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 湖南攸县 4123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对行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PICC置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0例实施常规输液方式,B组20例实施PICC置管,就组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PICC置管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PICC置管,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配合良好的护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PICC置管;优质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的典型并发症,多为脑内动静脉、毛细血管破裂所致。本病具有发病快、病情重、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伴随着环境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递增。PICC置管是一种多用于重症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或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程长、用药多,因此常采用PICC置管方式进行输液治疗。尽管PICC置管优势明显,但若护理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导管堵塞、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1]。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了PICC置管,并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接诊的40例行PICC置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证实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抽搐、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入选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51岁到76岁不等,平均年龄(64.8±7.2)岁;患者病程2到19年,平均病程(10.4±5.1)年。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A组患者未实施PICC置管,采取常规输液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PICC置管,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PICC置管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的配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穿刺成功后撤出可撕裂鞘针芯后,一手按住鞘上方,一手将PICC导管缓慢送入。当导管头端送入肩部位置后,采取偏头法,穿刺侧手臂与躯干垂直,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使下颌尽量靠近肩部,送导管至预定长度。X线放射下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导管进入静脉后撤出可撕裂鞘及导丝,修剪多余导管,抽回血后冲管连接肝素帽并固定。
1.3观察与统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表示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A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主要是患者因情绪波动较大、过度体力或脑力劳动引起的血压急剧升高等造成的血压急剧升高,进而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而发生的出血[3]。本病在临床比较常见,属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本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往往需要注射多种药物,既往临床所采取的常规输液方式存在诸多的不便并会给患者造成诸多的并发症发生。
PICC置管技术是一种多用于重症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或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往往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此次我院采取分组对比的形式研究了PICC置管与否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对比常规方式的A组患者,实施PICC置管的B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在此,笔者也将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其常常会出现恐惧、焦虑、暴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积极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效果等,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在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应保持患者体位为去枕平卧,并外展上肢90°,同时嘱患者上肢放松,以减少血管壁与导管之间的摩擦。脑出血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在治疗初期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实施约束带进行置管肢体的固定制约。此外,对于存在偏瘫的患者,置管应选择健侧进行,以保留患侧肢体康复训练的空间[4]。3做好置管护理,PICC置管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保持穿刺点皮肤清洁干燥;穿刺针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规格、长度,避免患者因大量药物的持续刺激所引发的静脉炎;定期为患者更换肝素冒及透明敷贴。4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类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必要时予以吸痰处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点有无出血,对出现异常者应立即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定期巡视,确保导管的通畅,避免脱管等意外的发生;加强辅助呼吸患者的气道管理工作,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PICC置管技术,并配合优质护理服务,是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顾志娥,吉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与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6):998-999.
[2]李学新,孙慧莉,姜玉荣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与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25(14):48-49.
[3]肖艾军.优质护理理念在提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6):77-79.
[4]陈燕.对接受PICC置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171-172.
[5]陆冬梅.优质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79-380.
论文作者:颜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导管论文; 发生率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