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公路沥青双表处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李晓琳

赞比亚公路沥青双表处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李晓琳

李晓琳

(中土集团南方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0)

【摘 要】沥青双表处路面厚度只有2cm左右,具有较好的防水及抗磨耗性能,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应用较多,但是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不利于后期公路运营,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公路沥青双表处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赞比亚;公路沥青双表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时应当遵循强基薄面的原则进行,该原则设计出的路面厚度仅为2cm左右,该种形式的路面将会起到防水和抗磨损耗的作用,但是该种施工形式主要应用在诸如坦桑尼亚、肯尼亚和赞比亚等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国家,伴随着我国对国外经济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外设施正在不断建造,而在于相关设备的配置以及施工程序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赞比亚某公路改造工程的沥青双表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1.工程概况

赞比亚穆钦加省D103公路及查玛大区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采用沥青双表处理路面,采用南部非洲路桥标准化(SATCC)合同条款(FIDIC的非洲试版),全长96.676.5km,是该国进行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通道。公路行车道城镇段宽度为14m,乡村段为7m,两侧路肩宽1.5m。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159.6万m3,土石方填筑236.7万m3,路基铺筑24.3万m3,透层喷洒81.1万L,路面双表处治69.5万m2。

2.沥青双表处施工技术

对于沥青双标处理施工技巧的说明,技术介绍:对于沥青表面处理来说,该方式是通过沥青和石屑材料的铺筑来降低路面厚度,起到防水作用的,该种方式的路面施工具有简单、经济以及高校等特性,在道路等级要求不高,以及轻型交通道路的建设中应用较多。通常来说,由于交通车流量的差异,我们将道路建设划分为单表处理、双表处理以及多表层处理。单表层处理的厚度为1.0-1.5cm,而双层式的路面厚度为1.5-2.5cm,三层式的道路厚度为2.5-3.0cm。因为单层式的道路处理方式路面表层厚度较小,其主要作用是有效抵抗路面行车的磨耗,进一步增加路面的防水性,提升路面的平整性,能够有效改善基本的行车条件。实际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借助双表路基处理办法时,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进行路基基层的清扫→将沥青层洒透→进行第一层沥青的铺设→进行第一层石屑的撒布→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碾压→进行第二层沥青的铺设→撒布第二层石屑→借助机械设备再次进行碾压→加强后期养护。

3.赞比亚公路工程沥青双表处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1)配制沥青:在进行沥青配制时应当按照1升/㎡的标准进行MC30稀释沥青透油层的涂刷。在进行MC30稀释沥青的配制时应当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即将沥青从卸料口倒出,添加到撒布车中,再借助可计量的加油枪在其中添加相应比例的煤油。为确保沥青液体的基本质量,在实际的沥青配制过程中应当遵循下列原则:第一,沥青配制温度不能超过140℃;第二,将沥青车尽可能的放置在较为平整的场地上,以确保沥青计量的准确性;第三,将煤油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沥青中,然后开动撒布车储油罐中的内部搅拌装置,搅拌时间必须在45min以上,从而有效确保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2)石屑:选用碎石场生产的19mm及9.5mm骨料。石屑质量控制的重点,其一是石粉含量,其二是级配。石粉含量大,从技术指标上讲,不符合级配要求中≤0.075mm含量要求;从工程质量上看,石粉含量的增加大大降低了石屑与沥青间的黏结力,降低了路面的耐久性。本项目使用的石屑为自行生产,部分存在石粉含量超标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石粉生产时采用的是干燥生产法,而毛料的潮湿性增大了石粉分离的艰难性;第二,对于成品料堆堆放顺序设置不合理,使得石粉因风力作用混入成品石料堆;第三,石料在运输过程中因摩擦作用而产生石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性的角度分析,应当采用如下办法控制石屑的含粉量:第一,根据当地风向设置成品料堆的堆放;第二,在干旱季节,采用破碎料使石料充分分离;第三,在选取石料时应当选用坚硬程度和耐磨性较好的母岩。在进行集料的级别分配时应当选用合适的筛网孔进行集料的控制。

3.2 路面基层质量控制措施

本项目进行路基层面的设计时应当采用级配碎石基层方式,在进行表层处理之前,应当将路面基层打扫干净,并且保证基层矿料裸露在外部,并且保证裸露路基基层的干燥性,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基本质量。对于坑槽和不平整路段的处理时应当采用修补和整平的方式进行修补,而对于路面局部强度较差的情况,应当采用补强处理的办法进行修补。在进行路面表层的处理时,应当遵循“强基薄面”的原则进行道路的施工,即保证道路基层的基本强度和平整性,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道路表层的平整度和耐磨性。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实际的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中,应当采用下列措施进行施工:(l)严格控制基层压实度口压实度的控制除了碾压参数之外,重点控制基层材料的级配和塑性指数。首先是严格控制超径颗粒的含量。因为大颗粒会影响其周围的压实度,日后形成凹陷,影响路面平整度。其次,对塑性指数和小于0.075mm细料的含量应取低值,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否则易导致翻浆,影响基层与表处面层之间的戮结力。在细料过多或塑性指数过大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基层表面致密,不利于透层油MC30的渗入。(2)有效控制道路路基的平整性。在进行道路路基平整性的控制时应当防止集料的分离并且采取较为合理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进行基层料的施工之前应当加水焖料,并且在上料施工之前进行充分搅拌;第二,在进行基层料的施工之前必须保证混合料含水量符合相关质量的要求,在进行混合料的施工前必须及时进行摊铺,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然后从两边向中间施工的基本顺序采用平地机进行整平施工;第三,对于弧度较大的坡度应当采用加密高程进行制桩;第四,基层料的含水量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

