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宣言”--学习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报告的新贡献和新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宣言”--学习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报告的新贡献和新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学习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实事求是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新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阐述,做出了新的概括、新的结论,在许多方面有突破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真理的颗粒,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江泽民同志报告始终的一根红线。报告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动员全党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

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新概念,阐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十五大报告深刻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表达了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可动摇的决心。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新概念。这个概括更为准确、更为科学、更为全面,更有利于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一理论的本质和内涵。更加突出了邓小平同志是这一理论创立者的地位;更加突出了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更加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为了运用这个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党近20年来一直在总结、研究、阐述这个理论。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阐述这个理论的十二个科学理论观点。十四大进一步从九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这次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形成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的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邓小平理论。七大做出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决策,是以建党以来24年的历史经验作为基础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20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如同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决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一样,高举邓小平理论也决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正如七大选择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必然一样,十五大明确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同样是历史的必然。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是实践的总结、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意愿,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邓小平理论也是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我们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只有这样做,才能把邓小平理论不断推向前进,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五大报告针对新的实际,总结近几年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把这一理论加以丰富和发展,使其更加完整、更加科学,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邓小平理论是根植于中国现实,是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理论抽象。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首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只有理解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这条路线指引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条路线经过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统一认识、解疑释惑、排除干扰、团结奋斗的思想武器。掌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利于我们明辨是非,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真正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因此说,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困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了更全面、更深刻的阐述。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五条。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条。这一新的概括无论是在理论的内涵上,还是在思想的广度、深度上都远远超出了十三大报告的概括。这些新的概括和阐述,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的认识更加清晰,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贡献。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建党70 周年讲话中曾从基本特征的角度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了初步论述。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十五大报告从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了更为详尽系统的阐述,并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报告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些概括和阐述是近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意义完全可以同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纲领相媲美。

——十五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算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是因为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用二三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因此,搞社会主义建设决不可超越阶段,急于求成,急于求纯,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在公有制经济含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等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十五大报告在阐述公有制经济含义上有新突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社会性质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曾设想社会主义建立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存在全民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的思想。我国效仿苏联模式,建立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公有形式过于单一,追求“一大二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十五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公有制经济含义的阐述有新的突破,强调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差异,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数量比例和组织管理方式不可能一样,因而要有差别。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和质量优势上,而不仅仅简单地表现在数量优势和比重上。这就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量的比重来衡量“公”和“私”的误区,有助于人们确立“不求其纯,但求其佳”的新观念。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十五大报告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有新突破。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是在产权制度改革上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从实践上看,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只有以多样化实现形式出现,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优越性,更有力地参与市场竞争。事实上,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有制是指财产的最终归属,所有制实现形式是资产的运作方式,因此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的形式,不同形式的所有制也可以采取同一种实现的形式,比如股份制,私有制可以搞,公有制也可以搞。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等等,都是资产的具体运作方式。要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接口,也是重要的条件。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资产运作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实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又可以不改变资产的最终归属形式,保持国有资产的性质不变,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十五大报告在评价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作用上有新突破。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报告强调,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在我们党的文献中,对股份制给予这样高的评价这还是第一次。事实上,股份制所体现的是社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更灵活的组织生产方式,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其它经济形式相比,它具有无法替代的社会经济功能,诸如:筹措资金、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等等。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资本的组织和劳动者联合的形式将会有利地推动国有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对股份合作制经济,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十五大报告对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积极评价,必将大大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十五大报告在论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用上有新突破。报告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实现了由“对立论”、“补充论”向“共同发展论”的转变。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会有好处。发展是硬道理,缺一条腿,发展就快不了。

——十五大报告在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有新突破。报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重申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一次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畴,强调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在分配问题上的重大理论突破,必将对调动市场微观主体积极性、启动企业活力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在理论上承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投入生产要素可以获取报酬,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格局。

十五大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对于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报告强调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在新时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思想的具体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理论上、实践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它充分表明我们党在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方面的决心。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科学概念,并提出了基本政策,使之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一起,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报告强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就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鲜明地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因此,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阐述,充分说明了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表明我们党注重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才培养。

——十五大报告强调了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的极端重要性。报告论述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要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四种风气。报告着重论述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并严肃指出,全体共产党员在这场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严肃斗争中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严防党的堡垒从内部攻破。提出了教育防腐、监督治腐、法制惩腐、制度遏腐等一系列具体措施,表明了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学习、贯彻的深入,相信我们还将发现报告中更多的有突破意义的论述,而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这一系列理论突破的实践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宣言”--学习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报告的新贡献和新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