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研究论文_杨毓碧

杨毓碧

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贵州贵阳 55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6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手足口病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患儿

【中图分类号】R2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69-01

手足口病通过空气和唾液传播肠道病毒的一种传染病,有20多种肠道疾病都会引发手足口病,临床上多见柯萨奇A16与EV71型。手足口病多发夏秋两季,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容易受到传染,在手、足和口腔等处出现皮疹和疱疹,有些患儿还会合并心肌炎或肺水肿等并发症,病情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患儿死亡[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均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后,疗效理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患儿年龄0.3~10岁,平均年龄(3.5±2.2)岁;有26例患儿在2岁以上,有30例患儿在3~6岁,有10例患儿在6岁以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6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所选66例患儿均为急性起病,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在疱疹周围出现炎性红晕,有些患儿出现皮疹、疱疹性咽峡炎并合并咳嗽及流涕等特征,符合我国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排除了脑膜炎和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患儿[2]。

1.3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指导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监测患儿体温、保持患儿卫生等。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全方面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心理护理:患儿处于医院陌生环境中,再加上口腔疱疹过于疼痛,多会产生恐惧和紧张等情绪变化,不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而亲切的和患儿沟通,稳定患儿情绪,可以顺利开展护理工作。同时,及时安慰患儿家属,消除患儿家属的恐慌心理,利于患儿康复。②消毒护理。将患儿安置在温湿度合适病房,每日以紫外线对病房消毒,限制随意出入,要求固定家属护理患儿,对患儿应用过非一次性的仪器都要及时消毒处理。③皮肤护理。及时为患儿洗澡和更换衣服,患儿皮疹位置要以柔软毛巾轻轻擦洗,避免皮肤发生破损,为患儿剪指甲,避免患儿将皮疹抓破。对已出现疱疹破裂患儿,要为患处涂抹康复新液[3]。④口腔护理。患儿口腔疱疹要加强护理,既能减轻患儿疼痛,还能利于疱疹的愈合,防止出现继发感染。患儿吃饭前后都要以温水漱口,如果患儿年龄过小,就要以棉签沾生理盐水在口腔轻轻涂抹,防止发生感染;大一些的患儿可以口含西瓜霜含片预防感染。⑤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多准备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为患儿提供营养需求,例如:牛奶、鸡蛋等。由于患儿口腔有疱疹,所以,患儿要选择半流质的食物,而且不宜过咸或酸,防止对疱疹过于刺激。如果患儿拒食,要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保持患儿体内的水分与电解质。观察患儿如果出现便秘,就要给予开塞露及时通便,利于患儿肠道病毒的排出。⑥体温护理。患儿体温过高时,可以选择物理降温的方法,为患儿以温水擦洗或减少被褥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多饮水,一旦体温超过38.5℃以上,就要应用药物降温,如果体温迅速上升,说明病情已经加重,要及时上报医生处理,为患儿以冰帽冰毯进行降温,将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再进行对症治疗[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s)

3 结论

世界各国都出现过小儿手足口病流行事件。据统计,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是柯萨奇A16与EV71型病毒,而病毒传播主要途径是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儿口腔唾液,身体接触等,都会使病毒传播和寄生,感染对象多为儿童。当病情发作时,患儿身体多处部位都会出现溃烂,多发于口腔、手部、足部,病情发展严重时,患儿会合并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多种并发症。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极高的感染性,严重时会导致患儿死亡,而此病在临床治疗中并没有特效药物,在常规治疗过程中,通过细致的护理,控制好消毒和护理管理,才能减少感染和死亡率。可见,临床护理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具有重要的作用[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后,通过心理护理、消毒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体温护理等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儿康复,缩短了患儿手足口病情况的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凤香,王玉贞,高萍,等.57 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39.

[2]林春齐.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4033.

[3]王俊秀.320 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617-618.

[4]王宏,蔚淑玉.6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观察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97-198.

[5]张艳丽,张晓英.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与消毒隔离[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5(7):80.

论文作者:杨毓碧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  ;  ;  ;  ;  ;  ;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研究论文_杨毓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