3.3 沥青摊铺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摊铺包括透层油及表处第一层、第二层的沥青摊铺。沥青摊铺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沥青摊铺率及摊铺的均匀性。沥青摊铺率依据规范和经验公式计算初步选取,经过现场试验效果调整确定。本项目的依据2.4升/m2摊铺沥青。摊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是避免出现空白或沥青集聚现象,以免日后表处石屑产生松散、塞包或堆积等病害。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单位面积沥青摊铺量调整摊铺车挡位及油泵挡位,保证摊铺车匀速行驶。若摊铺后出现空白或缺边现象,应及时进行人工补洒,如有沥青聚集则人工刮除。沥青摊铺温度及摊铺时机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沥青喷洒温度控制按规范要求进行,MC30透层油喷洒温度45~60℃。透层油洒布时机的选择是基层施工表面稍干后摊铺,表面不能过于湿润或干燥,否则应晾晒或少量洒水后并晾干。沥青摊铺后严禁车辆及行人通过。

3.4 石屑撒布质量控制措施

对于石屑撒布的施工所采用的施工办法和沥青洒布办法相同,即采用撒布车进行石屑撒布,从而有效保证石屑撒布的均匀性。根据赞比亚国家公路技术标准,在进行石屑的撒布时应当根据100m2/m3的摊铺率进行碎石施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碎石的撒布率必须适当,过大的石屑撒布率不但造成了石屑的浪费,更会因石屑的叠加造成脱落和压碎现象的出现,最终影响工程总体质量。大量实践表明,高质量的石屑撒布施工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基本质量。当石屑分布不均时应采用人工办法进行扫匀,当局部石屑覆盖数量较少时应当采用人工补撒的办法保证工程的基本质量。

3.5 路面碾压质量控制措施

路面初始碾压采用轮胎压路机。石屑撒布后,立即从路边向中心进行碾压3~4遍,每次轮迹重叠30cm左右。随后,终碾采用8t平板钢轮压路机静碾两遍。碾压时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不大于2km/h。为了使石屑分布更为均匀,初碾后采用清扫机清扫路面,压路机紧随清扫机进行终碾。采用钢轮碾碾压时,应观察石屑有无破损情况。如果石屑破碎情况严重,应停止钢轮碾进行碾压,利用增加胶轮碾碾压遍数完成最终碾压。

3.6 路面养护质量控制措施

本工程所采用的双表层粘结料使用的是MC30稀释沥青,在完成第一层施工之后应当进行10d的表层养护,养护期间封闭交通,在第二层的施工完成之后应当至少进行48h才可以开放交通。在开放交通之后的3d之内必须限制行车速度在40KM/h以内,通过摆放锥形筒的办法进行行车路线的控制,以保证道路的均匀性。为保证基本施工质量,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应当加强后期养护工作,避免石屑因挤压产生的破碎和松动,当道路局部出现泛油和石屑脱落现象时应当进行及时处理,以避免道路损坏情况的不断扩大。

4.施工注意事项

(1)沥青摊铺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伴随着沥青温度的下降,其粘度将会增加,流量减少,当沥青温度过高时又会造成沥青的老化变质。(2)进行沥青摊铺时必须保证沥青的均匀性,从而有效避免松散。拥包以及挤堆现象的出现,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基本质量。(3)沥青浇洒的长度要与集料撒布机的能力相配合,以避免沥青浇洒后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撒布集料。(4)对道路人工构造物、路缘石等外露部分,洒油时要用塑料布或水泥袋等进行遮盖,以防止污染。(5)沥青摊铺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罐内沥青的存有量。当摊铺管喷嘴喷出的沥青含气泡时,表示罐内沥青己洒完,应立即停止摊铺。(6)在前后施工段的搭接处,用铁板等物横铺l~1.5m在本段的起洒点和结束处,以防止沥青的大量重叠摊铺,造成横向接头处沥青过多。(7)在进行沥青的摊铺时必须保证前后段具有一定的重叠性,重叠量应当为10-15cm,在进行撒铺骨料时应当预留10-15cm的空间不撒石子,从而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基本质量。

5.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沥青双表面道路处理时道路表层厚度仅为2cm左右,但是由于实际的施工程序极为繁复,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十分紧密,施工质量的监控点较多。精细严密的施工组织对于道路施工建设的基本质量会产生极大地影响,而对于道路质量的监控应当从原材料的监控开始,并且将工程质量监控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始末,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保证沥青双表处路面处理的基本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计涛.浅谈沥青双表处路面施工方法[J].交通与路建,2012,(29).

[2]范军.浅析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4,(01).

[3]刘洪勋.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3,(01).

[4]任敏,王修山.谈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02).

论文作者:李晓琳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赞比亚公路沥青双表处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李晓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