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下的班级建设的思考论文

大类招生下的班级建设的思考论文

大类招生下的班级建设的思考

陶剑飞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摘 要: 当前大类招生,专业培养是高校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大类招生在减少志愿填报盲目性,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加强班级建设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在班级建设中运用教练技术,从而提升学生专业选择的科学性、提升后进学生的目标感、提升班级积极向上的动力。

关键词: 大类招生;班级建设;教练技术

自2001年北京大学实施“元培计划”,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后,至今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近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是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革,有着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因大类招生与专业招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专业招生自学生入校开始就注重培养牢固的专业思想,特别是专业教师能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而大类招生入校的学生则容易因专业选择不明造成专业思想不牢,双创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亟需针对大类招生学生加强生涯规划教育与学习目标的培养。

一 大类招生下加强班级建设的必要性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认为:良好的集体必须有共同的目的,一致的行动;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必要的制度和纪律,以培养集体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他的这一通过影响个别学生而影响集体的方法又称为“平行影响教育法”。因此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做好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Kappa>0.7表示一致性良好。

现今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近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但1-2年后进行的专业分类,这使得入校就组建的班级面临着重组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容易对新生入学时的所在的班级建立亲密关系,对专业分流后的班级产生疏离感,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却对班级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对高校班级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因此针对大类招生所必然会带来的班级重建的问题,加强班级建设,对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美好追求与建设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之间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驼子偷听一会儿后,走到何良诸的房间前,敲门。驼子找我做什么?何良诸想,我不给他开门。驼子一推,进屋了。半天,没见驼子出来,何良诸疑心骤起,“扑通”,跳下房顶。

二 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的主要问题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教练技术”源于体育,最早是运动员夺冠军、拿金牌的重要支持者,后来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西方运用广泛,教练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方向性和策略性的有效问题,激发被教练者发掘自己的潜能,探求更多的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更加快捷、更加容易的达到目标。20世纪90年代“教练技术”引入我国,目前教练技术在高校中得到了认可,主要集中在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练技术这一新的方法不断得到运用和重视。教练技术主要优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优势和特点,激发自我的潜能,找到动力,从而自己解决问题,因此,结合90后、0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教练技术更能在正向积极行为的引导上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高校班级的育人功能发挥不足。通过查询CNKI中国知网总库,自2014年以来,篇名中含有“高校班级建设”的有200余篇,在这些论文中学者们普遍认同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以下问题: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强、班级活动缺乏创新和吸引力、班级建设尚未有系统科学的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班级建设在育人功能上的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正向导向作用发挥不足。

第一,班级建设工作的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的教师主体为辅导员或班主任,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即使以1:200的生师比配备,工作内容和任务也较为繁重,而班主任大多为专业教师,特别是以新进的青年教师居多,缺乏高校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因此要进一步实现高校班级建设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创新探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用新途径来完善高校班级管理机制。

新媒体有一个独有的优势特点,那就是 “即时反馈”,对于新闻爆点能做到根据相应的点击率、转发量、评论数等,快速地判断出某条新闻线索有无报道的价值,大大避免了错漏,或者看似平常却在网上引发很大关注的事件。当然,相对于传统的纸媒来说,新媒体发布的消息易流于片面、媚俗、猎奇、标题党、主观,甚至是虚假的现象。因此,传统纸媒在新媒体上寻求爆点时不能一味追求点击量、评论量、关注度等,对于报纸编辑要切实具有去伪存真的眼光,披沙拣金的能力,不能过于为了博人眼球而放弃职业操守,这点正是很多媒体欠缺的原因所在。

三 积极运用教练技术加强高校班级建设

当前高校实行学分制、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班级的概念有所弱化,但班级仍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单位中的最主要的形式及基本组织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班级建设工作日趋复杂,当前在班级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 运用教练技术提升学生专业选择科学性

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追逐社会热门专业,以家长意见为主,对于自身并没有深入地进行剖析,而大类招生给了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但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比起高考志愿填报的茫然,大学生在专业分流时科学理性客观的情况也并不理想。教练技术的特点是关注未来,引导学生为自己通过设定自己的目标,发掘自己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在专业选择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运用教练技术提升学习后进学生的目标感

当前高校学生退学已屡见不鲜,甚至是双一流高校也同样有学生因为学分不足退学,每年高校因学分不足受学籍处理的学生人数也不在少数,而挂科重修的现象就更为普遍,同样的历经高考升入大学,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出现挂科甚至退学情况。在多年的学生工作中发现,学习后进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标感缺失,中学时代一直以考入大学为目标而努力学习,进入大学之后不知道自己将为什么而学习,缺乏大学毕业之后的规划。而运用教练技术通过正向引导,聚焦在学生自身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如运用成就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和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帮助学生澄清价值目标,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聚焦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摆事实、讲道理,容易出现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困境。

(三) 运用教练技术提升班级积极向上的动力

班级作为每一个大学生学习的坐标尺,能辐射全体学生,这是其他学生组织所无法实现的,因此当前班级建设工作运用教练技术,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达到育人目标。在班级团体活动中运用教练技术,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团队,项目小组等形式,围绕教练技术的核心原则即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相关的活动,从而在实际应用价值上达到“三个提升”:提升辅导员在班级育人工作上的科学性和效果,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提升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上的效能和作用,打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以团体建设为手段,实现个人成长成才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潇潇.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196-197.

[2] 杨赫岩,齐春雷,王勇,等.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7,2:89-91.

[3] 顾珊珊,肖强.基于生涯教练技术激发学习无动机学生内动力的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7(6):27-31.

[4] 郭屈.基于教练技术的班级建设模式建构[J].学校管理,2015(07):222.

本文引用格式: 陶剑飞.大类招生下的班级建设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69):79-8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033

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16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大类招生下的工科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JGB234)。

作者简介: 陶剑飞,女,汉,广西桂林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讲师,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标签:;  ;  ;  ;  

大类招生下的班级建设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