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两个主要问题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两个主要问题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两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大论文,中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及局部实践,虽然早在近代前后就已萌发了,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针对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社会历史前提和发展道路的实际开拓却发生在20世纪。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这一波澜壮阔的推进过程中,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作出了他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形成了20世纪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历史链条。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分析,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后来者,不仅在现代化启动时间上比西方晚,而且现代化启动的条件和特点与西方国家也有很大不同。西方的现代化主要是一个社会的自然演进过程,而中国则不具备西方国家那样的现代化初始条件。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其一是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前提问题;其二是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尽管在孙中山以前无数志士仁人已为强国富民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并留下了许多具有积极性的思想遗产,但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面临问题的两个方面,为解决这两大问题制订了较为完整的方案,并进行了多方面理论论证和不同程度实践的第一人当首推孙中山。

“振兴中华”这个深深打动几代中国人心的响亮口号,首先是由孙中山喊出的。在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中国命运的希望破灭之后,孙中山毅然决然地转向了革命。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纲领,主张用民主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摆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把中国建成一个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国家,在此新型国家的推动下,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计划,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虽然孙中山并没有提出过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概念,但他却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这种探讨涉及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意义、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等各方面的问题。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中国现代化来说,孙中山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准确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两大问题,设计了解决的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实践。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孙中山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先驱。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立场和哲学思维等方面的限制,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两大问题,孙中山却一个也没有真正解决。因为他没有找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真正动力。

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两大问题,毛泽东在继承孙中山积极思想成果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历史贡献主要表现为:其一,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的关系,认识到了要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历史前提问题;并认为,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社会历史前提的,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二,毛泽东为解决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前提问题,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为中国现代化铺平了道路,创造了社会历史前提。其三,毛泽东找到了通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并且亲自领导了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1956年底,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已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从此,社会主义也就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坐标。

毛泽东不仅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前提问题,而且还对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一,提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走自己的路的思想。他指出:“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40—741页)从毛泽东这些思想观点看,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概念,但他要求我们冲破原苏联模式,不把书本当教条,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基础。其二,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大致内容是:“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79页)另外,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还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改革问题,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外来文化问题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遗产。

但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的探索,并不像他对中国现代化社会历史前提问题的解决那样成功。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他的探索出现过很多的失误。因此,毛泽东最终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身上。

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根据20世纪末期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以全新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第一,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握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立足国情,确立了科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提出了分三步走,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二是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三是提出了以战略重点带动全局的发展对策;四是提出了允许部分先富,然后带动共同富裕和抓住机遇实现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战略措施。这一战略是目的与手段、步骤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指导我们胜利走向21世纪的科学的发展战略。第三,找到了改革开放这一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毛泽东的探索中,曾把“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动力。实践证明,这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0多年来我国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第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科技进步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邓小平认为,在制度体制性因素解决以后,经济发展内在的决定性推动力量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是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探索,更是对毛泽东中国现代化道路理论的重大发展。(1)毛泽东讲的现代化是个狭义的概念, 主要是指技术的发展水平。而邓小平则规范了现代化的内涵,即以现代生产力为龙头,以技术发展为动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规范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和途径, 明确了现代化的步骤和目标。正因如此,我们认为,邓小平正确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问题。当然,邓小平中国现代化道路思想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这一现代化道路理论已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中国的现代化这一几代人追求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标签:;  ;  ;  ;  ;  

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两个主要问题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