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AABB的形式重复的形容词的范围_形容词论文

可重叠为AABB式的形容词的范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容词论文,AABB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range of adjectives that can be reduplicated in the form AABB in the current linguistic research.It makes a dynamic investigation on the recently-appeared reduplicatives,showing that they are all well-formed.It also makes an attempt to delimit the range of adjectives that permit redupli-cation.

0.1 一般的语法著作都指出,双音节状态形容词可重叠为ABAB式,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则可重叠为AABB或A里AB式[①],至于可重叠的形容词的范围则以“一部分”统而言之或一带而过。1984年,李大忠先生在《不能重叠的双音节形容词》(以下简称“李文”)中,通过大量而细致的调查研究,使可重叠的双音节形容词的范围得以量化。他总结出可重叠为AABB式的双音形容词为300个,不能重叠的高达1438个[②]。到了1994年,《语文建设》第2期发表文章(以下简称“《语》文”)对目前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运用现状提出尖锐批评,指出“近年来这方面的发展已到了难于接受的程度”[③]。该文举了31个“不规范”的例子,其中包括李文认为可重叠的“麻烦、完全、密实、自然、周正、谨慎”等形容词,这反映出他们在共识之外还有不同的语感。

0.2 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即在上述文章中划入不可重叠范围的形容词出现了AABB形式,例如:

①我现在吧根本不愿看那种哼哼叽叽、缠缠绵绵、无病呻吟的文学小说。(电视连续剧《过把瘾》(5))

②就这样,白白净净、清清纯纯的劳动人事系劳动经济专业89级女生×××闯入了×××的生活。(天津日报,93年11月27日6版)

其中加点的词按旧说当属不规范的用法,可我们从语感诸方面找不出否定它们的理由。另外,外国留学生也在练习中写出了“大家都兴兴奋奋地看电影。”“在中国,他生活得愉愉快快”等句子,其中的重叠形式是对还是错,这就把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0.3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发现,李文中不能重叠而事实上以重叠形式出现的形容词有近150个,若以不规范为由一棍子将这么多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打入冷宫,未免把问题简单化了。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仍以李文中统计的形容词为对象,也只限于AABB这种重叠形式。

1.0 任何语法单位的功能和特点都是结合具体句式概括得出的,如果离开具体的句式便无法确定其语法上的价值,对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考察也不例外。简单形式的形容词属静态单位,其重叠形式应该是形容词进入句子后受语义和句子格式等因素制约作出的选择,属动态范畴的语法形式。因此拘泥于静态的分析和考察,脱离开语境,孤立地看形容词重叠形式,就淹没了它们的一些重要特点,自然不会得出合乎语言事实的结论。基于此,本文将调查所得的不合李文结论的重叠形式放在具体句式中进行观察,从而确定其地位。我们先逐一进行描写。

1.1 重叠形式独立成为一个句子,其主语或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有的是语境填充了主语这一位置,如:

③女孩子留个长发,温温柔柔的。(东方时空·金曲榜,93年5月29日)

④喜欢拿树根刻玩意儿,一刻就是神仙驾着云头,缥缥缈缈的。(杨朔《海市》)

⑤真真实实的,这个东西是存在的。(赵忠祥《人与自然》,94年7月13日)

⑥本本分分的,那个人不错。

⑦(对着提包)哎呀,累累赘赘的,别带了。

⑧(指着衣服)大大气气的,穿起来挺潇洒。

重叠后的形容词也可以不带“的”,但在语气上略有变化,语调变得高些,每个字音拉长一点,例如:

⑨我们情不自禁地摸摸孩子们胖胖的身子,凉凉爽爽,但张老师却是满脸满身的汗水。(天津日报,94年7月7日5版)

⑩香港不如北京的天气,干干爽爽。(红豆,天津FM,95年4月14日)

(11)这时候,松树影里总是站满了成双成对的红男绿女,树影离合,幽幽暗暗,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女友,94年6期67页)

在诗词中更易如此,如:

(12)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中央电视台歌曲《走四方》)

重叠形式前面也可出现否定词“别”“不要”,表示劝阻;如果是“不”,那这个句子应是假设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如:

(13)别吝吝啬啬的,让人家笑话。

(14)不要麻麻木木的,见什么都没反映。

(15)不勤勤奋奋的,就学不好外语。

例①—①②都不能直接加否定词。

上述由重叠形式构成的句子,多出现在口语中,是在语流中自然出现的,我们在语感上觉察不出与可重叠的形容词有什么不同,尤其是这种句式排斥上述形容词的单纯形式,用重叠式或跟副词组合,句子才能自足,可见,重叠倒成了句子成立的重要条件[⑤]。试看:

