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经济与区域环境保护投资配置_投资论文

论环境经济与区域环境保护投资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保护论文,区域论文,环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环境投资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环境经济问题和目前环境投资状况的系统分析,得出在区域的尺度上,以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为工具,以环境技术经济和环境效果分析为依据的区域环境投资配置是提高环境投资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环境经济 区域环境 投资配置

1 环境经济和环境投资

环境—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环境的状况,而且在未来更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物质和资金的可能。因此,我们不但要考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应关心经济发展可能给环境带来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上,贫穷往往与落后和恶劣的环境状况联系在一起。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

环境—经济的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早期的研究者们应用福利经济学的一套思想和方法,把通常免费供应和自由取用的环境质量(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恬静的空间、优美的自然景观等)转变为经济的或稀缺(稀缺指的是对环境质量高水平的需求超过免费的供应的需要[1])的商品,在对环境质量和环境资源合理估价的基础上,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纯经济的分析,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进而在限期治理和排污许可证等行政制度的同时提出和采用经济的调节手段,如税收、补贴、排污收费、废物交换等。另外,也有学者在某些区域和某些部门的环境—经济研究中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提出以调整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为指导思想的系统方法。这些无疑对控制环境质量有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环境的变化经历了数百上千年,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近百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在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财富时愈来愈多地把其生存环境作为其财富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某些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环境的变化大多是不可逆的,同时又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而不仅需要合理而有效地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注重某些环境质量状况的恢复和改善。对人类环境合理而有效的保护则需要适当的资金投入。在应用环境经济的研究领域中,目前多以给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总体的或区域的环境投资总量衡算[2],而对环境投资效率研究甚少。国民收入的增长不仅需要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需要投资效率的提高[3,4],环境质量的变化也需要环境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投资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环境投资规模(投资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环境投资效率无疑有着更加巨大的现实意义。

2 环境投资现状

投资是指为获得可能的不确定的未来值而作出的确定的现值牺牲,经济学中,狭义的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又称证券投资。广义的投资是指为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环境投资学中的投资仅指广义的投资,环境投资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而目前环境经济的研究主要在下列几个方面:(1)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2)环境经济系统控制的投入产出分析。(3)环境控制的边际费用和环境的边际效益研究。(4)环境经济系统的损益分析。(5)环境经济的费用—效益分析。(6)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

所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各种参数经货币量化后进行纯经济的分析,因而环境经济目前的难点或热点就集中在对环境质量有效、合理而可靠的价值评价。但环境影响或环境质量具有下列一些特点:(1)环境质量的定价难以有统一的为大家所认可的标准。(2)环境质量货币量化时不但受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而且受市场机制[5]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因此,其随时间和地区变动的不确定性很大。(3)环境影响或环境质量的价值有时是可见的,有时又是难以预料的,并且其货币的折算常常是很不全面的,不但误差很大,而且难以测算。

这些特征决定了上述方法都存在明显的缺点,仅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难以提供操作的可能。而对环境投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为决策者提供直接的依据。

环境投资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投资问题,经济投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环境投资追求的应该是环境效益最大。环境效益好坏可直接由环境质量的变化来反映,衡量环境质量状况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是环境质量评价(包括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方法,而不是其它的方法。影响环境投资效率的因素很多,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环境质量状况为最终目标,以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为依据,探讨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调控的投资配置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

3 区域环境投资分析

国内外有关环境投资的研究较少,环境投资往往从属于国民经济的投资,因而,环境投资多数处于被动地位,其规模和效率受到了影响,从而众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投资的任务在于揭示投资运动的客观规律,在宏观方面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中的投资规模、投资分配、投资结构、投资效率、投资方式、投资行为、投资的资金市场以及投资管理体制,并借以指导投资实践,以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同样,环境投资的任务亦在于,在一定的区域内采用总量控制(包括环境总量控制、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方法来研究环境领域内投资运动的规律,以期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合理的环境投资(包括适当的投资比和投资分配)无论从社会、经济、环境哪一方面考虑都具有巨大的效益。

在社会、环境、经济这个复合系统内,各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社会的投入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的投入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样,环境投入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正如社会效益的好坏不应该单纯用经济效益来反映一样,环境效益的好坏亦不能单纯用经济效益的好坏来衡量。目前,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环境效益评价的最有效的方法,涉及环境的环境经济问题也应以环境质量为依据。规范的、系统的、有效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评价环境经济效益,指导环境投资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样就能从宏观的方面来起作用,从而克服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暂时性措施。

