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论文_蔡玲玲

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415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计72例,随机分为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n=36)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n=36),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直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在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同时联用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降低血β-HCG水平,可显著缩小盆腔包块,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血β-HCG;盆腔包块

异位妊娠属于妇产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随着国内药物滥用、两性观念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当下女性健康与安全的疾病。异位妊娠多为输卵管妊娠,在多数可在流产或者输卵管破裂前诊断出,但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在孕囊发育的过程中导致输卵管破裂,诱发大出血,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进而导致产妇死亡[1]。对于异位妊娠临床治疗的方案较多,可采用药物保守方案、腹腔镜手术、开放式手术等进行治疗,但考虑部分患者对生育的需求,如果危险性较低,推荐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2]。为探讨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72例为对象,评估了单用甲氨蝶呤与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计72例,随机分为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n=36)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n=36)。对照组患者年龄21~37岁,均数(26.48±2.41)岁,妊娠时间32~48d,均数(39.52±4.18)d,经产妇7例,未生育29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36岁,均数(26.71±2.32)岁,妊娠时间33~50d,均数(39.51±4.20)d,经产妇6例,未生育3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为异位妊娠,体征平稳,肝肾功能正常,未见活动性内出血,血β-HCG水平在2500U/L以下,包块直径在4cm以下,已经签订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澳大利亚/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H20090596,20ml:0.5g)进行治疗,用药甲氨蝶呤,一次性肌肉注射,剂量设定为50mg。实验组则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甲氨蝶呤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35,12.5mg)给药方式为口服,每日2次,每次50mg,口服3d。对比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临床疗效,分为成功与失败两个等级,其中患者血β-HCG水平明显下降且在15%以上,或者是出现3次进行性下降,经B超检验发现附件包块完全消失或者是体积大幅度减小,临床症状与体征已经完全消失,则可判定为成功。(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β-HCG水平与盆腔包块直径[3]。(3)对比不良反应,常见包括轻度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临床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直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肝功能异常1例,白细胞计数异常1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2例,发生率为13.89%(5/36),实验组包括皮疹1例,白细胞计数异常2例,口腔溃疡1例,恶心呕吐2例,发生率为16.67%(6/36),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X2=0.299,P=0.585)。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干预后均已经消失。

3.讨论

异位妊娠即宫外孕,可发生位置较多,卵巢、腹腔、阔韧带、输卵管等位置均可发生,尤其以输卵管妊娠发生率最高,可高达95%。目前受女性生活习惯、性生活理念、滥用避孕药等问题的影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呈现为年轻化发展的趋势,而年轻女性普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故对危险程度不高的宫外孕患者,并不推荐手术治疗,因为即使是腹腔镜手术,仍然属于侵入式治疗方案,可能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产生影响[4]。而对于宫外孕在药物治疗中,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属于临床常用的方案。其中甲氨蝶呤属于抗叶酸类肿瘤药物,该药物能够对二氢叶酸还原酶产生竞争性抑制,可干扰DNA的合成以及RNA的转录过程,使胚胎细胞停止发育,进而被人体所吸收。另外也能够阻碍滋养细胞的生长,阻断胚胎的营养供应,进而导致其死亡[5]。米非司酮则能通过与孕酮受体的竞争作用,拮抗孕酮,可终止早孕,破坏胚胎的绒毛,有利于诱导胚胎组织的脱落以及坏死。两药联合应用,则能够发挥出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快胚胎的变性与死亡。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直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方案疗效理想。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则说明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疗效理想,可有效缩小包块体积,能够促进血β-HCG的降低,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杰, 刘刚, 赵婷,等.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研究[J]. 中国药业, 2017, 26(4):56-58.

[2]祁彩珍. 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与小剂量分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0):84-85.

[3]李岩, 傅金英, 宋晓婕,等. 消癥杀胚煎剂口服辅助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8, 58(19):56-59.

[4]黄慧菲, 周洪友, 王福美,等.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 16(3):58-61.

[5]张会利, 赵爱梅, 李瑜.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8(5):185-187.

论文作者:蔡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论文_蔡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