③a女孩子留个长发,温柔的。(×)

⑤a真实的,这个东西是存在的。(×)

⑦a哎呀,累赘的,别带了。(×)

1.2 重叠形式充当句中的谓语,例如:

(16)读高中,上大专我都是潇潇洒洒(我都是潇洒×),可谓一帆风顺。(中国青年报,93年11月30日8版)

(17)南边的工事都拆了,昨天还严严整整(昨天还严整×),今天躺在那儿,死了一样。(人民文学,87年6期20页)

(18)丁松在这次大赛中神神秘秘(丁松在这次大赛中神秘?),迄今不败。(天津日报,95年5月12日5版)

(19)通电后,这块肌肉酥酥麻麻的(这块肌肉酥麻的×/酥麻?),很舒服。

(20)他这个人总开开朗朗的(他这个人总开朗的×/开朗?)。

(21)当个领导就得严严肃肃的。

(22)他说起话来紧紧张张的。

1.3 重叠形式充当句中动词的补语,例如:

(23)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全国搞得隆隆重重(全国搞得隆重×)。(今晚报,93年12月26日6版)

(24)奉献得潇潇洒洒(奉献得潇洒?)。(光明日报,93年12月30日5版)

(25)卓别林子女众多,家中餐桌自然也得特别大,至少要能让10人团聚时坐得舒舒畅畅的(至少要能让10人团聚时坐得舒畅的×/舒畅?)。(天津日报,93年11月6日6版)

(26)(他)把自己弄得古古板板的(把自己弄得古板×/古板的×)。(天津电台FM,94年6月2日)

(27)他今年49岁,长得瘦瘦弱弱(长得瘦弱?),模样绝不引人注目。(文汇报,93年11月9日4版)

1.2和1.3中的句子同样具有口语特点,“的”可有可无,看来也大都拒绝形容词的单纯形式入句,只有②①②②可以,但语义、语气都有变化。

1.4 重叠形式充当修饰语,分两种情况:

1.4.1 充当定语,例如:

(28)一个中国名女人瞒天过海地生下一个真真正正的外国儿子。(羊城晚报,94年9月14日9版)

(29)曾经有一段日子,我好想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国际巨星。(青年参考,95年1月6日1版)

(30)……呼唤连着你,只想拥着悠悠远远的柔情。(中央电视台95年春节联欢晚会字幕)

(31)你看现在,就是这笨笨拙拙的样子。(东方时空·生活空间,94年9月20日)

(32)柔柔弱弱的小草,一下子变得全身刚硬。(今晚报,94年8月29日10版)

(33)这是一个荒荒唐唐的故事。(北京电台,95年4月29日16:27)

(34)方芳是个集“江南水色”于一身的小女孩,乖乖巧巧的样子,很有听众缘。(女友,94年6期28页)

有些出现在题目和诗词中,如:

(35)奇奇妙妙的地下世界(天津经济电视台,94年12月20日)

(36)凄凄清清的齐奥塞斯库墓(报刊文摘,94年12月26日4版)

(37)那清清脆脆的铃声……那轻轻柔柔的声音(中央电视台MTV《梦中的风铃》)

(38)是你给我热热烈烈的向往(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字幕,93年11月24日)

1.4.2 充当状语,例如:

(39)我们大家都不知该说什么好,前前后后都急急切切地叫“看,看,陶校长!”(语文世界,94年6期44页)

(40)(她)只顾清清脆脆地磕瓜子。(王安忆《荒山之恋》)

(41)而那些修长的孟宗竹,则是终日在萧萧瑟瑟的耳语(语文月刊,94年9期16页)

(42)然而它(指井喷)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胜利油田。(倪萍,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94年6月30日)

(43)神神气气地进行他的第一次出差。(王蒙,《人民文学》,82年7期3页)

(44)(她)大大气气地返回乡间,找汉子,作媳妇。(女友,94年6期24页)

(45)要玩就坦坦然然地去享受。(中央电视台,人间万象,95年4月17日)

(46)后来士高就顺顺利利送他回了家。(《人民文学》,88年8期79页)

(47)咱们又可在西京长长久久生活下去。(贾平凹《废都》19页)

