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捆绑式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的应用论文_刘影 刘海涛

子宫捆绑式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的应用论文_刘影 刘海涛

刘影 刘海涛 (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吉林双辽 136400)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经常规处理方法无效时,行“子宫捆绑式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2013年我院5例孕足月因不同原因行剖宫产分娩,术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经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失血达1500ml以上,行“子宫捆绑式”缝合,达到止血,保留子宫的目的。结果 5例行“子宫捆绑式缝合”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明显减少,常规预防感染治疗48小时。无异常发热,无腹痛及腹胀,无肠粘连及肠梗阻发生。术后月经情况与其他剖宫产患者无差异。结论 “子宫捆绑式缝合”应用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常规处理无效时,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子宫捆绑式缝合 宫腔填塞 髂内动脉结扎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73-0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有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常规处理方法无效行“子宫捆绑式缝合”5例,均为孕足月,在腰硬联合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2例为初产妇,无任何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经产妇双胎妊娠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羊水过多1例,均为择期手术,无试产经过。

1.2常规处理方法:胎儿取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单位,娩出完整胎盘及胎膜,静脉续点缩宫素20单位,挽子宫于切口外,徒手按摩宫体同时米索前列醇片0.6mg塞肛门及卡前列甲酯栓0.5mg舌下含服;干纱布填塞宫腔同时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取出纱布后,宫体张力差,宫腔出血不止。

1.3方法:2号可吸收线自子宫下段切口右侧中外1/3切口下缘2-3cm进针,经宫腔自切口上缘2-3cm处出针,缝线拉至宫底距右侧宫角3-4cm处在宫底经浆膜层垂直穿过宫腔、子宫后壁,缝线拉至右子宫骶骨韧带上方,于前壁相同位置进针至宫腔,水平出针至后壁左侧子宫骶骨韧带上方,缝线拉至宫底距左侧宫角3-4cm经宫底浆膜层、宫腔、子宫前壁,缝线于子宫前壁切口上缘的上方2-3cm进针,距切口左侧中外1/3,下缘2-3cm处与右侧对称位置出针,缓慢渐进性拉紧缝线,助手挤出宫腔残留血液,使宫体呈粉白色压缩状态,打结。其中1例针眼渗血,留置腹腔引流管2天,1例宫体过大,缝合后宫体呈皱缩“饼状”,因宫腔仍有渗血,在远离缝线部位行穿透子宫前后壁的间断缝合,最终宫体呈粉白色“饼状”放回腹腔。最后常规缝合子宫切口。术后继续输血、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5例患者术后无异常发热,恶露由血性转为浆液性,粉红色或水样。量少于月经量,持续5-7天。无明显腹痛、腹胀,无肠粘连及肠梗阻发生。术后42天复查产科超声均与普通剖宫产患者无区别,术后3-10个月月经复潮,经量无特殊,痛经不明显。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发生率是否增加尚不清楚。

3.讨论

产后出血历来是产科医生十分重视的问题,产后出血四大原因之中: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异常,一旦找到病因可以很快得到纠正。而宫缩乏力是难以预测不可避免的。宫缩好,出血少;宫缩差,出血持续无减少,即可出现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为抢救产妇生命常需要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无月经,也丧失了生育功能。现代研究已知,子宫、子宫内膜甚至子宫颈有内分泌功能;子宫切除术后即使保留双侧卵巢,术后1个月卵巢功能即有衰退倾向,术后年限越长,卵巢早衰发生率越高[1]。所以,即使无生育要求,子宫切除对生育期女性来说,都是痛苦和残忍的。而“子宫捆绑式缝合”,可以解决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出血的问题,达到止血、保留子宫的目的。子宫是一肌性器官,其平滑肌束和弹力纤维走形有特殊性:外层纵行分布,内层环行分布,中间为交叉排列。子宫血供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前干分支的子宫动脉,子宫动脉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在宫颈内口水平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分为沿子宫侧缘迂曲上行的宫体支,和供应宫颈和阴道上段的宫颈-阴道支。宫体支沿子宫侧壁分出很多支,包括:宫底支、输卵管支、卵巢支[2]。他们进入子宫肌壁,形成肌肉纤维-血管网。产后子宫腔的机械性缩小和肌纤维的生理性缩复,使得肌壁间网状血管关闭,起到产后止血作用。相反各种原因导致的肌纤维缩复困难或不能缩复,肌壁间血管不能关闭,尤其是胎盘附着处血窦开放,子宫出血汹涌,产妇生命受到威胁,而“子宫捆绑式缝合”形成以缝线为主要拉力的网,子宫附在其中,四壁紧紧相贴相对,宫腔形成死腔。血管因受挤压被迫关闭,出血停止。随着子宫复旧,宫体体积进一步缩小,缝线松动,血运恢复,不至于长期缺血造成子宫坏死。髂内动脉结扎也是处理产后出血的措施之一。宫腔填塞,方法简单,但是有隐匿性出血和迟缓性出血可能,且有潜在感染可能。髂内动脉(前支)结扎术为目前较常用的结扎方法。其有两大危险:1、误扎输尿管;2、损伤髂内动脉后方的髂内静脉。结扎后只有50%病员可以达到完全止血的目的,约在30分钟盆腔脏器侧支循环逐渐建立[3]。另外基层医院产科医生对髂血管解剖不熟悉,髂血管结扎往往求助于外科医生。这样相对于髂血管结扎来说,“子宫捆绑式缝合”更为便捷。把出血的子宫缝合成死腔,出血必然减少,唯一担心的是术后导致缺血性坏死。况且已有“子宫捆绑式缝合”后不良结局的少数报道,其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3周,甚至术后6个月发生子宫体部分或全部坏死[4]。但是,为了保留子宫,在充分告知,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时,“子宫捆绑式缝合”是安全的。应该寻求“子宫缝合后缺血性坏死”之前的检查及治疗措施,最终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7-178.

[2]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

[3]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4-459.

[4]李小毛,段涛,杨慧霞.剖宫产热点问题解读.精装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15.

论文作者:刘影 刘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  ;  ;  ;  ;  ;  ;  ;  

子宫捆绑式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的应用论文_刘影 刘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