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主题的一部长篇巨著--解读当前的“红蜘蛛”浪潮_红蜘蛛论文

反腐败主题的一部长篇巨著--解读当前的“红蜘蛛”浪潮_红蜘蛛论文

反腐题材的长篇力作——读流波著《红蜘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红蜘蛛论文,力作论文,长篇论文,题材论文,读流波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自一位普通警官作家之手的长篇小说《红蜘蛛》刚一问世,便引起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并在文学评论界产生强烈反响。它整体的强烈的思想倾向,它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它独特的构思技巧,抓住了每一位读者。拿起它,你就想一气将它读完,它仿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将你自觉带入书中的世界,你看到的不是离你遥远的幻影,而是你经历过感受过的生活,你熟悉的人物,甚至就是你,你自己的经历,你生活的环境,你经历的时代。这正是《红蜘蛛》不同凡响之处。

也许是近年来出版的长篇小说无病呻吟的太多,软弱无力胡乱编造的太多,虚无缥缈离现实生活过远的太多,《红蜘蛛》一出现,便像沙漠中闪烁夺目的黄金,它的特色异常鲜明。长篇小说最可怕的是在读者与现实之间制造一堵虚假的墙,《红蜘蛛》没有这堵墙,它的生命首先是真实,它对生活原生态真实而生动的展示与描绘,使它步入了通向文学殿堂的成功之路。作者以火热的激情,正义的愤怒,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社会的腐败现象,将现实生活的美与丑、善与恶解剖给人看。它向读者讲述了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转轨初期桃花岛市怵目惊心的经济犯罪现实,有权有势的孔燕飞、尚建设、杨行四等怎样勾结境内外不法商人走私香烟、汽车、摩托车、黄金,牟取巨额暴利,损公肥私。这一犯罪团伙,之所以能够一再得手,靠的是市委书记马瑞迢这一巨大的保护伞,腐败势力在桃花岛市最高领导人的庇护下,疯狂至极。约翰·斯坦倍克认为,作家“为了人类进步而有责任把我们的阴郁噩梦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但是,作家也应当有崇高理想,有坚强信念,相信“人类有臻于完美的能力”。作者长期在公安战线工作,对各种形式的犯罪了如指掌,对自己的战友们的心灵世界和卓越功绩更是了然于心,这种丰厚的生活积累,使作品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红蜘蛛》在冷酷无情地揭露和鞭挞腐败势力的同时,又热情、真诚地将公安、新闻、纪检战线的优秀代表牟子民、牟哞、陈长虹等为捍卫正义,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所作的不懈努力和牺牲精神呈现于读者面前。当孔燕飞、尚建设、杨行四、马瑞迢等被绳之以法的时候,你不能不觉得这是历史的必然。《红蜘蛛》对现实的解剖无疑是异常犀利的,它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直面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障碍和矛盾,一针见血地撕开了“红蜘蛛”的面皮,敲响了时代的警钟。

“红蜘蛛”在作品中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红蜘蛛”是一种棉花害虫,体积很小,“初发生时往往不易被察觉,一旦发现则已经相当严重”。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们党内也发生了类似红蜘蛛般的腐败分子,他们搞得很隐蔽,为非作歹十分诡秘。这种红蜘蛛远比棉花上、麻类、豆类、花生类农作物上的红蜘蛛危害大得多,不可低估他们的腐蚀作用,也应该下决心防治一下的。”“是的,是该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类似红蜘蛛的害虫滋生了……不然,我们的这个党,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就会被他们给葬送了。”赃官马瑞迢正是在慷慨陈词作防治红蜘蛛报告时被逮捕法办的。《红蜘蛛》在让读者感知、认识这场斗争严峻、冷酷的同时,也触摸到了这个时代最强烈、最具生命力的脉搏和鲜红的血液。

着力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通过展现人物性格成长或发展的历史,来深化主题,是《红蜘蛛》遵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原则所作的又一努力。桃花岛市的几次重大走私案都与孔燕飞、尚建设、杨行四有关,这个犯罪团伙中的核心人物是孔燕飞。孔燕飞是市委书记马瑞迢的老婆,文委主任,她是通过跳舞认识马瑞迢,直至与“老马”跳到一个被窝里。用马瑞迢的话来说,她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安分的人。她好出风头,好“参政”、“议政”,借助马瑞迢这张王牌,构筑她自己的势力。换句话说,她是个口蜜腹剑,好话说尽,坏事干绝的人。没有她,拉达车和摩托车走私案成不了;没有她,尚建设下不了决心杀死艾蒿;没有她,马瑞迢不会毁灭得那么快……那么,孔燕飞何以如此热衷于走私,甚至拿性命作赌注,铤而走险呢?是疯狂的欲望和对金钱的崇拜在作崇。孔燕飞在骨子里是一个信奉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一个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自私透顶的人,她的世界观人生观里的核心就是金钱至上,她人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到美国去享受快乐。孔燕飞这样想:“……在大陆,智商不高但有背景又有胆略的人照样可以赚钱,因为你可以钻政策的空子,说穿了,就是个人赚国家或集体的钱。你政治上没靠山就投机赚钱,找靠山找路子。有靠山有势力就凭胆子……中国还没有市场或者说刚有市场,就看怎么个赚法了……”她有多么好的条件哟,她才四十岁,“不大干一场更待何时!?”有一次,为了取得马瑞迢的支持,她说:“瑞迢,我想做点生意,趁政策允许,也趁你还在位上有那个影响,我做个一两笔,挣它个几百万,存起来,以防将来。我保证考虑成熟一些,尽力做到万无一失,我不需要你出面,只要你能理解我,从精神上给我点支持,我决不会给你添麻烦。”她说得多么好听,当她郎铛入狱时,为了减轻罪责,她竟说:“我一无职,二无权,三没资金,谁买我的账……我做的那些贷款走私的事,哪一件没有书记拍板都不可能办成……老马是书记,家里家外大小事都是他说了算……”难怪马瑞迢听了这些话后,心里狠狠地骂着:“孔燕飞,孔燕飞呀,你这个厚颜无耻的臭女人,为了开脱自己换得苟活,居然出卖他人,出卖自己的良心,上天不会饶过你!”孔燕飞在为实现自己的美梦而奋斗的同时,完成了她腐化、堕落、疯狂的性格发展历程,也完成了修筑埋葬她自己的那个坟墓的过程。