1.4.3 上述两种形式有些不同,1.4.1中的重叠形式后助词“的”不能去掉,其语义一般都指向中心语,只是当它前面出现名词形成主谓结构充当定语时,语义指向才偏离中心语,指向前面的名词,例如:

(48)想起你是我寂寂寞寞的时候。(中央电台FM,95年2月22日)

1.4.2中重叠形式的语义大都是双向的,既指向主语又指向谓语。结构助词“地”一般可有可无,但谓语是一个单音节动词时不能没有,例如:

(49)……孟云房黑起来的脸就又尴尴尬尬地笑(……孟云房黑起来的脸就又尴尴尬尬笑×)(贾平凹《废都》492页)

有时从形式上看,当重叠形式后没有助词“地”时,它很像连谓式,但从语义上分析,重叠形式仍是后面动作的伴随情况,所以仍应统一划作修饰成分。这种情形在标题和诗词中更易见到,例如:

(50)潇潇洒洒说庐山(中央电视台,93年11月14日字幕)

(51)威威武武保祖国(中央电视台,94年11月12日字幕)

(52)巩俐葛优悲悲切切走一回(天津日报,93年11月16日3版)

(53)轻轻盈盈牵我双手,握住了真爱的心。(中央电视台95春节联欢晚会字幕)

1.5 下面这组以对举形式出现的重叠形式本可以归入上述四类,出于下文讨论的需要,我们专列于此,请看:

(54)(祝大家)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度过周末。(程前,《正大综艺》201期)

(55)……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度过春天。(程前,《正大综艺》204期)

(56)他规规矩矩,正正派派,在我父母眼里简直完美无缺。(天津日报,94年9月17日10版)

(57)如果你能坦坦荡荡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中国青年报,93年11月13日6版)

(58)一切舒舒服服,坦坦然然。(女友,94年6期60页)

(59)那种平铺直叙,坦坦白白,在低吟浅唱中直抒胸臆的手法,使艾敬一下子从模仿中跳了出来。(文汇报,93年11月13日5版)

在广告和诗词中也常见,如:

(60)卡森啤酒:清清爽爽,纯纯正正。(中央电视台广告)

(61)碧浪洗衣粉:真真正正,干干净净。(中央电视台广告)

(62)别人的爱情缠缠绵绵,你我之间却隐隐约约。(中央电台歌曲《燃烧一瞬间》)

(63)清清爽爽杨澜去,空空灵灵袁鸣来,沉沉稳稳忠祥兄,潇潇洒洒程前弟。(今晚报,94年3月12日10版)

1.6 上面我们基本上把形容词重叠形式在语流中的分布情况概括了出来,其中1.1—1.3中的重叠形式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我们把1.1中的AABB式当作独立的句子是考虑到它有前置的情况,尤其是有的重叠形式和后面的句子不是同一个主语,但不管怎样,它都跟1.2相同,充当谓语部分。1.3从语法形式上说是补语,但从隐性的语法关系上讲,它仍具有述谓性。因为其语义都是指向主语或兼语的,是一种“隐性谓语”,这样,它们在句法上的要求就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若将重叠形式转换成简单形式,句子在语法上大都难以自足,当然用副词与形容词的组合结构来替换也可以,但语义表达及效果是不同的,重叠形式表现出的生动态和句子的乐感荡然无存。由于这里句子成立与否跟音节的奇偶关系不大[⑥],那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这样说:两种形式便是根据交际需要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是直述式,一是生动式。由于生动态一般有持续性,所以重叠形式与简单形式相比语义程度及感情色彩自然发生了变化。同样,1.4中的重叠形式在表达上具有一样的功能。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结构的对称与平衡对句子的成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类形式或等量音节的形式的对称铺排既使句子得以自足,也使句子在表达上取得了一般语句所没有的特殊功效——说来琅琅上口,富有乐感,有一种很强的感染力;听来和谐顺耳,印象加深,便于记忆。1.5中的句子便是如此。这里除⑤⑨的“坦坦白白”是以同数音节对举外,其余各例都是同类形式的对举,一个是李文中可重叠的,一个是不可重叠的,但对哪一个我们都丝毫感觉不到别扭,相反一旦破坏了上述形式或音节数的平衡与对称,遵照“规范”不去重叠,那整个句子便真地成了不能被接受的句子了。即使将李文中两个都不能重叠的形容词以重叠形式对举起来,我们同样不会怀疑句子的合法性,例如:

