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团”的历时考察论文

量词“团”的历时考察

张 艳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

摘 要: “团”本为形容词,表“圆,圆形”,也引申用作名词、动词。唐朝时,“团”发展出量词用法。量词“团”先是称量[+圆形]或[+球形]事物,后发展出称量“气体、气味、颜色、声音”等[+聚合成一体,+具体]的事物,再引申称量“情态”“景象、景色”等[+凝聚成一体,+抽象]的事物。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先限于“一”“千”“万”,以数词“一”为主,后逐渐丰富。数词“一”和量词“团”搭配,既可称量具体名词,也可称量抽象名词。而“一”以外的数词和量词与“团”搭配称量的都是具体名词。在结构形式上,先是出现了“数+团+名”组合形式,接着出现了“名+数+团”“名+数+团+动”的组合形式。量词“团”的称量范围越来越广,与之搭配的数词、代词及其结构形式也更加丰富。

关键词: 量词;团;发展演变

郭先珍(2002)在《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中把量词“团”的功能和用法总结为:

1.计量团状的物体:一团毛线/一团乱麻/一团杂草/两团棉花/几团碎纸/数团铁丝/一团团白面/一团团黄泥/一团乌云/一团浓雾/一团浓烟/一团一团的雪花/一团又一团光影。

2.修饰某些抽象事物,泛指事物的全部量,含夸张色彩。数词限用“一”:一团漆黑/一团和气/一团糟/乱作一团。

3.军队的编制单位。比“旅”小,比“营”大。一团约有一千人。计量军人、兵力:三团人/两团兵力。

《说文解字•囗部》:“團,圜也。从囗,專聲。”“团”本是形容词,本义为圆、圆形,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团兮。”“团”又可以用作名词,指圆形或球形的东西,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亦有全掷一团著汤中,尝有酪味。”后来“团”引申用作动词,用法较为丰富。1.指把散碎的东西揉捏成圆球形,如贾思勰《齐民要术》:“以手团之,大小厚薄如蒸饼剂。”2.会合在一起,聚合,如南朝宋颜延之《寒蝉赋》:“折清飚而不沦,团高木以飘落。”3.围,环绕,如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徙使六军团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4.事物变成圆形,如南朝梁吴均《八公山赋》:“桂皎月而常团,云望空而自布。”到了唐代,“团”出现量词用法。自此之后,量词“团”的称量范围、与之搭配的词语、结构形式等日益丰富。

一、量词“团”的称量范围

(一)唐代量词“团”的称量范围

在称量对象上,唐代的“一团”既可以称量具体名词,也可以称量抽象名词。例如:

(1)a.凡人无所识,唤作一团花。(王梵志《五言》)

b.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白居易《有小白马乘驭多时,奉使东行至稠桑驿,溘然而毙……题二十韵》)

【评析】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挖掘导数几何意义的知识背景,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坐“过山车”时视线的变化,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在上升或下降与视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借助超级画板,从几何直观来演示递增与递减时,切线斜率符号变化情况;再结合函数单调性定义和导数定义从理性的角度去探索函数单调性和导数正负的关系,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和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正负之间本质关系,并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结论,真正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2)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3)松柏楼窗楠木板,暖风吹过一团香。(花蕊夫人《宫词》)

b.古柏苍松夹于两道,远远望去好似一团乌云盖住。(《狄公案》第四十回)

(5)后宫宫女无多少,尽向园中笑一团。(王建《宫词》)

(6)未有长钱求邺锦,且令裁取一团娇。(段成式《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

(7)柳底花阴压露尘,醉烟轻罩一团春。(李山甫《公子家二首》)

(18)当时到家里,殿直焦躁,把门来关上,傓来傓了,唬得僧儿战做一团。(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卷一)

值得注意的是,五代十国时“团”出现了两种新的称量对象。例如:

(8)其犬须臾之间化为烈焰一团,腾空而去。(何光远《鉴诫录》卷二)

