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只在海外收购_鲁冠球论文

鲁冠球:只在海外收购_鲁冠球论文

鲁冠球:只在海外收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只在论文,海外论文,鲁冠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走出去的路,和海尔不一样”

《中国企业家》:万向集团这些年一直在搞跨国经营,您为什么要选择对外扩张而不是对内扩张呢?有一种偏见,认为钱为什么不花在自己的土地上,而要拿到国外去呢?

鲁冠球:(呵呵乐了起来)什么事情都有其发展规律,生存很容易,但要克隆人家就比较困难。到国外去发展也一样,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我们一开始考虑产品走出去,是因为当时计划经济,像我们乡镇企业在国内市场很难立足,而国际市场就是凭质量与价格取胜。所以,我们走出去的目的既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没有想出去创品牌。当然,我们现在企业发展了,也要开始创品牌,要利用国际资源。所以,从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再到企业走出去,从当初的国际营销、国际生产到现在利用国际资源,一步步发展,起点也逐步提高。如果企业起点不高、没有规模,就很难在发达国家生存发展。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只有为顾客创造了价值,客户才会购买你的产品,最终达到双赢。我们从一开始赚取微利,到后来与国外企业联合,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从生存、发展到壮大,这需要一个过程。

去年人代会期间,江总书记提出要“走出去”的指示。当时,我向他汇报了企业从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他当时指示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利用国际资源。

在国外,收购一个又一个企业,今天谈起来这么简单,过去实际操作真的难多了。当时钱都拿不出去,国家不批准你。

《中国企业家》:在国际化方面,海尔可能是中国企业里名头最大的,许多从海外回来的人都说,经常在美国很多地方如纽约,看到海尔的广告。

鲁冠球:(摇头)我们走出去的道路,跟海尔不一样。我们起点比较低,要求也不高,而海尔的起点和要求都比较高。

《中国企业家》:您的“高”是指什么?鲁冠球:主要是指规模和资金等。当然,起点低,风险也小;起点高,影响大,风险也会越大。

“在海外发展还不到索取的时候”《中国企业家》:跨国发展一定会涉及到不同含义的文化与逻辑,您是怎么去融合国外的文化与逻辑呢?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那您怎么去解决?

鲁冠球:这可能要用“入乡随俗”来解释。外国人来中国,要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思维,要适应才能生存;我们到国外去同样如此,要融合外国的文化与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目的要明确,要在生存的基础上赚取利润,要有再生产能力和再投入能力。海尔不一样,国家投入大。而我们企业一旦投入就要见效益,我们进入国外市场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利润充足之后,才可以发展再生产。

另外,要选好人。对于在海外的工作人员,一定是要具备适应国际市场综合素质的人才。选好的人先要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学习经济管理和国外的法规,再在当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聘请有经验的人当我们的顾问。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进入国外市场是先去东南亚还是去欧美,是进入华人圈还是主流社会,我们一直在研究。我们分析,如果我们进到华人圈,可能生意马上就能打开,通过中国人之间介绍,就可以达到。但,我们认为这样就仍然处在中国文化当中,还是中国人的思维,而且到一定时候,就会停滞不前,产生互相封锁现象。最后,我们选择了进入主流社会,融入本土化。起点高了,发展速度就会快起来。目前,万向美国公司已被评为美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最快的中资企业,这是有数据作为依据的。

《中国企业家》:什么数据?

鲁冠球:增长速度。

《中国企业家》:有多快?

鲁冠球:超过50%的速度在增长,另外是规模效益的提高。

《中国企业家》:今年上半年海外估计有多少利润?

鲁冠球:按每月60万美元计算,目前应该有近400万美元的利润。海外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关键还是在于人,要选好人才,包括在当地聘用。

《中国企业家》:会不会成本也太高?

鲁冠球:(哈哈哈)成本高,但是,效益也高。其实事情不要搞得太复杂,要把它简单化。

《中国企业家》:亚洲的企业,有一个问题,就是只重规模,不重利润,您把利润放在第一,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

鲁冠球:搞企业,利润是根本的根本,否则就没有生存的权力。利润就像人的血液一样,要培植自己的血液。人家输来的血液总是有限的,自己的造血功能不好了,发展再好也会受限制。

抓利润,从搞企业时起,我就从来没有放松过的,但利润是建立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损害人家利益的基础上,我们创造剩余价值,而不是剥夺人家的价值。

《中国企业家》:您会继续在向国外投资吗?鲁冠球:有,最近又投资了两千多万,海外还只是赚一点小钱,还需要培植。只有海外做大了,促进国内业务发展,再投入海外,才能促进良性发展。海外发展还不到索取的时候,而是更应该输送,还需要一个过程。

产业资本要渗透金融资本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万向要在海外进入与主业关系不大的金融保险行业?万向会转型吗?

