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论文_孙玉梅,

浅析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论文_孙玉梅,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中医医院 1652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压力。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包括缺乏锻炼、饮酒过量等等因素,都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持续上升,给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此,跟要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质量方案,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

近些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群体。除了生活习惯以外,行为方式、年龄、遗传等等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首先要采取适合的预防措施,还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包括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种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发病。心绞痛也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发,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则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引发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患者90%以上是因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发。

2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2.1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的不良习惯越来越多,例如大量饮酒、抽烟、摄入高蛋白食物等等。这些习惯会对身体产生较大影响,长时间保持这些习惯,会增加人体的患病几率。长时间服用大量蛋白类食物,会增加人体血液的粘稠度,最后导致动漫粥样硬化问题。抽烟和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更高,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无法采用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可以对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合理干预,可以对饮食习惯合理调整,并辅以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根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2.2年龄因素

可以说,年龄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身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也在不断提升。现在已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6岁,患病几率都是成倍增加的。在男性到达45岁,女性达到55岁以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幅提升,进入到疾病的高发区域。近些年,人们的饮食习惯不断恶化,特别是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人们经常出现熬夜、缺乏锻炼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病率。

2.3家族遗传史

对于家族而言,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脑中风等疾病史的,具有相同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人,其心脑血管发病率会高于常人。而对于个体而言,其具有高血压、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其再次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3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3.1普及知识,提升意识

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没有认识到不良习惯对于身体的损害。可以采取适合的宣传方式,将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合理宣传,加强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视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健康教育,让人们掌握一些预防的基础方法,通过自我保护的方式,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很多外界刺激都会引发疾病,主要有环境变化、运动量、压力情况、睡眠情况、抽烟饮酒量等等,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时,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避免这些外源性刺激因素对身体的干扰。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操作:第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时间精神紧绷。第二,尽量避免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等,这些行为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第三,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天气对于身体的强烈刺激。第四,制定运动计划,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按照以上几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3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是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干预的有效方式。通过构建合理膳食,如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助于降压、降脂、减少动漫粥样硬化的发生。摄取鱼油能够调节血脂,预防硬化。另外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有氧运动,对于体重减轻、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持之以恒地合理膳食、杜绝烟,进行户外太极、慢跑、游泳等适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

4.1早发现,早治疗

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后,患者早期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临床表现,例如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等等,再出现以上状况以后,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身体,了解身体的实际情况,发现后及时治疗。很多人在患病的初期不重视,认为只是小问题,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这已经成为常见现象,为此更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宣传,提升人们对疾病的重视性。

4.2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患者情况,选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药等药物,对于控制陈建血压升高、24小时的血压降低等具有良好效果。另外阿司匹林通过对早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减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被普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而硝酸甘油可改变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对心绞痛疗效确切。另外还可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除血肿,或改善缺血部位的工学等方式,以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4.3康复治疗

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和平复之后,早期的康复训练也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治疗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之后要从简单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步做主动运动,逐步地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最终让患者达到生活自理乃至完全康复之目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仅本身严重影响和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互影响,所引起的各类心脑综合症更是不容忽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体检、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重视心脑血管疾病危害性的基础上进行积极预防。

5结语

本文首先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主要有生活习惯、遗传、年龄等等几方面因素。其次,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加强体育锻炼、降低外源性对身体的刺激三方面入手。最后,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要遵循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才能将疾病对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针对不同的疾病,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控制住病情以后,还要做好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身体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佚名.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8):174.

[2]基层医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海峡药学,2017,29(9):116-118.

[3]徐艳平,刘文学.龙游县2010~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和寿命损失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22-25.

论文作者:孙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浅析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论文_孙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