乳制品的基本风味主要来源于牛奶中的天然挥发性成分,受巴氏灭菌、发酵、加工和储存等工艺的影响较大。在酸奶中发现的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是由乳酸菌产生,而是来源于牛奶。牛奶是由水、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组成的成分与结构复杂的乳浊液,在牛奶产品中已经鉴定出了400多种挥发性化合物[13]。这些芳香化合物由乳中存在的乳糖、脂质、柠檬酸和蛋白质,经过微生物酶促和化学反应转化而产生[14]。存在于酸奶中的风味化合物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非挥发性酸(如乳酸、丙酮酸和柠檬酸)、挥发性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羰基化合物(如乙醛、乙偶姻和双乙酰)以及各种化合物(例如某些氨基酸)[5-6]。

(9)头上梳钗,变作一团乱蛇。(《敦煌变文选•破魔变文》)

左小龙差点被自己分泌的肾上腺素呛到。他镇定道:“嗯,调整一下。这个摩托车有点慢了,我觉得是空燃比有问题。”

例(8)“烈焰一团”中的量词“团”是用于称量“聚合体”,它是后来经常出现的“一团火”的雏形。在例(9)中,量词“团”还出现了“一团乱蛇”的表达,此时量词“团”用于称量“杂乱无章地纠结、累叠在一起的事物”,这是量词“团”用法的新发展。

量词“团”在称量“聚合体”时,还可以用来称量“梦”“诱惑”“记忆”“印象”等,如例(25)~(28)。量词“团”还可以称量“军队编制、军力、兵力”,如例(29);称量工作或活动成员的集体,如例(30);称量“愿望、希望”,如例(31);称量“人的思维状态”,如例(32);称量“话语”,如例(33);称量“痕迹”,如例(34);称量“人的兴致”,如例(35);称量“烟雾”,如例(36)。同时,也出现了“一团糟”这种常用的表达形式,如例(37)。

(二)宋代量词“团”的称量范围

宋代量词“团”除了继承前代的用法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用例。例如:

(10)a.不仁之人,浑是一团私意,自不奈那礼乐何。(《朱子语类》卷二十五)

b.是性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却是一团人欲窠子。(《朱子语类》卷一百一)

(11)佳期还已误。细细一团愁绪。薄幸疏狂何处。(黄机《谒金门•风又雨》)

(24)小事一团,不便行礼。(坑余生《续济公传》第四十九回)

(13)其形骸虽是人,其实只是一团天理。(《朱子语类》卷二十九)

中央领导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人民日报社在2015年 “两会”报道中,率先使用 “中央厨房”,在中央和省级媒体示范效应下,地市级传统媒体也纷纷加入“中央厨房”的建设大军。福建省闽南日报社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闽南日报社融媒体系统工程”,2016年12月“闽南日报社全媒体新闻采编指挥中心”即“中央厨房”(一期项目)建成启用。2017年11月,“闽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二期项目)建成启用。进一步推动闽南日报社旗下报网端微从相“加”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迅速发展成为媒体形态、传播形态和产品形态相“融”的新型融媒体生态系统。

(14)但若论其时,则当时聚一团恶人为天下害,不能消散。(《朱子语类》卷二十五)

(15)昔人有以合子合得一团光,来日看之,乃一腐叶。(《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

从上述用例可以看出,量词“团”在称量抽象事物时,例(10)是用来称量“人的心意、欲望”;例(11)是称量“人的情绪”;例(12)是称量“气氛、氛围”;例(13)是称量“天理”。量词“团”在称量具体事物时,例(14)是用来称量“聚集在一起的人”,例(15)是称量“光”。

(三)元明清量词“团”的称量范围

元代量词“团”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例如:

(16)a.隔粉墙,付香囊,一团儿志诚谁信道谎。(张可久《越调•寨儿今•闺思》)

(3)一致式与隐喻式之间具有形似性。形似性原则是一条接受度较高、简便有效的判定标准,同时也能起到我们在第一条标准里谈到的限制研究范围的作用,此处不再赘述(可参见3.2小节的例子及相关分析)。

b.一团儿剔透玲珑。心聪,性聪。(赵显宏《南吕•一枝花•行乐》)

