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习俗中的环境保护意识_藏族论文

藏族习俗中的环境保护意识_藏族论文

藏俗中的环保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保意识论文,藏俗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环保区,它坐落于有“满山绿金子,遍地人生果”之美称的玉树境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更是藏羚羊、野牦牛、雪豹、黑颈鹤等诸多珍稀野生动物最后落脚的避难所。世居于此的藏民族不仅适应了这里独特的高原环境,还创造了其悠久灿烂的藏文化。他们因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信仰,禁忌等习俗。在这些古老的习俗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利于环保的传统。

一、饮食习俗中的禁忌与环保

1、藏族禁食鱼蛙虾蟹等水生动物和蛇,视它们为“龙神”的同宗或化身。龙神,即源自苯教经典中的三大神之一,是天,地,水,世界三大部分中水的主人,藏语称其为“鲁”,即类似龙的神。龙神掌管着世间所有恶病的释放大叔。这些病统称“龙病”。包括:麻疯病、天花梅毒及瘟疫等四百多种恶病,不仅不食用水族动物,甚至不搅动泉眼,严禁往江河,湖泊,沼泽中倾倒脏物,以免自己或他人恶病染身,对异化的白蛇,白蛙等白色动物,更受庇护,视其为龙神显身,可给人降福驱灾。同时视龙神为财神,若勤于供养保持清洁,可使这家发财致富。记得孩童时,玉树城中的大小河流皆有鱼群,垂手可得。

2、藏族禁食飞禽

栖息于高原的鸟类都普遍得到当地人的保护。如:乌鸦,藏族视它为神的使者。可忠实的预告一日或一年中的吉凶。现收藏于“巴黎图书馆的伯字1045号,藏文卷《以乌鸦叫声来判断吉凶》一书”*中可知此民俗的悠久历史。一般称其为“鸟卜”。秃鹫,它是天葬场上的“清洁工”笃信藏传佛教的藏人抛弃尘世的一切,最后连肉体都要施舍给其他生灵。因秃鹜体大好食肉食,故成为喂食尸体的对象。藏族认为,白秃鹫第一个撕咬亡者尸首,并将其很快的吞食殆尽,则认为是十分美好的。所以,藏族对秃鹫有着很深的情结,从不愿更不许他人伤害它们。藏族出远门时,若路遇鹤、鹰、狼就预示着此行会平安如意,所以无人伤害鹤,鹰。此外格萨尔仆人化身之美称的黑颈鹤;春使者之称的布谷鸟及野鸭等飞禽和燕子、金银鸟等小鸟。就连筑巢于房檐下的麻雀也保护,因为藏族普遍认为有小鸟在某家筑巢,预示着这家将会和睦幸福。因上述原因,这里才成为世人瞩目的“鸟的天堂”。

3、禁食圆蹄类动物

藏族禁食驴、马、骡、犏牛等家畜以及鹿、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认为所有圆蹄类动物的肉跟人肉一样,是很脏的。故此,使众多的野生动物得以在此繁衍生息,也因此这里才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天堂。

藏族这种特殊的饮食习俗对保护三江源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估量的作用。

二、节日习俗与环保

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是各村各庄举行祭山仪式的节日。这不仅丰富了农牧民的平谈生活,也为宣传环保及有关知识提供了难得的时机。栖息和生长于大小神山圣湖的动植物都会受到当地人的自觉保护。各大小寺院庙宇严禁他人猎杀、砍伐、采挖周围及其靠山的草木及砂石等,如文成公主庙前的小溪中随处可见的鱼群及飞鸟,也源自此俗。可惜只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肆破坏了这些良好的习俗,这使众多的神山名湖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牧民对此束手无策,企盼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防范和惩治破坏行为。

三、生活习俗与环保

藏族因受“万物皆有灵”等宗教思想的影响,所以不会随意挖土采石,砍伐林木而破坏自然,认为这样极易招来山神等神灵的诅咒。所以一般不敢采石挖土,甚至挖虫草后的小洞也会自觉填平。

四、葬俗与环保

天葬是广大藏民首选的葬俗,视其为最洁净,最神圣的葬礼。此俗源自佛经中“割肉救鸽和舍身饲虎”的故事,是一次最彻底的回归自然。天葬不仅具有占地少,污染小等优点,而且还有利于保护这里的林木,节省财物等方面的耗费。以玉树州政府所在地为例:全县现有约10万人口,而附近所有天台历来所占用地面积不足7亩,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典范。

藏俗中除上述所例举之外,还有放生,以猎为生为耻等等许多有利于环保和生态平衡的习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对合理的,有益的风俗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保护。这不仅有利于三江源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牧民的积极配合;更有利于减缓三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的发生。加强对藏民俗的了解与保护,如同加强道德意识有助于社会治安一样,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标签:;  ;  ;  

藏族习俗中的环境保护意识_藏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