(64)大男人了,再不能像你打光棍时那样,慷慷慨慨地甩出几张“大团结”,潇潇洒洒地冲着服务员摆摆手,得意洋洋地喊一声“Hello”。(文汇报,93年9月30日7版)

(65)他……让把母亲的丧事办得隆隆重重,体体面面。(中外妇女文摘,94年6期43页)

有时,一个重叠形式分布在两个分句中对称铺排,如:

(66)有了它,心也沉沉重重,腿也沉沉重重,一切的理想都要化为泡影……(天津日报,95年7月11日6版)

上述分析说明句义和句法选择了这些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反过来也可说,这些重叠形式具有重要的成句作用。

1.7 从材料来源看,这些重叠形式不是孤立的个别的现象,不是一人一地一时之作,其运用范围很广,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这样我们就很难轻易否定它们。其他像“真切、正规、炎热、正统、安心、开心、瘦小、舒适、疏松、枯燥、拥挤、悠扬、肃静、开朗、茂盛、汪洋、文明、慈祥、根本、均匀、准确、盲目、明快、平等、合式、自由、具体、秀丽、安逸、松驰、标准、光彩、辉煌、畏怯、平凡、古雅、爽朗、正式、忧郁、尊贵、疑惑、淡漠、单薄、喧嚣、妖娆、旺盛、惶惑、零乱、彻底、忠实、清醒、单纯、悠闲、斑驳、清秀、熨贴、香甜、生动、幽雅、温存、寻常、委曲”等也出现了重叠形式,为节省篇幅,这里不再举例。

2.0 面对这么多的形容词重叠形式,我们原以为这是近几年被可重叠的形容词类化的结果,但下列问题改变了我们的思路,使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

2.1 在客观世界里,当我们将两个比较项对立起来时,根据的是它们根本不同的内在特征。具体到语言里的单位,要划分出不同的类,彼此也应该具备区别性特征。拿动词来说,有的可以重叠,有的不可,就是因为它们语义特征不同,类不同,比如非自主动词[⑦]能愿动词就不能重叠。可我们给形容词划分出对立的两类时,大部分词根本就找不到二者区分的内在理据,静态词及其分布没有对立特征,这就使我们对目前的划分产生怀疑。“诚恳、诚实”与“诚挚”,“富裕、富泰”与“富贵、富强、富足、富饶”,“欢乐、欢喜”与“欢畅、欢快”,“欢腾”与“欢跃”,“宽敞、宽畅”与“宽广、宽阔、宽泛”,“温和、温顺”与“温暖、温柔、温存”等等,前面的词划作可重叠类,后面的划作不可重叠类,可除了它们每个词的具体词义略有不同外,又有什么对立之处呢?

2.2 李文是在1984年总结出的不可重叠的形容词的,可在此前后,其中的有些词在作品中就出现过重叠形式[⑧],我们甚至可以上溯到明清话本等作品[⑨],例如:

(67)只见一个精精致致的后生走入酒店来。(《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68)当下韩夫人一见,目眩心摇,不觉口里悠悠扬扬,漏出一句俏话低声的话来。(《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69)采莲舟、采莼舟、百花舟、百宝舟,载许多名妓,幽幽雅雅,鱼鳞般绕着湖心。(明·周清源《西湖二集·吹凤萧女诱东墙》)

(70)只见红衣女妖妖娆娆的走近前来。(《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71)别人丈夫轩轩昂昂,偏你这等氅煞。(明刊本《醉醒石·等不得重新羞墓》)

(72)只见卖馉饳的小厮儿掀起帘子,猖猖狂狂,探一探了便走。(《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73)天若保佑我到安南去,容容易易就能买了来,还扯了一个直。(明《照世杯·走安南玉马换猩绒》)

(74)……只见搭包饱饱满满的挂在床棱上,忙解开来,见银子原封不动。(明《照世杯·走安南玉马换猩绒》)

(75)……等他回了几句,就把观察所托的话婉婉转转说去说他……(李渔《十二楼·合影楼》第二回)

(76)早则是喧喧嗾嗾、惊惊遽遽、仓仓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洪升《长生殿·弹词》)

诚然,语言是发展的,近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未必都能保存在现代汉语中,但上述10例重叠形式,我们在现代汉语言语或言语作品中多可发现用例,尤其是它们所具有的成句和表义功能与现代汉语无什么区别,就使得我们有信心把这种材料当作佐证。

