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程婕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组及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虽然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肌肉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脑梗死患者需要得到积极有效的护理才能更快恢复,对其采取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所得效果显著,可以显著降低ADL评分,提高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主要病发原因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发病后,临床上常变现为猝然昏厥、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肢体偏瘫等。多发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起病一般较突然,致死致残率较高。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负担。多数患者经抢救后,易出现肢体偏瘫的后遗症,这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梗塞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必不可少。为了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现采取分组护理观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头颅CT及MRI检查也确诊为脑梗塞。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0.5±12.6)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1.3±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体位护理

患者的偏瘫肢体由于无法正常活动,肌肉相对松弛,静脉回流也容易受阻,易诱发水肿。因此正确的体位护理必不可少。护理人员需定期协助并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更换体位,以侧卧位为最佳,每隔1小时需翻一次身调整体位[2]。翻身时动作要轻柔,保护偏瘫的肢体,同时也要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

1.2.2 运动护理

对意识有障碍的患者需进行被动运动护理,用拇指轻轻揉捏患者的头部,活动各个关节,每天坚持按压一次,每次保持在30分钟左右。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按摩,讲解按摩方法及注意事项。待患者意识恢复后,指导其进行自身运动,即对偏瘫肢体进行假象运动,随着进程不断借助外力训练,待患者的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后,可逐渐训练站立及行走。

1.2.3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经抢救后,易出现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肢体偏瘫等后遗症。这些都无疑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肢体偏瘫的现象。往往会产生抑郁、焦虑、痛苦的心理。因此适当合理的心理护理很重要。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给予鼓励,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1.2.4 坐、站、行护理

待患者可以自行翻转时,即可进行坐位训练。从抬高床头开始,逐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待患者可逐渐下床活动时,即可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站立时,护理人员需要先帮助患者进行站起练习,双足立于平地,两腿分开与肩部同宽,帮助患者站立,反复练习直至患者可独立完成。此后便可进行行走锻炼,患者可借助手杖慢慢移动。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在护理前后4周使用ADL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参考ADL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总分最低为 14 分(完全正常);大于14 分表现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为 56 分[3]。分值越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虽然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肌肉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详情见下表。

9.346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多发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起病一般较突然,致死致残率较高。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负担。多数患者经抢救后,易出现肢体偏瘫的后遗症,这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日后的生活质量[4]。实际治疗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护理意识很重要。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对脑梗塞患者采取偏瘫肢体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体位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坐位、站立及行走护理。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需要得到积极有效的护理才能更快恢复,对其采取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所得效果显著,可以显著降低ADL评分,提高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青芳 , 邓胜玲 . 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26(09):112-113.

[2] 孙玉玲 , 谢萍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31(04).

[3] 宋开祝 , 宋开兰 , 刘庆兰 . 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7(07):156-158.

[4] 张肖明 . 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治疗及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

论文作者:程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简述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程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