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初探_旅游扶贫论文

旅游扶贫初探_旅游扶贫论文

对旅游扶贫的初步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旅游开发扶贫问题的提出

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的创举,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它不仅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新增长点。

1.旅游开发扶贫思路的产生

以旅游发展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包括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直接或间接地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而脱贫致富的地区和人口很多。今天依托各类景点景区发家致富的千百万农民,大部分在旅游业尚未发展的昔日还都相当贫困。因此,扶贫与致富的作用原本就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功能。

“旅游扶贫”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最先是在90年代之初,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很大成就,大部分的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只有小部分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农民的生活仍处在贫困之中,国家因此提出了“扶贫”的工作思路。对旅游行业来说,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旅游创汇在世界的排位由1978年的41位,跃升到1996年的第9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旅游开发带动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在此情况下,一些省级旅游局响应政府的“扶贫”部署,总结贫困地区以旅游开发带动脱贫致富的经验,率先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口号。此后,由于国内旅游迅猛崛起,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各级政府投资旅游业的热情高涨,“旅游扶贫”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所认同。随着旅游开发扶贫效益的产生,它便逐步由个别地方的一个口号和提法,发展为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并最终被列为旅游行业“九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

2.旅游开发扶贫的涵义

旅游开发扶贫具有特定的内在涵义,它与国家所界定的扶贫概念有一些略微的区别。旅游扶贫的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的旅游发展基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范围比国家所界定的贫困地区和人口的范围要大一些,不仅包括了国家界定的贫困地区,也包括了虽已脱贫、但经济还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旅游扶贫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脱贫,还要在脱贫的基础上逐步致富。旅游扶贫之所以应有上述界定,主要是因为:第一,在国家界定的扶贫范围内,旅游扶贫所能发挥作用的余地比较有限。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人均收入53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6500万,主要分布在592个贫困县,其中,老区是105个,少数民族县201个。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处在西北、西南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原区。有关部门评价这些地方是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文化教育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素质较低。显然,对上述地区即使给予一定时期的扶持,能够具备发展旅游业基本条件的地方也不很多。第二,在国家限定的脱贫期限内,旅游扶贫的作用也将比较有限。按照国家的扶贫攻坚计划,全国所有的贫困人口最迟要在2000年以前实现脱贫,到目前还只剩3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旅游扶贫也限于这段时间完成,是难以有较大作为的。第三,从旅游扶贫的目标看,不应仅限于摆脱贫困,还要在此基础上发展致富;对于现已脱贫而又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方,也应在旅游扶持发展之列。因此,旅游开发扶贫的涵义应是广义上的持贫和致富,这在研究旅游扶贫问题时应予必要的明确。

3.旅游开发扶贫的意义

旅游扶贫的提出,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向全社会展示了旅游业强大的综合功能。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认识旅游业的作用,往往主要是其提供的娱乐身心的功能和创汇创收的经济功能,而对其社会性功效则了解甚微。“旅游扶贫”的提出。既为全社会全面认识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旅游业自身树立形象和重新定位创造了机会。二是扩大了旅游业的社会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创汇尽管已进入世界前10位,创汇总额已占国内非贸易创汇的30%多,旅游业的总产出水平已接近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其它产业处于并驾齐驱的位次,但在众多的国民经济各业中,旅游业却长期处于为其它经济产业“唱戏”而“搭台”的地位。旅游业如能在目前扶贫的行列中独树一帜,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将得以确认。三是开阔了发展“大旅游”的思路。旅游扶贫的提出,将以往单纯为发展旅游而疲于协调各个环节,变为主动地反哺回报社会,既赢得了各地的积极支持,也突破了旅游业界长期以来“就旅游论旅游”、“为发展而发展”的封闭性思维,为今后发展“大旅游”启发了思路。四是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开展,将使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形成一大批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和接待服务设施,这对促进旅游生产力在更大范围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旅游开发扶贫的概况与特点

“旅游扶贫”口号虽提出于90年代初,但作为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早在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了。由于率先受益者们的示范推动,使越来越多的地方加以学习仿效,终于引起了旅游部门的关注和总结。因这项活动发源于基层,带有相当的地域性和一定的自发性,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在相应的统计指标和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现在只能就已掌握的情况对整个旅游扶贫的概况作一粗略的描述。