译本呈现是以原文整体形态为参照所呈现的译本,指构成原文整体形态之要素在译文形态中的转换组合呈现,包括段落完整性、行列布局、句长、标点等文本要素。在翻译过程中各主体交互最终形成译本,译本呈现取决于主体之间的交互程度,两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c.一团儿智巧心灵。(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

(17)万种娇娆,一团俊俏,十分妙。(程景初《仙吕•点绛唇•省悟》)

在例(16)中,“团”用来称量“人的品性”;例(17)中,用来称量“人的外貌”。

明代量词“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例如:

例(1)~(5)是称量“圆形或球形”及“聚合成一体的气体、气味、颜色、声音”等具体名词;例(6)、例(7)是称量“情态”“景象、景色”等抽象名词。例(1)“一团花”“一团雪”中的量词“团”称量的是“圆形或球形事物”,源于“团”的本义“圆形,或圆形事物”。例(2)~(5),“一团旋风”“一团香”“一团青翠色”“笑一团”中的量词“团”,称量的是表“聚合体”的名词,该用法应是源于“团”的“聚集,会合在一起”之意。量词“团”在称量气体、气味、颜色、声音、情态、景象、景色等感官名词时,增强了厚重、量多、浓烈的艺术效果。如“一团香”表达香味浓烈;“一团青翠色”表达青色浓郁;“一团娇”表达娇艳之态,惹人爱怜;“一团春”表达春意盎然;“笑一团”表达极其欢快愉悦的场景。量词“团”称量感官名词的用法也应是从“团”的“聚集,会合在一起”之意引申而来。总体上看,唐代量词“团”的用例并不多。

(19)一团恩爱从天降,万种情怀得自由。(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四卷)

一卷卷纱布包在他伤口,很快便被血水泡湿;一卷卷纱布,包裹在他身上,如同丢进沸腾的红色染料锅里,立即被染红。

(20)这宾朋中也有尊敬长上的,一团礼节待我。(方汝浩《东度记》第四十六回)

(21)佛爷爷可怜见,小的是一团好意。(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九十七回)

在例(18)中,量词“团”用来称量“由心理状态引起的体态特征”;例(19)称量“情怀”;例(20)称量“礼节”;例(21)则出现了后来常见的搭配形式“一团好意”。

对于赛利亚“混杂化”文化身份的确立,可在西斯内罗斯“混杂化”的写作语言和中得以体现。西斯内罗斯在用英语创作时融合了西班牙语,特别是与墨西哥文化相关的一些饮食、音乐和宗教,都保留了其母语名称。这产生了所谓的文学“重写本”,也就是杂交的一种形式。(Bruce,1990:19)这也是西斯内罗斯对文化身份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清代量词“团”也发展出一些新的用法,例如:

(22)a.万点枪刀,滚滚杨花,一团刀影。(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

b.看见角子上一团黑影,窸窣有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二回)

(23)a.仰面观之,只见两团彩毫,霞光万道。(汪寄《海国春秋》第三十回)

(4)一团青翠色,云是子陵家。(戎昱《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

由于外部条件限制,系统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下一步将研究商圈周边交通对商圈的影响、智慧商圈运营后的评估分析和数据分析对不同群体的价值等。

(12)看纵横才美,雍容谈笑,一团和气。(杨无咎《选冠子•海上楼台》)

在例(22)中,量词“团”用来称量“影子”;例(23)称量“云霞”;例(24)称量“事件”。

(四)现代汉语量词“团”的称量范围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团”称量的范围愈加广泛。例如:

拆卸后是否重新使用塑性区螺栓,可按维修理手册中的指示来定。如果GM车规定是更换,而TOYOTA车是测量螺栓直径的收缩值来决定。例如,图7(a)是TOYOTA车2ZR-FE发动机连杆螺栓,标准直径为7.2~7.3mm,极限最小直径为7.0mm。在测量区域中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如果测量结果小于7.0mm,则须更换螺栓。

(26)他现在正被一团团的诱惑所缠住。(玛格丽特•魏丝、崔西•西克曼《夏焰之巨龙》)

(27)一团温馨的记忆使他的歌舞富有灵气。(池莉《你是一条河》)