鲁冠球:进入保险行业一定不会有问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与金融接轨。

我们没有转型,而是战略的扩展与延伸。我们要牢牢抓住主业,在把实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再扩展到金融保险业等其他行业,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再来促进主业的发展。实业终归是我们拿手的本行,对于金融业我们仅仅还只是在摸索,因为我们看到保险业肯定是一个大的方向,会有一个大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我们先进入国外保险业,主要是学一点本领,到国内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参与。

我们方方面面都要与国际接轨。目前,金融保险在国内发展比较快,主要原因是发展已经比较滞后,开放比较晚,一旦放开以后,就充满机会。我们目前仅仅是在投石问路,先进入这个领域去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

“万向今后一定是个大投资公司”《中国企业家》:您积极地在海外拓展,同时国内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正式加入WTO……

鲁冠球:加入WTO,大家不用怕,怕也没有用,怕解决不了问题。很多人认为WTO以后,狼进来了,有许多企业要倒等等。我想,如果真是这样,国家也不会做这样的决策,肯定有好的方面。我们也不都是弱项,也有强项。经过WTO冲击、碰撞以后,好的企业会更好,而差的企业,由此就会产生动力。中国人有这种毅力、冲劲,当没有人竞争时,认为小日子过得还可以,如果面临压力了,他们就会有拼搏精神。

虽然加入WTO我们在高科技领域还比较弱,但加工能力已经很强。我们可以为发达国家充当大的制造加工基地嘛。这样的结果,一是可以学好本领;二是积累资本;三是在素质提高的同时,提高自己,为跳跃式发展做准备。

WTO以后,肯定有一部分国内企业要下去。但肯定还有一部分要上来。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能够做龙头的,要大胆地做;做不了龙头的,就赶紧为别人服务,通过为别人打工,提高自己的素质。按邓小平讲的,退一步进三步。

《中国企业家》:那具体到万向集团身上,您有何具体应对?

鲁冠球:实事求是。原来我想造汽车,那时自身实力不行,我不敢贸然上马,那我就从做零部件开始。在自己实力不强的时候,靠苦力赚小钱,但我有志气,赚小钱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中国企业家》:您的意思是万向还是想做整车制造?

鲁冠球:我天天在积累,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进入汽车产业。万向总的方向是建成有核心能力的有价值的大公司。这要有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实力的增强,就会逐步发展延伸它。企业越大,与国内外大环境的融合就越密切,想要左右国家和国际的形势,不大可能,企业总是要融合在社会大环境中的。

整个国际大环境、国家形势好时,我们有实力的、有目标的企业,就可以发展快一点。我们过去搞零件,后来搞部件,现在搞系统,到我们资产积累到1000个亿,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外国核心技术合作的话,就可以拿1000个亿去发展汽车了。30年前,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今天的发展规模,能够生存下来已经不错了,再过10年会是什么样,确实也很难构想。前20年万向每过10年,日创利润就会加上一个零,再过10年目标还是添个零,再接下去这个零一加就会数字爆炸了。为此,我开了几个投资公司投石问路。产业要发展要采取多种模式,通过投资做出选择,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形成跨国大集团在做准备。

我们要成为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争取在3—5年达到。万向今后一定是一个大的投资公司。

万向海外公司情况

公司名称

入股时间 控股比例

万向美国公司 1993年100%

风险资本管理公司 2000年100%

万向投资网络公司 2000年100%

万向欧洲公司 1996年100%

万向拉丁美洲公司 1995年100%

万向QC轴承公司 1997年100%

万向草原河高尔夫球场 1997年60%

万向欧洲轴承公司 1997年60%

万向霍顿保险经纪公司 2001年51%

HMS2001年51%

万向汽车工业公司 2001年21%

麦芽资产管理公司 2000年33.3%

保持常青的秘诀

《中国企业家》:您在企业界有“常青树”的美称,您有没有总结过您保持常青的秘诀?

鲁冠球:心态平衡与否,是成败的关键。有些人的心态,开始时是为了生存、为了钱,但到一定时候,还是为了生存、为了钱,那事业就停止了。如果能跳出这个限制,心态平衡了,事业也会搞得更好,因为一个人、一份事业成就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社会、回归于自然的。

另外,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但信心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情,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宁让别人跨大步发展,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跨小步发展,别人跨10步做的事,我就跨100步去完成。如果我一味地跨大步,一旦条件不行停下来,其实就比小步还要慢。

最近,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一些如何规避风险的措施。我们随时要有风险意识。如何规避风险呢,首先不要妄想,做任何事情要从最坏处打算,从实际出发;其次是对人要真诚,相互理解以后,最大的风险也能够同舟共济,最后建立利益共同体。这样去做了,即使有困难也会过去,千万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我们提出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繁荣,为员工创造前途,为股东创造回报。

搞企业就是要赚钱,但要看是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还是在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的,如果是为人家创造价值了,可能会使所获利润升值十倍,反之,则一文不值。

人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信誉很重要。信誉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道德,哪来信誉?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誉,就一事无成。

《中国企业家》:有人认为把道德放在商业里谈,是不合时宜的。

鲁冠球:不对。我认为,越是搞商业,越是搞流通,越要讲道德,失去道德和信誉,企业就不会长久。

《中国企业家》:万向的产权归属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现在在企业界正涌动着一股MBO热潮,您有类似考虑吗?

鲁冠球:肯定要往这个方向走,这要根据时间发展而定,分步实施。

《中国企业家》:近期没有规划吗?

鲁冠球:没有。但大方向早就定了。

《中国企业家》:您还要为万向工作多少年?

鲁冠球:没时间限制,主要看我的身体。好就干下去,不是以年龄来衡量。应该说,我是49%失败,51%成功吧。我始终在失败当中吸取教训,失败很多,但,加起来,成功还是比失败多,多2个百分点,以后可能还会失败,但要更谨慎地决策,不停地调整,宁可慢一点。

标签:;  ;  ;  ;  

鲁冠球:只在海外收购_鲁冠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