1.旅游开发扶贫成效显著

目前,开展旅游扶贫的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具备旅游开发基本条件的贫困地区都有这样的事例。旅游扶贫开发的景点,在近年来各大中城市新兴的郊区游、周末旅游、“一日游”景点中占有很大比例,整体的数量也比较庞大。国家旅游部门的负责同志测算,全国现已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村庄不少于1万个,脱贫人口约在300万人左右。截至1996年中的粗略统计,河北省已有至少1200多个村庄靠发展旅游脱贫致富;贵州仅省旅游局所选择扶持的50多个民族风情旅游点,就使3万多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旅游开发,其中,荔波县“八五”期间靠旅游脱贫的人口达1.1万多人,占全县脱贫总人数的1/3;其它省份的旅游扶贫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省领导看了旅游扶贫成效以后,感叹道:政府各部门努力多年没能解决的扶贫难题,竟让旅游部门轻易给解决了。

2.扶贫开发高潮迭起

从各地开展旅游扶贫的时间看,比较明显的有三个高潮:一是80年代中期,二是90年代初期,三是最近一个时期。第一高潮正值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之时,旅游创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第41位跃升至1988年的第24位。“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产业形象,鼓舞着一些基层政府投入旅游开发。现已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和知名度的扶贫开发景点,不少就是那时开发的,如河北的野三坡、四川青城后山的五龙沟、云南的阿庐古洞、山东沂源县的土门溶洞等。第二高潮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旅游的势头逐步兴盛,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需求刺激了基层投资旅游业的热情,另一方面是由于初见成效的旅游扶贫项目的示范带动。这一时期,旅游扶贫开始由各地零散的自发行动,向有组织的方向发展。最近一个高潮的出现,除了上述原因,主要是实行“双休日”所创造的机遇和更大的市场空间,不少地方搞起了度假村和一些游乐项目,统一组织开发的特点更加明显。短短十年间,旅游开发扶贫所出现的三个高潮,反映了旅游扶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3.具有明显的辐射效应

旅游开发扶贫在一地产生效益以后,大都引起了周围地区的争相仿效。这种辐射效应在很多地方表现明显,形成了以点带面、星火燎原的现象。如四川青城山后山的一个村发展旅游以后,带动起周围6个村数千人搞旅游;山东沂源县一个村开发溶洞以后,很快引得周围村庄仿效,现全镇已开发8个溶洞,总投资达167万元;河北野三坡的旅游开发,则直接受了毗邻的北京十渡的影响。这种示范带动效应有许多积极方面,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潜在问题。

4.扶贫开发的主体在基层

虽然旅游扶贫的口号和思路是由上级旅游部门总结的,国家和一些省级旅游局也搞了一些旅游扶贫项目,如国家旅游局在贵州关岭扶持搞的大理石加工厂,贵州省旅游局选择指导的50多个民族风情游览点等,但承担旅游开发扶贫重任的主体在基层政府和旅游部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旅游扶贫主要是在县一级,由县政府决策、由县旅游局和风景区管理局具体组织实施;其次是地市,以及乡镇和村庄,如山东沂源县的溶洞开发就是以村庄为单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含金量”不太高,加之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制约,难以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项目;二是上级旅游部门本身缺乏经济实力,虽然对有些项目能够给予扶持和指导,主体和中坚性的工作还是由基层来承担。此外,也有对这项工作的自觉认识程度问题。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旅游扶贫的动力在基层,另一方面也为行业管理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5.产品的近距离仿效现象突出

旅游扶贫开发的产品带有比较明显的近距离仿效、雷同特点。往往在一个区域内,县与县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你开发溶洞、我也开发溶洞,你搞人造景点、我也搞人造景点,你搞漂流、我也搞漂流,你开发这种旅游纪念品、我也进行模仿生产。这种现象反映了各地急于脱贫致富、而又不知如何发展旅游的现状,也反映了一些地区旅游行业管理的状况。

6.市场销售以国内旅游为主

各地旅游扶贫开发的产品种类较多,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景观,但总体上以自然观光产品为多。这些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相当多的是供应周末旅游市场或主要作为成熟老产品的补充。如河北嶂石岩风景区在1988—1995年接待的187万人次游客中,99%以上的是国内旅游者,其中,95%以上的又是省内游客,石家庄约占了60%,邢台和邯郸约占了20%,邻近县(高邑、赵县、晋州、鹿泉)约占了10%。这种情况在各地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地方,因开发的产品有一定的品位和特点,加上所处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逐步开始面向国际市场,如云南阿庐古洞现接待海外游客已居省内第二位,1995年接待海外游客占总量的1/8。这种情况应该是一部分旅游开发扶贫景点的努力方向。

