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扩:欧盟坚定不移地东扩是欧盟的既定目标;与北约东扩不同,其阻力来自内部巨额财政补贴和决策机制_北约东扩论文

东扩:欧盟坚定不移 东扩是欧盟的既定目标;与北约东扩不同,——其阻力来自内部——巨额财政补贴与决策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盟论文,坚定不移论文,阻力论文,巨额论文,财政补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盟原先希望与北约东扩“齐头并进”,随着北约东扩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关心:欧盟东扩如何了呢?

抓住机遇

最早是1993年6月, 欧盟在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上正式邀请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加入欧盟。会前,当时的欧共体执委会提出了加速把东欧6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的政治和经济纳入欧共体轨道的一揽子计划。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明确宣布:“中东欧联系国将成为欧盟的成员国。一旦这些国家经济和政治状况具备入盟的条件,接纳工作将马上开始。”

哥本哈根会议还对中东欧国家入盟提出了三个条件:建立“西方式”的民主体制;实行市场经济;接受欧盟建立政治联盟及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等。

欧盟东扩的考虑是要把剧变后的中东欧纳入西方势力范围。中东欧地区拥有1.3亿人口,在地理上与欧盟紧密相连, 社会消费水平也较高;它们是西欧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从政治安全方面看,欧盟东扩是为了遏制俄罗斯的潜在威胁和重新崛起,阻挡俄罗斯向西扩张。从各方面利益出发,欧盟东扩是坚定不移的。

扩前战略

为了推动中东欧国家早日入盟,近年来欧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称为“扩前战略”。“扩前战略”主要内容有四:第一,签订“欧洲协定”。欧盟先后分三批同中东欧国家签订了该协定(1991年12月与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1993年4 月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1994年12月与波罗的海三国及斯洛文尼亚)。根据欧洲协定,欧盟将逐步向中东欧国家的大部分工业品开放市场,并最终相互开放边界,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劳务自由流通。到目前为止,除农产品外,欧盟已基本取消了原来对东欧所谓“敏感产品”(如钢铁、化工产品、纺织品、鞋袜等)的出口限制。第二,1995年6月, 欧盟戛纳首脑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拟订的指导中东欧国家向统一大市场过渡的《统一大市场白皮书》。中东欧国家对此普遍作出了积极反应,并通过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第三,建立了多层次的双边对话机制。1994年12月欧盟埃森峰会首次邀请波、捷、斯(洛伐克)、匈、保、罗六个联系国政府首脑与会。此后,便形成了一项制度,一年两次的欧盟首脑会议都要邀请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参加。除定期举行首脑会晤外,双方还建立了每半年一次的专业部长对口会议等制度。第四,加大对中东欧国家的援助。据统计,从1989年到1995 年, 欧盟共向该地区提供了57 亿美元的援助。 目前欧盟每年通过《法尔计划》向中东欧地区提供12亿埃居的援助。

挑战来自内部

目前,欧盟内对“扩前战略”批评较多。有人认为,这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战略方案,因为它既缺乏明确的时间表,入盟标准也过于笼统,而且只针对东欧申请国家,忽略了欧盟自身为适应东扩应作出的调整和变革。的确,东扩对于欧盟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说,北约东扩面临的阻力主要是来自外部(即俄罗斯的反对)的话,那么,欧盟东扩面临的困难主要在内部(俄罗斯不仅不反对欧盟东扩,最近叶利钦总统还提出俄愿加入欧盟)。首先东扩对欧盟现行的政策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东扩的费用问题。目前欧盟对内部农业及其贫穷地区均实行补贴政策。这两笔开支是欧盟预算中两项最大的开支。现在矛盾的焦点在于:是否应将这两项“花钱”的政策扩大到东欧国家。

目前欧盟在共同农业政策方面的支出约占欧盟预算总支出的一半(1996年为47.2%),已成为欧盟财政的沉重负担。而申请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又是清一色的农业国。根据欧盟的预测,如将共同农业政策原封不动地推广到东欧,其预算需增加120亿埃居。 德国国防部长吕厄曾表示,“某些国家带着落后的坦克是可以加入北约的,但不改变原有的农业体制就会给欧盟带来许多问题。”

对欧盟内贫穷国家进行补贴的结构基金是欧盟预算中仅次于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大支出(1996年至少占1/3以上)。 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如果将现行的地区性援助政策扩大到东欧,欧盟预算需额外增加380亿埃居。

吸收东欧国家入盟还将对欧盟目前运转的组织机构及其制度产生严重的冲击。举例来说,欧盟部长理事会是欧盟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在重大问题上理事会采用“一致通过”原则,只要有一个成员国反对,欧盟就无法采取行动。欧盟东扩后这一问题将变得非常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法国已故总统密特朗曾警告人们:应避免当最后一个新成员国进来之时,这一联盟已不复存在。显然为了不使欧盟由于成员国的增加而失去行动能力,改革欧盟现行的决策机制及对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人数加以限制是十分必要的。

欧盟清楚地认识到以上问题,并已开始做了一些改革工作,如去年3月开始的15国政府间会议就是这一努力的一部分。 但迄今取得的进展不大。原因有两点:一是欧盟目前的工作重心是统一货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货联盟的建设方面;二是由于改革涉及到欧盟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欧盟内部分歧很大,协调尚需时日。

“回归”不易

东欧剧变后,东欧各国纷纷提出“回归欧洲”的口号,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力争尽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同欧洲实现一体化。目前正式提出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有10个。它们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及斯洛文尼亚。

1995年12月欧盟领导人在西班牙马德里开会决定,在修改《马约》的政府间会议结束半年后开始举行接纳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入盟谈判的同时,也将与部分中东欧国家进行入盟资格谈判。这一决定对于焦急地等候在欧盟门外的中东欧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到目前为止,中东欧国家大都已完成了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变。其中,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国是“转轨国家的先锋”,捷匈波已加入了“发达国家俱乐部”——经合组织。

为了尽量减少东扩费用及带来的内冲击,同时考虑申请国之间的差距较大,欧盟东扩刚开始可能只吸收少数的国家。德国认为波兰、匈牙利及捷克三国最有资格首批加入欧盟。科尔总理对此有过明确表示。法国希望与其关系较好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能首批得到“入场券”。关于东扩的具体时间,科尔和希拉克普分别承诺到2000年波兰、捷克将会加入欧盟,但到时候能否兑现这一诺言,谁也难以保证。

标签:;  ;  ;  

东扩:欧盟坚定不移地东扩是欧盟的既定目标;与北约东扩不同,其阻力来自内部巨额财政补贴和决策机制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