另一方面,李文中不能重叠的形容词在现代汉语共时系统有的方言区里是存在着重叠形式的,例如闽方言福州话里有“坦坦白白、勤勤俭俭、勤勤劳劳、纯纯净净、安安心心、舒舒畅畅、康康健健、欢欢喜喜、象象样样”等说法[⑩],漳州话里有“惊惊惶惶、艰艰苦苦、忧忧苦苦”等形式[(11)]。

邢福义先生特别强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联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深入挖掘和揭示汉语语法事实的需要”。[(12)]上面我们就是想从汉语的沿革来说明这些重叠形式的历史。引用文献,联系方言,我们更加怀疑现行的“规范”。如果知道“妖妖娆娆”的历史,那《语》文就不会批评“妖妖娆娆的荞麦花谢了”是不规范的形式。

2.3 用语体特征将形容词分成可否重叠的两类,也颇为勉强,因为其中的界限比较模糊。如前所述,这里的重叠形式很多出现在口语中,但在书面语中也很有反映。另外从表义价值上看,这种形式很适合于文学描写,就使它们有机会大量出现在小说、诗词等言语作品中。因此,非口语化很难成为形容词不能重叠的“重要原因”[(13)]。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人的文化水平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用词也不同。有的人说话愿意文些,有的人愿意白些,不能因为有的人不说就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李文也认为“就某个形容词来说,能否重叠,有时并不是说一不二的”[(14)]。可见,目前这种划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语用频率(包括书面语和口语)影响着人们对形容词可否重叠的主观认识。李文与《语》文对某些词的不同判断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语体特征的确可以制约某些语法现象,但在形容词重叠这个问题上似乎无大作为(尽管有的例子如高频词的“漂亮”“美丽”,前者可重叠,后者却不大重叠,可以从语体方面进行解释)。我们认为,这些重叠形式不是新产生的,而是这些形容词本身固有的特点。

3.0 我们肯定上述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并不意味着承认所有形容词都可重叠成AABB式。李先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并列式合成词占可重叠的绝大部分(因并列式在所有形容词中比例最大,不可重叠的也占大部分),这与笔者搜集的材料正相吻合,这些重叠的词基本上都是并列式,那么结合前面的讨论,我们是否可以推出这样的趋势:一般来说,并列式形容词、带词缀如“气”“然”的形容词、联绵形容词(如“慷慨、尴尬、荒唐、鲁莽、缠绵”等)、音译形容词(如“幽默”等)都容易重叠,只要遇到合适的语境就会成为现实。如此看来,可重叠的形容词将大大超过李文的数量,约至1000多个[(15)](其中含李文中没有的几个词:风光、罪过、袅娜、娉婷、生涩、平和、和美、汪洋)。

其他合成词有400个,约占总数的27.7%,而李文中只有22个词可以重叠,除此之外,笔者也只搜集到13个:开心、安心、甘心、彻底、盲目、自由、正规、正派、正统、正式、合式、具体、温存。出现这种情况,跟这几种形容词的语素构成有关。首先,它们起码都含有一个可成词语素,即其中一个语素独立后可成词,但成词后都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动词或副词等。其次,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十分紧,有些词很容易扩展,具有“离合词”的特点,而词义也大多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例如:

主谓式:耳背、耳沉、耳生、耳熟、口重、理亏、面生、面熟、面善、年迈、年轻、气短、手紧、手巧、手勤、手软、心慌、心焦、心软、心酸、心细、心虚、心硬、性急、眼馋、眼红、眼熟、眼生、眼热、嘴笨、嘴尖、嘴快、嘴甜、嘴硬、胆大、胆寒……

述宾式:碍口、碍事、败兴、背光、憋气、差劲、称心、称职、吃亏、吃力、吃香、出名、凑手、刺耳、刺眼、带劲、动人、丢脸、丢丑、多嘴、放手、费力、费事、费心、够本、合口、好客、合身、合意、解饿、解渴、尽兴、尽职、留神、开胃、可口、可体、可身、可观、卖劲、冒险、赔本、起劲、任性、如意、入耳、入时、丧气、省心、省事、失真、适口、爽口、顺口、顺手、贫嘴、透明、退步、进步、听话、无耻、无敌、无能、无私、像话、用功、有力、有名、悦耳、扎手、着迷、知心、知足、知名、致命、得意……