7.开发受益周期短

进行旅游开发扶贫的多数地区,因急需进一步建设发展的资金,一般都采取了“边开发、边接待、边受益”的滚动发展办法,开发受益的周期比较短。如云南阿庐古洞1986年底开始开发,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始对外接待,三个多月收回最初的全部投资,四川青城山后山1986年进行首期开发,1987年4月就开始接待游客,当年接待50万人次;山东沂源县黄崖村的溶洞开发只用了一个冬春,当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6万元;河北张北中都草原1993年5月筹建,当年7月份就接待游客;贵州天河潭景区1990年开工、1992年小景点就试开放,六枝梭嘎苗寨的开发只1年多,就接待了8个国家、地区的外宾和国内学者300多人。上述情况表明,这些地方进行开发的基础条件相对还比较好,所提供的产品也只能是处在比较初级化的阶段。

8.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很多

在旅游开发扶贫中,农民受益的途径很多。从一些地方的统计来看,在旅游扶贫开发地区,受益最大的是景区内的农民,收入较多的是从事住宿和餐饮业,这在景点开发之初、服务设施配套不够的情况下表现的比较突出;其次是从事景区内的旅游交通、商品销售、照相、骑马等服务;再次是景区周围农民的受益,他们主要扮演了拾遗补缺的角色,从事一些景区内的农民“忙”不过来的服务工作,以及养殖、种植、旅游商品生产、贩运、劳务输出等间接性的工作,以满足景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如贵州黔南州1995年仅土特产、民族服饰、首饰、工艺品就销售了300万元,脱贫人数大幅度增加。这也反映了旅游业的强大关联带动作用。

三、旅游扶贫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扶贫由最初个别地方的自发行动,发展到各地普遍的自觉意识,本身就反映出了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1.使景区农民较快的实现了脱贫致富

进行扶贫开发的景点景区,绝大多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大批农民很快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如河北嶂石岩景区,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多元,周围乡村农民达到1600元,比景区开发前分别增加了10余倍和6—7倍,远高于全县农民收入970元的平均水平;河北野三坡的旅游开发使从业农民达到5000多人,其中,三坡镇下庄村1994年人均收入达到1700元,比10年前增加了24倍;云南阿庐古洞1995年旅游直接收入300万元,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四川青城后山的景区农民1994年人均收入1300元,是1980年的6.84倍;贵州黄果树镇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89元,是景区开发前的1990年的2倍多;山东沂源县土门镇不到10年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收入550多万元。许多地方感到,在众多的扶贫方式中,旅游扶贫的效益是最好的之一。

2.带来了综合性的社会效益

旅游扶贫给各地带来了普遍的、巨大的综合性社会效益。一是带动了相关各业,促进了县乡经济的发展。据不同地区的统计,旅游扶贫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可以达到1∶9、1∶10,甚至1∶20,即如果旅游门票收入为1元钱,所产生的带动效益就是9元、10元、20元,使交通、通信、饮食、商业、娱乐等相关各业也大受其益。二是促进了当地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观。不少地方反映,旅游扶贫不仅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变,也开阔了当地领导干部发展经济的思路,这种影响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是十分有利的。三是促进了当地的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前来观光、开会的人多了,信息渠道开阔了,许多地方明显感到,自实施旅游开发以后,招商引资容易多了,合资企业增加了。四是促进当地整体形象的改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县的城市建设,市区街道、绿化卫生、文体设施等都有了很大改观,一些地方被评为“卫生城市”、“绿化城市”、“精神文明城市”,原有的一些景区被评为了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景区。

3.引起了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投入

旅游开发扶贫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以后,引起了各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如海南、河北在本省人大批准的旅游管理条例中,都明确提出重点扶持民族自治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许多地方政府在旅游扶贫取得实效以后,把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扶持变成了更为主动的行动,不但结合当地实际给旅游业定了位,列为积极支持、重点发展的产业,而且成立了较高层次和有权威的管理机构,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可见,由旅游开发扶贫所带来的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远比旅游部门自身呼吁重视旅游业更为有力、更为深入。正因如此,我国旅游生产力的布局在“八五”期间明显地由大中城市和重要景区,开始向中小城镇和基层转移。旅游业发展出现的这种新形势,有利于我国旅游经济在“九五”期间、乃至下个世纪的持续快速发展。

4.赋予了旅游部门更重的行业管理任务

“九五”期间,旅游扶贫工作将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旅游扶贫纳入“九五”的重要工作议程,明确提出“加强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贯彻去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于1996年10月在张家界召开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旅游开发扶贫工作。1997年4月李鹏总理在太亚旅游协会年会(PATA年会)的致词中,宣布的中国政府今后将采取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五项措施之一,就是“重视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发展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相信,“九五”期间,旅游扶贫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标签:;  ;  ;  

旅游扶贫初探_旅游扶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