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过程初探_干部培训论文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过程初探_干部培训论文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流程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数民族论文,干部培训论文,流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6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887(2005)03-0133-03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就是对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它既为民族工作开拓了新思路,也为民族干部工作和各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良机。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定,给西部民族地区及各族人民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部地区能不能顺势而上,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面对的挑战,关键还在于干部和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加入WTO,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必须转换思路,摆脱传统的培训模式,引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训方法。

二、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理念

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地区宝贵的人力资源。要使少数民族干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将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的理念引入到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中就具有现实意义了。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培训是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1]将此概念引入到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中,其含义就是创造一个环境,使少数民族干部在这个环境中获得或学习与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有三个步骤:第一,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第二,培训的设计与实施;第三,培训评估。[2]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干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组织者往往忽视了培训需求的调查、评估和培训效果的评估。由于不了解少数民族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在培训课程的设计时,未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干部们参加培训的激情也不高。再加之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绩效的信息未能反馈到培训组织者,从而丧失了发现培训中存在问题的机会。如此往复,少数民族干部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提高缓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瓶颈状态。而完整地执行培训流程将有助于改变这种低效重复的培训现状。

三、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流程

1.培训需求的调查和评估。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系统运作的基础。培训需求分析的有效方法是寻找理想状态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就是干部培训计划分析人员与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方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现状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判断这些差距中哪些是可以通过干部培训解决的,并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需要,确定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三个层面,即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层面、干部层面和工作层面。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层面的分析主要是根据少数民族地方政府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将地方政府的实际绩效状况与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的需求。同时,确定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可能提供的培训资源和培训环境。干部层面的分析有助于确定哪些干部需要培训。这个层次的分析包括:(1)判断干部工作业绩不佳到底是因为知识、技能或者是能力的不足而引起的,还是由于工作动力不足或者是工作设计本身的问题而引起的。(2)确定哪些干部需要培训。(3)确定干部是否已做好参加培训的准备。工作层面的分析所要做的则是首先明确干部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要成功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干部们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和技能。然后,将干部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现状与这些要求进行比较,找出其间的差距。最后来确定为了帮助干部们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当在培训过程中强调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行为。沈桂萍在她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需求的研究中,通过对中央党校的西藏、新疆两个班和西藏党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干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依次是: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科技知识;电脑;WTO知识;外语;市场经济;国际形势;金融外贸;政治学;时事政策等。在其他项目的选择中,民族文化知识、宗教理论等内容也是少数民族干部希望得到培训的。[3]

进行这样的培训需求分析,使培训工作对症下药,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确定和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打下了基础。

2.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培训设计主要需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培训方法的设计。一旦培训目标确定了,具体的培训内容一般由许多部分和方面组成。这些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以保证培训能够循序渐进。在确定培训内容的同时就要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的设计不能照搬照套。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和发展战略。必须以务实的态度,运用权变的观点,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如徐倩在《宁夏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实施方案探讨》中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需要设计了高级干部的培训内容,包括6部分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行党的方针政策;现代经济理论、决策理论和管理理论;国情、区情及我区的民族持点。[4]

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必须根据培训的对象、培训要求灵活设计,合理搭配。主要培训方法有:

(1)送校深造。有领导有计划地将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后备人选送到各级党校、高校学习,提高其政治、法律、经济、科技、财会理论水平。如1993~2000年,辽宁省委党校举办了7期少数民族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养了近300名少数民族干部。[5]

(2)岗前培训。即定期或不定期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举办培训班,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突出文化专业知识特别是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跟班学习,使少数民族干部获得更新知识的机会。有条件的也可以选派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少数民族干部,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开阔视野,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

(3)选派到内地挂职锻炼。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开放意识,是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挂职锻炼的主要目的。如近年来吐鲁番地区先后选派了7名少数民族干部到山东、江苏、辽宁等地挂职锻炼;选送了27名县级少数民族于部、18名科级少数民族干部到天津大学等学校学习经济管理;选送了11名少数民族干部到新疆自治区其他地区挂职锻炼等。这些挂职锻炼的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大多担任了主要领导职务,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

(4)加强交流。各地区、各部门工作情况不同,对干部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各地区的干部素质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少数民族干部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全面的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既拓展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才华,又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十分有利。目前,辽宁省厅级少数民族干部中绝大多数是经过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锻炼后被提任现职的。近几年全省已有25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

3.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培训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中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的作用有两个:确定是否继续进行该项培训;对培训进行改进。培训评估可从四个层次进行,四个层次对应着四个种不同的方法。

(1)反应。即接受培训的干部对培训的印象。在培训结束时请受训的干部填写一份问卷。在问卷中,要求接受培训的干部对培训科目、教员、自己的收获、后勤服务等方面做出评估。

(2)学习效果。即受训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可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时都进行考试,比较受训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3)行为。即接受培训的干部在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上,其工作行为的改变情况。这通常由受训的干部本人或他们的领导进行评估。

(4)效果。即培训给少数民族地方党政组织的绩效带来的改变。这方面通常由地方党政组织自己或其上级领导进行评估。

对培训行为和效果进行考核的一种主要的方法是回任工作考核。回任工作考核是指对培训结束后回任的工作评价。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回任后的工作表现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最直接的证据。回任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干部在培训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思想上有无进步,对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是否理解和认同得更深,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有无改变,业务能力有无提高,工作效率有无增进。最后综合起来判断培训目标是否达到。

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流程引入到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中,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使培训的效果逐步达到预期的目标。向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中渗透顾客导向的服务意识,最终实现培训服务于少数民族干部,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标签:;  ;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过程初探_干部培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