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电力行业迅猛发展,电力作为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被人类社会所依赖。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就要通过不断提高电网调控的运行管理和完善集约化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电力设备信息化来实现。文通过分析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出了风险评估系统、技术保证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结合的电网调控模式,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网调控;系统科学;风险评估;技术保证;组织管理
1 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
对于电网调控运行中所出现的主要风险来说,首要任务是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检测系统来对运行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确定风险发生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所发生风险进行安全程度的评估,以此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对于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来说,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供电需求等方面,所以说在对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通过对相关运行参数和数据的收集处理,以此来有效地对电网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确定,在经过分析之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寻找风险排除策略,解决电网运行的基本风险问题。
1.2提高解决风险的水平
对于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来说,是需要建立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之后需要根据风险的类型,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也就是对风险解除。就目前的影响来看,电网系统运行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中风险的类型多种多样,要想实现对风险的良好把握,需要借助目前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对其进行解决,对于常见的风险来说,需要做好相应的预案设计,并且在各个部门的沟通下,寻找合理的风险解决办法,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风险,提升风险解决水平。
2 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内部风险
电网的内部风险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设备风险和运行风险。设备风险主要是由于设备老化或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的。以电网中的变电站为例,电网中的变电站连接着电厂与用户,是整个电网中的关键节点。目前我国变电站设备的老化程度普遍,有时表现为设备绝缘层的破损,漏电,短路风险增加;有时表现为设备发热严重,火灾发生的几率增大;有时表现为设备性能的劣化,导致功率、效率下降等等。还有一些设备是由于自身设计或制造存在缺陷或者是设备之间的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造成设备工作异常,带来安全风险。设备的风险一方面会导致设备自身的损坏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会给电力传输带来影响。运行风险是指在供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及问题,例如保护误动、拒动等都有可能引发电网运行的风险。同时由于目前电网的负荷加大,而且负荷变化难以预测,容易发生因供需不匹配导致电网运行异常的情况。
2.2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因素可能来源于环境,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大风等)十分容易引发电气设备故障。同时一些周边的环境因素和地理环境也会对电气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外部风险因素可能来源于人员,目前我国电气设备的倒闸以及一些电路端子的接线工作还是由电气工作人员负责。若操作出现失误,有可能引发严重事故,轻则损坏电气设备,重则引发大规模电网瘫痪。如果电气工作人员在日常例行的检查维护中敷衍了事,也会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外部风险因素也可能来源于管理,由于日常管理分工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合理、责任制度不落实等管理漏洞,引发管理上的混乱。相关管理人员忽视安全问题,没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电网调控的管理力度
在电网调控稳定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电网调控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工作人员整体性差和系统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责任分工不够明确清晰,协调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导致电网调控风险性的增加。电网调控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对电网调控的管理力度,提高其整体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电网调控运行的效率。电网调控相关部门可以遵循统一领导调控管理,分层次系统执行的基本原则。比如,可以成立系统的电网调控管理中心,选择一位成员任组长,一位成员任副组长,其余成员为组员,组长需要制定总体的调控管理方案,副组长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各位组员按照组长和副组长设计的管理方案进行岗位责任制分工。通过电网调控运行标准化来降低调控风险。
3.2 细化电网调控技术的支持系统
为加强对集约化模式出现的风险性进行管理,需要将调控运行管理技术系统中遥测、遥感、报警等功能进行分层次创新管理,按照事故潜在风险、显性风险、风险性程度来分别设置报警信号和事故信号,当技术人员在接收到风险信号后,能够及时对信号进行准确分类,并且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避免事故发生。电网操控室无人监控时,可进一步改造风险管控设备的提示系统,可以根据接受信号长短来智能判断,如若规定时间内无回应,则需要扩大报警信号的发布范围,确保监控技术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接收信息,并进行处理。运行中,需要设置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维护,根据实践中出现的弊端和漏洞进行完善和升级,实现智能管控的有效性。
3.3 完善电网运行的模式,降低运行调控风险
在城市和农村电网调控运行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只有熟练掌握电网运行的模式,根据电网运行中各种信息的反馈,及时对风险进行处理。既要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处理,也包括对未发生的隐形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我们可以尝试设置计算机技术对未发生的风险进行可发生性概率预测,提前制定处理方案。技术人员通过电网调控管理系统对电力输电设备中变压器、电缆、开关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在城市与农村电网风险调控中,主变电路超载运行、备用电不足、电压超限等风险是常出现的风险,可以着重进行风险评估预测。
3.4 加强对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于目前的电力企业来说,由于电网运行环节的众多,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明确有效的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这样的制度标准来进行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和相关的责任归属。在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加强对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实际的电网调控运行安全管理当中,工作人员是其中的主体,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从这样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职责,这就需要对所对应的岗位工作专业能力进行培训,同时也需要对全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电网检修能力的培养,保证在出现电网运行风险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地排除风险。另外是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风险对电网运行所造成的危害,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出现,按照所规定的标准和流程来进行工作,以此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程度。
综上,在我国电网运行调控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对我国电力事业的稳健发展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电网调控事业的顺利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这些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唯有此,才能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定鸿.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7(09):223+225.
[2] 周淑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管控[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36.
[3] 赵亚萍,宋雪芹.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174.
论文作者:董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电网论文; 风险论文; 设备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发生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