影响区域环境投资的因素很多,环境投资规模主要受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制约,同时亦与区域状况,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居民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密切相关。环境投资规模一般用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区域环境状况差,经济的持续发展受到环境制约,投资比重应加大,环境状况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投资比重应加大,反之投资比重可以降低。此外,投资比重还受区域经济和居民承受能力的限制。

区域环境投资分配、投资方式、投资行为、投资的资金市场(投资融通)以及投资管理体制与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特点有关,具体方式和形态不同于经济学中的投资。区域环境投资结构有多种表示方式,一般不按部门和行业划分,而按区域环境要素、投资主体或环境统计形式来划分。按环境要素可划分为大气、水体、固废、噪声、土壤、景观、生态、风险等;按投资主体划分为中央投资、地方投资、企业投资、居民投资和涉外投资等;按环境统计形式可划分为工业污染防治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环境保护投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投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投资、环境管理所需设施的投资等。投资的分配以环境投资结构为基础,区域环境投资方式和投资行为从投资主体来看以地方投资和企业投资为主。投资融通和投资管理体制与投资结构和区域政府职能设置有关。

区域环境规模和投资效率对区域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投资规模的影响是外延式的,受区域客观条件的限制。投资效率是内涵式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所采用的技术、投资配置、投资方式、投资行为、投资融通和投资管理体制有关。因而区域环境投资效率的提高依赖在现有技术经济状况和一定的投资规模下,采用合理的技术组合,进行合理的环境投资配置。投资融通和投资管理体制是提高投资效率的保证。

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6]。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或者说,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率,随投资资本总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投资不仅与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有关,而且还与现行利息率的高低有关,如果现行利息率高于或等于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被看成是不利的,只有当现行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时,投资才是有利的。类似的,环境投资的影响因素亦应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里的边际效率指边际环境效率,利息率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在保证微观投资效率的情况下,边际环境效率(或区域边际环境投资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区域环境投资的最适配置。

4 区域环境投资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1 区域环境投资配置的基本原则

环境投资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宏观方面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微观的不经济性,因此,对区域环境投资的研究必须服从以下原则。

4.1.1 综合防治原则。环境质量的控制和恢复必须在区域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综合防治即从环境系统的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为依据,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标准为基础,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环境投资的研究也只有以环境的综合防治为基础,研究的结果才有较强的可靠性和操作性。

4.1.2 效率优先原则。环境投资研究的目的就是为提高投资的效率,在环境领域,效率体现为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局部效率和整体效率,这两大效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的未来。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投资效率极低,各种有效的环境设施所占投资不到环境投资的一半,同时,片面强调排放标准而忽略环境容量,片面追求局部达标而忽略整体达标,造成了环境投资的极大浪费,人为地加剧了我国环境投资不足和环境质量急需控制和改善的矛盾。

4.1.3 公平性原则。环境投资在一定的意义上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环境问题常常由某些组织或团体引起,而受害的又不仅仅是这些组织和团体。同样,在环境恢复方面,投资往往是社会性的,而直接受益的仅仅是特定的团体。因而在环境投资研究中,必须体现投资的公平性,尽可能作到污染者投资,投资者受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投资决策是否公平直接决定着其自身的可行性。

4.1.4 边际成本最小和边际效果最大原则。环境投资是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追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环境治理和恢复的边际成本最小。亦即达到人力和资金的最少占用和节约。边际效果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或者是消费量的变动引起的效果的变动。总效果增加的幅度随着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就是说,在总效果递增同时边际效果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果递减规律”,同时对边际效果最大的追求在理论上最终可达到环境状况的一般均衡[7]。投入在环境领域的边际效果,是指环境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所产生的环境效果。环境投资投入到对环境系统影响最大的方面可达到环境投资的边际效果最大。

4.1.5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环境投资配置研究是以不断演化的环境经济系统为基础的。随时间的变化环境系统在不断地更替,经济系统在不断变化;各种环境技术将不断更新,成本将不断下降,环境目标将不断提高;同时众多的投资项目都是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的,而资金常体现一定的时间价值。这些决定了环境投资研究必须动态和静态相结合。

4.2 区域环境投资配置的方法

区域环境投资问题是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的系统问题,涉及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工程等诸多领域,因而其研究也需要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区域环境投资配置可按下面框图来进行。

其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是基础,技术经济分析和环境效果分析为依据,投资总量、投资来源和投资融通为约束,整个投资配置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的动态过程。

标签:;  ;  ;  ;  ;  ;  ;  ;  ;  ;  

论环境经济与区域环境保护投资配置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