偏正式:不安、不利、不适、不祥、不幸、不朽、为善、一样、贫嘴、难受、难看、能干、快嘴、快意、好听、好看……

主谓式中的两个语素独立后分别是名词和形容词,它们在句子中作谓语时,常常失去了作为一个词的特点,而形成主谓谓语句,如“他嘴笨”“他心细”“他手不巧”“他耳不背”。要表现生动态,直接重叠形容词即可,如“他心细细的”“他嘴笨笨的”“他性子急急的”等等。这样,它们就自然排斥了AABB形式。李文中有两个主谓式“自然、自在”可重叠,这是可解释的,两个语素已经虚化融合,形式固定,故可重叠为AABB式,受其类推影响,“自由、自豪、自尊、自大、自卑”等都有重叠的可能。这类词还有“风流、风凉、锋利、温存”等。

述宾结构可成为独立的句子,这里的述宾式合成词凝聚力大都不强,很容易扩展成述宾结构,使前后语素分别独立成动词、名词,而且前边仍可带“很”等副词,如“很碍我的事”“很丢了一回脸”“太费您的心了”“很可他的口”“真用了一次功”“很解了一把饿”“出了一回名”等。有的词虽然语素结合较紧,但其中所含语素仍具有成词性质,很难重叠,如“碍口、差劲、带劲、吃力、动人、放手、好客、可观、入时、像话”等词。从词义上看,该类词所表达的大都是人或事经过一个过程后所达到的状态而反映在人脑中最后形成的抽象感觉,“费事”是做事以后才有的一种心理反映,“差劲”是你交往后对人形成的一种主观评价,“合口”是经过吃以后才得出的感觉,它们不像“香甜、强壮、温柔、滑溜”等靠五官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固有的状态,所有这些述宾式词根本用不着生动形式,只有程度之分。另外,人们对人或物的生动态进行描写一般都是从肯定形式入手,如果已经否定了一种性状,还谈什么“生动”?因此,带否定语素的形容词如“无耻”类和偏正式中的“不安”类、“难看”类就很难重叠。有的词像“透明”(透明胶布、透明塑料)当归区别词,自然不能重叠。这里有的词如要表现生动态,可附加其他成分,如“得意洋洋”。已出现重叠式的“彻底、盲目、安生、具体、排场、切实”等词是因为两语素结合紧密,形式固定,语素义已模糊而融合成新义了。

李文中所举偏正式形容词比较杂,其中既有“初级、初步、低级、适龄”这样的区别词,也有“笔挺、油滑、荫凉”这样的状态形容词,前者不能重叠,后者沿ABAB式途径重叠。其余的偏正式虽然构形稳固,不能拆开,但所含语素仍带有前述特点,因此不易重叠。但由于这里有些词第一个语素是形容词性的,受形容词重叠类推的影响,这些语素义融合很深,构形固定的形容词还是极有可能整个被带进重叠的队伍,像“正规、正派、正统、正式”就是如此。有的词如要表现生动态,可用别的词代替,如“贫嘴”可用“贫了巴叽”、“难看”可用“丑了巴叽”,“好看”可用“漂亮”等。语言要素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选择的。

还要说明的是,语音规则也对重叠式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两个语素发音相近或相同,如重叠成AABB式,很拗口,不符合言语交际发音便利的原则,如“秘密、审慎、积极、苛刻”等就不易重叠成AABB式。

当我们设法从语言要素本身的特点来解释一些语法现象时,也应注意到汉语“强制性的因素相对来说要少一些”[(16)],人是它的主体,人的价值判断、人的操纵常常使语言内部出现参差,比如“开心”按前面分析很难重叠,但既属形容词,经港台一位歌星的流行歌词“开开心心交朋友”的反复传唱,“开开心心”便马上传播开来。现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开开心心+动词结构”已屡见不鲜而为人们接受,正如帕默尔所说:“语言形式的顽固性与其说是依赖于它的‘支持者’的数量,还不如说是依赖于它的使用频率”。[(17)]频繁地运用使“开心”的重叠形式在普通话中逐渐有了位置。由此,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方言的影响。众所周知,粤方言、闽方言的一些语法现象常常渗透到普通话中,除这里的“开心”外,前面曾经谈及的闽方言中的“安安心心”现在也出现在普通话中了,例如:

(77)踏踏实实地经营,安安心心地赚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4年12月1日)

(78)小儿,在部队不要挂念我,安安心心地干吧。(报刊文摘,859期)

香港歌曲中还有“小小心心”的说法,如:

(79)我在小小心心地等待(张学友,天津电视台MTV字幕)

这一重叠形式能否走到“开开心心”这一步,现在很难说。不过,方言形式一旦进入普通话中也会产生类推作用,那么第二语素是“心”的形容词能否受“开心”类化,就有待以后观察了。目前,我们的材料中已有“甘心”的重叠形式了。可见,语言运用本身是极其复杂的,这里既有语言结构、韵律的制约,也有方言的影响,即使我们把可重叠的和不可重叠的形容词大致划分开来,我们也不敢断然地说这就是说一不二的规则,语言的运动是恒久的,变异时常发生,本属不同类的都可往一处汇合,又何况本属一个聚合的词呢?我们的材料中就有这样一例:

(80)桦终于开口,一字一句,冰冰凉凉,封冻了我的心。(光明日报社《文摘报》1215-8)

“冰凉”是状态形容词,应重叠为“冰凉冰凉的”[(19)],可这里按AABB式重叠了,显然是受句法上平衡与对称的制约而形成的。“冰冰凉凉”看来不规范,可它满足了句法的需要。

4.0 我们肯定了言语现实中许多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并不是说目前语言生活中没有滥用的现象,《语》文中的一些批评是中肯的,像该文举的“甜甜柔柔、高高亮亮、红红甜甜、肥肥宽宽、神神怪怪、漫漫泛泛”等例既无形容词原形,亦非四字格固定形式,确属滥造之列,应当给予规范。[(20)]

5.0 本文通过对目前运用中的形容词重叠形式所进行的共时和历时的动态考察,肯定了它们的生存地位,进而对可重叠的形容词范围进行了大致的界定。也许本文的推论还值得继续探讨,但至少指出了以前所定范围的狭窄性与片面性,这将有益于当前的语言规范和语言教学。愿此文能在形容词重叠问题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此外,注意形容词重叠形式对句法格式的影响,也将加深人们对形容词配价的认识。

注释:

①比如邢公畹1992年《现代汉语教程》241页,南开大学出版社。

②(13)(14)分别见中国语文杂志社1984年《语法研究和探索》第二辑第20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语文建设》1994年第2期第10页。

④文中例句无出处的,均为笔者平时积累的口语记录,说话者为汉语教师或研究生。

⑤否定式除外,有的句子换成简单形式后不带“的”,似乎可以成立,但需有上下文承接或结构上的对举的限制。下文为节省篇幅,直接进行形式转换,如遇同样情况,以“?”号表示。

⑥因为副词跟形容词组合后的音节数奇偶不定,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带“的”或不带“的”音节也有奇偶之分。有时,音节组合体的作用似乎更大些。

⑦参见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3期,1988年。

⑧陆宗达、俞敏《现代汉语语法》(群众书店,1954年7月)指出AABB式“孳乳的能力大,凡是新吸收的文言,方言,都可以照这个样子变,比方‘标致’,‘标标致致’”。《中国语文丛书·语法论集(1)》(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53页有“坦坦白白的”一例。吴之翰《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载《中国语文》1965年6期)中有“旺旺盛盛、缥缥缈缈、零零乱乱、惶惶惑惑”等例。张寿康《构词法和构形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中有“弹得花均均匀匀、蓬蓬松松”一例,卞觉非《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第三辑,1985年12月)中有“平平凡凡、富富丽丽”两个例子。

⑨刘平同志提供了部分例句,在此谨致谢意。

⑩郑懿德《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载《方言》1988年4期。

(11)见《中国语文》95年2期。

(12)邢福义1993年《邢福义自选集》306页,河南教育出版社。

(15)因我们的讨论对象与李文一致,为节省篇幅,不再列举全部词表,请参见李文,下文同。

(16)徐枢1993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四十年》,载于《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第10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7)1983年李荣等译帕默尔《语言学概论》第52页,商务印书馆。

(18)参见陈亚川、郑懿德《福州话形容词重叠式的音变方式及其类型》,《中国语文》1990年第5期。

(19)现在很多语法教科书都将状态形容词AB的重叠形式描写成ABAB式,实际上在语流中很难成立,当为“ABAB”的。

(20)这些例子是将两个单音形容词重叠后按双音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合在一起造成的,如说成“甜甜的柔柔的、红红的甜甜的、高高的亮亮的”等,就可以了。作者简介

标签:;  ;  ;  

可以用AABB的形式重复的形容词的范围_形容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