(28)一时间政治家、文学家、画家、音乐家,搅成一团团印象,实难一一消化,所能引发的,只是一种情绪,一种对历史,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金香《<读书>服务日新书录》)

(29)对于浏河方面,尤应准备三团兵力。(陈廷一《蒋氏家族全传》)

(30)后来,看到导游和司机来了,我不好意思让他们难堪,就打住了。但我已经感觉到,一团人中,至少有三到四位会把这两本画册悄悄丢掉。(杨恒均博客,2009-07-02)

(31)只心里一团明天的希望,还未落入渺茫。(钱锺书《围城》)

(32)蹇洪秀脑子里一团空白。(《人民日报》,1996-01-24)

(33)两个人低着头扒搂饭,都有一团不爱说的话,同时,都预备着一团要说的话。那团要说的话,两个人都知道说也没用。那团不爱说的话,两个人都知道不说是不行。于是两个嘴里嚼着饭,心里嚼着思想,设法要把那团要说的话说得象那团不爱说的话一样真切好听。(老舍《赵子曰》)

(34)身上一个个烧破的补钉,一团团煤炭的痕迹。(欧阳山《三家巷》)

(35)流浪汉跟着自然一团豪兴。(梁遇春《谈“流浪汉”》)

(36)但它的身体(路径)却是一团迷雾,没有人可以说清。(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37)顿致前后相挤,变成了一团糟。(蔡东藩《唐史演义》)

(25)一位交通警身陷交叉路口的一团恶梦中。(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

为确保建成后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防办人员能尽快熟悉操作,在汛期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求项目各县防办工作人员全程介入整个施工过程,另一方面把人员技术培训作为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指标。县区防办人员监督施工的同时掌握设备性能、学习调试操作,建设完成后设备方再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与答疑,初步解决了防办人员不懂不会的问题,确保了项目建成一处、验收一处、投入试运行一处、发挥减灾效益一处。仅2012年汛期,就向中央、省上报雨水情信息82.86万条,信息量名列全国前茅。

总的看来,量词“团”的称量范围经历了如下演变轨迹:

我们还通过对CCL等语料库的考察,分别统计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量词“团”称量排在前十位的普通名词,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

而一混频前除滤波器件外,其它器件工作带宽均大于1 000 MHz,代入公式计算得到:时延约为Δτ≈0.35 ns,根据工程积累数据,在温度-20℃~+50℃范围,时延变化10%,时延波动Δτ≈0.035 ns,对整个电路的时延波动贡献小。由于信道所使用的放大、混频器的工作宽带远大于实际使用的带宽,对系统时延影响极小,因此时延波动主要由滤波器时延波动决定。而接收机信道链路滤波器,中频滤波器是带宽最窄。因此信道链路决定时延大小与波动的因素为链路的窄带中频滤波器。图4给出实测70 MHz窄带滤波器的时延数据。

图1 古代汉语中量词“团”称量排名前十的普通名词频次分布

图2 现代汉语中量词“团”称量排名前十的普通名词频次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在古代汉语中量词“团”经常用来称量“气氛、氛围”“聚合物”“心思、心意”“事物的状态”等。从图2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中量词“团”经常用来称量“聚合物”“事物的状态”“景象、风景”“气氛、氛围”“光影”等。

二、量词“团”和数词、代词的搭配

(一)唐代量词“团”和数词、代词的搭配

在唐代,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仅限于“一”“千”“万”,并以“一”为主。数词“一”在和量词“团”搭配时,既可以称量具体名词,又可以称量抽象名词。如前面所举用例中的“一团花”“一团雪”“一团旋风”“一团香”“一团青翠色”“笑一团”等,是称量具体名词,“一团娇”“一团春”则是称量抽象名词。“千团”“万团”都是称量具体名词,例如:

(38)李辅国葬父,碑石用豆屑一千团,磨莹如紫玉。(冯贽《云仙杂记》卷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他们的升学率,丝毫不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像机器一样被动接受知识。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国家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考试拿到好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将会伴随学生一生的发展,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找到学习乐趣,并注重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兴趣的带动下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

