电刺激训练和传统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复测结果
        4.2.1 传统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复测结果
        4.2.2 肌肉电刺激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复测结果
    4.3 肌肉电刺激训练和传统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后测结果
        4.3.1 传统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后测结果
        4.3.2 肌肉电刺激训练实验对象身体成分后测结果
        4.3.3 传统和EMS训练实验对象的身体成分后测结果对比
    4.4 两种训练方式对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
        4.4.1 传统训练方式对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
        4.4.2 EMS训练方式对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
        4.4.3 两种训练方式对身体成分的影响程度对比结果
        4.4.4 不同时间阶段两种训练方式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5.讨论与分析
    5.1 两种训练方式对身体成分影响的分析
    5.2 两种训练方式对身体成分影响程度的对比分析
    5.3 两种训练方式在不同时间段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
    5.4 研究不足之处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10)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普拉提垫上运动
        (二)体适能
        (三)健康体适能
        (四)身体自尊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普拉提功能相关研究
        (二)普拉提对女性影响的相关研究
        (三)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四)体育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五)体育运动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相关研究
        (六)体育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相关研究
        (七)以往研究特点与不足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实验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数理统计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一)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二)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二、分析与讨论
        (一)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研究分析
        (二)普拉提垫上运动对身体自尊的研究分析31结论
结论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间歇训练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D]. 逯梦伊.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大学生饮食与体成分现状及其关联性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生为例[D]. 谭婷.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3]上海市高校教师身体成分、骨密度特征分析[J]. 刘瑾彦,马玲,温鑫菲. 辽宁体育科技, 2020(05)
  • [4]不同运动方式对男性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D]. 王淑生. 北京体育大学, 2020(07)
  • [5]系统化跑步训练提升不同水平大众跑者跑步能力的实证研究[D]. 田杨.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6]校园足球运动对岳阳市区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文尚.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7]有氧运动与TABATA训练对13-15岁肥胖少年运动能力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干预研究[D]. 马秦.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5)
  • [8]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女子强戒人员身心干预研究[D]. 张万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肌肉电刺激和传统训练对普通减重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长宁区极速运动站为例[D]. 高梅.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10]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的影响[D]. 孙焕宇.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