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教学设计综述_能源论文

“能源概述”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能源概述”一节,概念较新而抽象,专业名词术语较多。学生对有关知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与实际接触较少,要在很短的学时内,让学生理清、掌握,确有一定难度。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实施教学。

一、从内涵入手,抓住本质

课文上说:“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可见,能源是物质或物质的运动,必须能够提供能量。能量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即物质做功的能力。因做功运动方式不同,能量表现出诸多形式。有有形的位移,即物质的运动而产生了机械能等;有看似无形的反应,即物质本身在一定条件下的质变而产生了热能等。

二、对外延辨析,把握范围

从能源概念的外延分析,我们至少应从两个角度来挖掘。

1、能源是能量的载体,但这种载体分静、动两种情形。 它可表现为物质本身,如能产生热能的煤、石油、天然气,能产生核能的铀;还可表现在物质运动的过程,如下落时产生机械能的水,带动电机而产生电能的流动的风等。

2、能源源于自然界,但不等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能源与自然资源联系十分紧密,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范畴,经过加工转换后的能源最初也来源于自然资源;但二者也有区别。下图说明能源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关系。

在明白上述两点之后,我们可以按课文介绍将能源分类,这是对能源概念的进一步理顺。

三、用表格归类,形成体系

课文从四种角度对能源进行了分类。为了避免在讲解中对具体能源多次重复而节约时间,为了对各种具体能源归类清晰准确而形成体系,我们可以按下表对各种具体能源归类定位。

课文中各种能源归类表

按利用技术状况分常规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

生物能

海洋能(波浪能)

按 一 按 第一类(来自太

发电的风能、太阳

能成 能、自然沼气

量 次 因 阳辐射)

非再生 煤、石油、天

的和

然气(煤球)

转 能 来 第二类(来自地 可再生地热

换源 球内部)

非再生核能(原子能)

和 源 分 第三类(来自月 可再生潮汐能

传类 球、太阳对地球

的引力)

非再生

分↑

电能:水电、

风能发电、余热、

按性质分类 ─┘

火电、焦炭、 余能(高温烟气)

二次能源 木炭、蒸汽可燃废气、废蒸

煤气、液化石 气)人工沼气

油、汽油……

对于上表,在教学实施中,按课文四种分类顺序,可通过板书设计或投影重叠来完成。如板书时,先有意留出空间,在分类增加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多横竖线条和相关内容。而有条件制作投影片时,可按照总表的大小,根据四种分类方法制作成四张投影片,边学边叠加,最后成为总表。能用多媒体编程序就更方便了。具体的教学细节,可通过讲解、讨论、录象、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方式和手段不是教学目的,我们通过表格归类的过程,是为了准确理解概念和理清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短时间牢固地掌握知识。所以对各种分类的原则实质要辨析清楚,例举几点。

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在蒸汽机发明之初,煤是当时新能源;内燃机刚开始使用时,石油成为当时新能源。故应让学生建立辩证的历史观点。

教室里的灯光能如果是源于东江水电站,那么它首先是水通过水轮机传递,并把势能转换为动能,再通过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又通过导线传递,最后转换成光能。但这种光能我们仍称为二次能源而不叫四次能源。这就是说二次能源只看是否经过了加工转换,不管转换多少次。转换是能源形式发生性质的变化,传递是通过介体或介体的运动来实现能源的能量位移或助成能源形式发生变化。

波浪能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归属于什么?波浪是风力作用造成的,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可见其应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我们还可以联系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得出水能、生物能、自然沼气等同样的结论。

在上述前提下,学习“利用能源的重要性”也就很容易了。

通过以上概念剖析、表格归类教学,我们不但可以达到弄清能源概念实质、掌握知识的目的,还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标签:;  ;  

能源教学设计综述_能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