(39)风吹杨柳丝千缕,月照梨花雪万团。(刘兼《春夕寓兴》)

五代时,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没有新的发展。

(二)宋代量词“团”和数词、代词的搭配

在宋代,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更加丰富,除了和唐代相同的搭配方式外,也出现了新的现象。此时,数词“一”在和量词“团”搭配时,依然是既称量具体名词又称量抽象名词。“一”以外的数词及代词与“团”搭配时,称量的都是具体名词。

(40)进纳党项所劫回鹘玉二团,寻却赐之。(《册府元龟》卷九百八十七)

(41)进玉三团、冈砂、羚羊角、波斯锦、茸褐、白价、生黄金、星矾等。(《册府元龟》卷九百六十一)

(42)三年三月,西京奏百姓侯可洪于杨广城内掘得玉四团。(《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九)

(43)忽见空中有火六七团。(《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七)

(44)献马三百六十匹、玉二十团。(《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二)

(45)进马七十五匹、玉三十六团。(《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一)

(46)良马百驷、白玉百团,谢册命也。(《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一)

(47)令京兆府两税青苗钱,市草百万团,送苑中。(《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九)

(48)燕燕莺莺相并比,的当两团儿雪。(辛弃疾《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

(49)是那团旋来,却到那起头处。(《朱子语类》卷七十)

在例(40)~(48)中,出现了“二团”“三团”“四团”“六七团”“二十团”“三十六团”“百团”“百万团”“两团”新的搭配形式。在例(49)中,还出现了量词“团”和代词“那”的搭配“那团”。

(三)元明清量词“团”和数词、代词的搭配

元、明时期,量词“团”和数词的搭配继承前代。在清代,代词和量词“团”搭配现象增多,两者搭配也可以称量抽象名词。例如:

(50)可见我的这团浩然之气,鬼也吓得退的。(文康《侠女奇缘》)

(四)现代汉语量词“团”和数词、代词的搭配

在现代汉语中,“一”以外的数词和量词“团”搭配还可以称量抽象事物。例如:

(51)a.狄公疑惑地望着玉兰眼中射出的两团怒火,不由浑身战栗了一下。(高罗佩《狄仁杰断案传奇》

b.重逢啊,是把两团积蓄得太久的感情熔在一起。(东瑞《人生短曲》)

总的看来,量词“团”和数词、代词的搭配经历了如下演变轨迹:

三、量词“团”的结构形式

(一)唐代量词“团”的结构形式

在唐代,量词“团”的结构形式较为丰富。例如:

(52)a.毛寒一团雪,鬓薄万条丝。(白居易《有小白马乘驭多时,奉使东行至稠桑驿,溘然而毙……题二十韵》)

b.万颗真珠轻触破,一团甘露软含消。(卢延让《谢杨尚书惠樱桃》 )

c.寻有一团纸落。苌便开视,中得一帖。(戴孚《广异记》卷十三)

(53)牙床舒卷鹓鸾共,正值窗棂月一团。(史凤《鲛红被》)

(54)a.山榴逼砌栽,山火一团开。(李郢《雨中看山榴落花》)

b.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李廓《夏日途中》)

例(52)是“数词+团+名词”形式,例(53)是“名词+数词+团”形式,例(54)是“名词+数词+团+动词”形式。

五代十国时,量词“团”在结构形式上基本延用了唐代的用法。

(二)宋代量词“团”的结构形式

宋代量词“团”在结构形式上,出现了“动词+做+一团”的形式。例如:

(55)其畏谨者,又缩做一团,更不敢说一句话。(《朱子语类》卷七十六)

(三)元明清量词“团”的结构形式

在元代,量词“团”出现了新的结构形式“动词+成+一团”与“动词+做+一团+的+动词”。例如:

(56)四女打成一团,揽在一处。(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57)一家老小都在那里搅做一团的啼哭。(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四十)

在明代,量词“团”出现了新的结构“做+一团+动补”。例如:

(58)遂把徐达做一团捆住,只等天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

在清代,量词“团”出现了“一团团”这种新的重叠结构。例如:

(59)a.继而片片鹅毛,后来索性手掌大的一团团乱飘甜堕。(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二十三回)

b.自己也被李通等三人围住,四面庄兵一团团的越聚越多。(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十二回)

(四)现代汉语量词“团”的结构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团”发展出了“一团一团”这种重叠结构。例如:

(60)a.雨水冲到道路两侧的阴沟里,一团一团的花球时聚时散。(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b.绿绿的麦苗、豆苗,一团一团的树、竹篷,一团一团的桃花、杏花,点缀些土掌房的黄墙粉墙。(《人民日报》,1993-11-15)

总的看来,量词“团”的结构形式经历了如下演变轨迹:

综上所述,“团”本为形容词,也用作名词和动词,自唐代开始有了量词用法。“团”自有量词用法以来,大致经历了这样的演变历程:

第一,在称量范围方面。唐代,量词“团”可以称量(1)圆形或球形事物,(2)聚合、凝结在一起的事物,(3)情态,(4)景象、景色。五代时,量词“团”也可以称量(5)杂乱无章地纠结、累叠在一起的事物。宋代,量词“团”也用来称量(6)人的心意、欲望,(7)人的情绪,(8)气氛、氛围,(9)天理,(10)聚集在一起的人,(11)光。元代,量词“团”还用来称量(12)人的品性,(13)人的外貌。明代,量词“团”能用来称量(14)人的感情,(15)由心理状态引起的体态特征,(16)礼节。清代,量词“团”还可以称量(17)影子,(18)云霞,(19)事件。到了现代,量词团也能用来称量(20)军队编制、军力、兵力,(21)工作或活动成员的集体,(22)人的思维状态,(23)话语,(24)愿望、希望,(25)痕迹,(26)人的兴致,(27)烟雾等。

第二,在和数词、代词的搭配方面。唐代,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仅限于“一”“千”“万”,并以数词“一”为主;数词“一”和量词“团”搭配,既可称量具体名词,也可称量抽象名词;“一”以外的数词和量词“团”搭配称量的都是具体名词。宋代,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更加丰富,还出现了量词“团”和代词的搭配。元明时,和量词“团”搭配的数词越来越丰富。清代,代词和量词“团”搭配可以用来称量抽象事物。到了现代,“一”以外的数词和量词“团”搭配可以称量抽象事物。

第三,在结构形式方面。唐代,出现了(1)数词+团+名词、(2)名词+数词+团、(3)名词+数词+团+动词等结构形式。宋代,量词“团”发展出(4)“动词+做+一团”结构。元代,量词“团”出现了(5)“动词+成+一团”、(6)“动词+做+一团+的+动词”等结构。明代,量词“团”发展出新的结构(7)做+一团+动补。清代,量词“团”出现了(8)“一团团”重叠结构。到了现代,量词“团”发展出了(9)“一团一团”重叠结构。

参考文献:

[1]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2]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3]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4][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2013.

A Diachronic Study of Quantifier “Tuan(团)”

Zhang Yan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10 ,China )

Abstract: “Tuan(团)” is an adjective originally, which means “round”, and is also extended to be used as a noun and verb.In Tang Dynasty,“tuan(团)” developed the usage of quantifier.The quantifier “tuan(团)” first modifies[+circular]or[+spherical]things, then develops the usage of modifying[+aggregated into one,+concrete]things, such as gas, smell, color, sound, and then extends modifying[+aggregated into one,+abstract]things, such as manners and scene.In structural form, the combination form of “numeral + tuan + noun” appeared first, and then the combination form of “noun + noun + tuan” and “noun + numeral + tuan + verb” appeared.The number collocated with the quantifier “tuan( 团 )” is limited to “one”,“thousand”, “ten thousand”.The number“one” is the main numeral , and then gradually enriches.The collocation of numeral “one” and quantifier “tuan(团)” can modify both concrete nouns and abstract nouns.The numerals other than “one” and the quantifier“tuan(团)” can just modify concrete nouns.Subsequently, the quantifier“tuan(团)” has a wider scope of modifying and richer structural forms.

Key words: quantifier;Tuan(团);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作者简介: 张艳,女,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量词“团”的历时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