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杜丽佳

杜丽佳

(西平县中医院血液净化室;河南驻马店 463900)

【摘要】目的 探究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舒适度上高于对照组,而血透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施行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应用

血液净化是治疗尿毒症、高血钾、急性肾衰竭、肺水肿心衰、急性中毒、急性胰腺炎、多脏器衰竭等病症的常用手段,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其临床治疗体系中包含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连续行血液净化等多个项目,能够让患者内环境趋于稳定,改善患者额的生存质量[1]。血液净化疗程较长,且患者多病情危急,对于临床护理需求较大,实施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此次试验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应用了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反响甚好,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6例。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6:20,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4岁、76岁,中位数年龄(45.12±7.85)岁;血液透析时间为5至23个月,平均时间为(14.21±2.35)个月;②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7:19,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2岁、75岁,中位数年龄(45.50±7.17)岁;血液透析时间为4至23个月,平均时间为(13.80±2.43)个月。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从基本资料上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研究对比的价值。此次试验计划上交至医学伦理委员会后,通过审批,并在其监理下进行,患者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在外[2]。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由当值护理人员负责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护理事宜,严格执行护理工作标准,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将异常信息及时反馈给医师,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观察组施行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具体方案如下:①明晰首次透析负责制的具体内容。成立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操作机制和规章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内容,指导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专业医疗指导,加强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干预及运动干预;②制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的工作流程。指定一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血液透析患者在我院治疗时的护理事宜,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状况及既往病史,接收患者前,先准备好医疗器械和药品,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根据已知信息做好透析准备工作,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具体流程和注意实现,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联合家属予以患者鼓励,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定期电话随访或入户指导;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在现行血液净化中心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依据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人员准入制度及层次核心能力考核机制,定期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专家学术讲座,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或者是邀请一线临床护士,与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及护理业务能力,同时,分批次派遣护理人员到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提升其综合护理素质,并且提升护理人员与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的协作能力。

1.3判定标准

采用自制临床护理服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舒适度,记录两组护理期间血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计算百分比[3]。对比上述护理指标,评价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百分率(%),组间对比方式为χ2检验,若计算得到P<0.05的结果,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舒适度上高于对照组,而血透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净化中心是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科室,接收的多为危急重症患者,需要依靠血液净化等肾脏替代方法延长生存年限,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毒性分子累计、低钠血症、血栓形成等风险事件的概率较高,因此必须加强护理干预[4-5]。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是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一种新的尝试,具有以下优势:①明晰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将患者护理职责具体到个人,避免了资源浪费现象,消除了护理隐患;②在标准化护理服务的同时,为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空间,专职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了解其需求并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③全面的培训学习,为护理人员学习新型护理理念、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提供了途径,让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可不断提升[6]。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舒适度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而血透综合征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施行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洁,郭宁宁,黑小杰.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及对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269-270.

[2]郭宇,刘萍,张婷,李桂荣.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4):117-119.

[3]刘岚.血液净化中心股静脉置管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03):350-352.

[4]张华明,刘俊微,赵亚娟,马宇铭,姚红宇.预防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全科护理,2015,13(27):2751-2753.

[5]宋利,全梓林,陈新红,许德珍,陈诚,符霞.质量控制图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1):12-13.

[6]梁新蕊,徐庆华,赵君花,丁琳,苏红.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04):350-352.

论文作者:杜丽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杜丽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