《红蜘蛛》对人物性格的剖析既避免了机械式的说教,又摒弃了自然主义的随意涂抹。省委王副书记三进桃花岛市就比较典型。刚来时给人的印象是和蔼随和,可他临行前的讲话以古喻今,睿智机警,含有深刻哲理,显示出高度的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理论素质,也显露出他“含而不露”的锋芒、他的原则性。第二次来桃花岛市时,他表现出对老同事马瑞迢的信任、关心和爱护,也看出了他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他第三次来时,马瑞迢成了阶下囚,他对桃花岛市市委班子的评议和探望马瑞迢时的痛苦心情,充分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党性与人情的冲突,以及战胜自我的境界。作者落在省委王副书记身上的笔墨并不多,但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形象却栩栩如生。

一部长篇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并无多大的独创性,都是人们似曾相识的,但将这些事件、人物如此紧密自然地组织在一起,就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整体效果。显示出作者有很强的艺术整合力。作品跳出了就案写案、就事件写事件的公安题材写实旧套,透过案件和事件来看人生,来剖析社会,来塑造人物,来挖掘深层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艾萨克·辛格认为,小说必须叙述故事,而小说家则首先应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大师。一部读者读不下去的长篇小说,无论表现怎样深邃的主题,都不能说是一部好作品。拿起《红蜘蛛》你就放不下,深邃的思想潜藏在曲折感人的故事里,孕育在人物活动的情节中,包含在无数的细节和流畅、优美的文字中。作品开篇便将市姐艾蒿被杀案推到读者面前,令人紧张,令人急欲知道尚建设杀死艾蒿的真实背景,以及此案能否被侦破等等。这种悬念在许多作品中都被使用过。《红蜘蛛》独辟蹊径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笔墨的重点放在对此案的侦破上,而是放在了展示人物的历史和性格上,将艾蒿的历史和尚建设的历史交合在处于改革开放内引外联热潮中的桃花岛市。艾蒿不仅是引出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她本人也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个从纯朴的农村走向城市的美丽少女,是一个受到熏染、玷污、迫害,走向堕落最后毁灭的农村少女的典型形象。她独特的忧郁、迷惘、感伤,对爱情的追怀和逆来顺受等,形成她鲜明的个性色彩。作品由此勾画出时代的背景,引出一系列有关走私、打私的重大事件和一些更重要的人物。至此,读者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决不是写一桩案子,艾蒿被杀案只是一个引子,只是这部长篇小说结构人物和情节的线索,而这个案子又与作品要表现和反映的主题密不可分。

就在作品接近尾声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而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在决定是否由夏仁义担任桃花岛市市委书记的问题上,出现了新的分歧。市长吴大遒持反对意见,不无道理,夏仁义是一个有“前科”的领导干部,尽管他并无原则性的大问题,但他圆滑而又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也许更能说明这个人物的危险和狡诈。但奇怪的是,桃花岛市的几个局长,竟找到省委王副书记“毫不掩饰地当着夏仁义的面推荐夏仁义当市委书记”,省委竟也收到了不少类似的群众来信。就在夏仁义代理桃花岛市市委书记不久,《桃花岛报》刊登了一篇《警惕,红蜘蛛》的署名文章,这种“巧合”不能不令人深思。在即将召开的党代会上,夏仁义能否担任桃花岛市市委书记,是作品留给读者的又一个悬念,也为《红蜘蛛》划上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句号。

当然,《红蜘蛛》在艺术上还存在瑕疵,比如有的细节还欠推敲,个别章节的语言还不够精炼,重要人物尚建设还缺少内心世界的挖掘和性格发展的脉络……所有这些,都是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需要克服的。但是,瑕玷无法掩白圭,《红蜘蛛》终究是一部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深湛的思想性的长篇佳构。

标签:;  ;  ;  

反腐败主题的一部长篇巨著--解读当前的“红蜘蛛”浪潮_红蜘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