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一种基于人性的教育声音论文

正面管教:一种基于人性的教育声音

魏 青

摘 要 】正面管教从正面的树人视角,遵循人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富有生命力和人情味的教育理念。基于儿童心理正面管教的实施路径包括:积极而不消极,正面而不负面;鼓励而非表扬,启发而不说教;常态而非刻意,常识而不僭越。在实施正面管教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呵护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因材施教,并将尊重和关爱融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之中。

关键词 】正面管教;积极;鼓励;启发式

一、正面管教:对“主观赏识”教育的理性匡正

在我国中小学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主观意识强、教育方法过于传统单一的现象,赏识教育的效力无法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换言之,这种状态下的所谓“赏识教育”,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很多时候违背了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启发为策略、以鼓励为引领,尊重人性,关照生命成长,在学生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正面管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正面管教践行的基石。

大数据风险控制是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提示和风险控制,其核心方法是通过对相似群体的数据分析,利用成熟的数据模型进行用户违约率计算,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风险控制具有数据维度大、时效性强、结果精准的优点。风险控制主要从数据源头出发,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操作,提取数据特征,运用多种算法比较得出最优的风险控制模型,得出普适性、稳定性、准确性较高的信用评级体系,并将其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中[5]。大数据风险控制的数据源主要包括1)互联网数据,如访问者的IP地址、网络行为数据、信用数据等;2)用户授权信息,如信用卡数据等;3)第三方数据,如合作机构数据等。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基于这一理论,不同的儿童天生有不同的特定素质。正面管教主张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闪光点,不论儿童哪一种类型的智能突出,都要对其实力进行客观评价,不吝啬赏识,从而推动他们朝着自己喜欢的、正确的、稳定的方向发展。

本系统采用自动漫游整个样板房所在外部区域环境的方式,以让客户体验更为真实的居住周边环境,然后由操作的用户自行控制跟随角色在系统中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细节。在交互漫游的过程中使客户真实感受到样板间内部的状况、交通状况以及社区日常行为状况。实现系统中模拟角色在环境中自主漫游的关键技术就是AI 自动寻路。

2.需要层次理论:正面管教推进的支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一共有5个阶段,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正面管教倾向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呵护儿童自尊、自我认可的心理需求,遵循其自我发展的轨道。

1.鼓励而非表扬。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类对自身行为成败的解释可以归纳为6个原因,分别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如他人协助等)。从正面管教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儿童行为成败的归因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的,对天赋能力超群或后天努力程度惊人的儿童表示高度认可,对需要教育者“拉一把”的儿童,也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程介绍的高分子材料种类较多、来源丰富、性质各异、应用广泛,与药剂学联系紧密。授课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比归纳总结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异同点,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与前修课程药剂学紧密结合,加强实例介绍,令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

二、基于儿童心理的正面管教的基本路径

(一)积极、正面——坚定正面管教的方向

1.积极而不消极。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教师在开展教育的工作中,对学生的期望程度与学生日常表现呈正相关。如果教师在潜意识里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学生往往会产生积极回应;反之,学生表现则越来越差。每名学生都渴望被发现、被关注、被赏识,这时候如果教师积极应对,结合学生需求构建合乎实际的期望网络,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激励教育链条,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正面管教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会听”,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主动获取学生的信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活动;另一方面要做到“听懂”,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全面、细致了解学生反映的信息,及时对学生的诉求作出反应,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积极体验他们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理解、被认同的。

表扬是有条件的,鼓励是无条件的,鼓励能让学生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与“他们是怎样的人”不是一回事,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受到不加评判的珍惜。鼓励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发掘潜力。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时给予赞赏,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会充满前进的动力。鼓励并非一味地表扬,并非没有原则地夸奖,而是一种适可而止的引导、恰如其分的点拨。教师可以运用鼓励的方法,无形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感受教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在正面管教中,还要把握界限,做到不盲目鼓励、盲目表扬,防止学生出现迷失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具体见下页表2。

人才培养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避免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校期间,以学期为阶段对学生的实践、管理、个人能力进行分段式培养,避免突击式、短期外出游玩式的实践考察活动。每个单独的学期进行实践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课程体系的设置由浅入深,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每一个学期结束后都有明显提升。建立系统的实习计划和渐进式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符合学校的地理位置特征,避免千校一面、开设课程重叠化,突出区域特征,形成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加大选修课力度,丰富多样、层次明晰的选课设置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正面管教要求教师用正面的态度回应学生的期望,用包容的心态体验学生的感受,用敏锐的眼光察觉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经常遭受鄙视,内心非常敏感,尤其需要被温暖对待。所以,教师要结合个体特点,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帮助学生,让他们接收到教师传递的关爱和期望,真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2.正面而不负面。

以学生与教师顶嘴为例,谈谈何为“正面而不负面”,见表1。

表1 不同应对方式产生的效果

(二)鼓励、坚定——遵循正面管教的方法

3.归因理论:正面管教前行的保障。

RESRAD-BIOTA广泛应用于美国能源部的部门和项目,以及美国多个洲的环保部门。同时,该软件还用于IAEA的EMRAS项目中各种软件在不同场景中的对比研究中。

许多教师对“积极”抱有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对学生“积极”就是取悦学生。“积极”意味着既尊重学生,也尊重自己。娇惯并不是尊重,不让学生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学生,它剥夺了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学生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学生,如“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相信学生能够经得起挫折并由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就是积极而不消极。

表2 表扬和鼓励的区别

很多时候,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数落学生的不是,开展长篇大论的说教,却忽略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正面管教来说,要重点在启发学生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发现、设置一些“偶然”事件,通过这些合乎常理、贴合实际的事件启发学生自悟。这些事件应尽量易于动人、具有启发意义,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微小的动作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我成长。

2.启发而不说教。

采用样方调查法,在4种林分类型中分别设置5个2 m×2 m小样方,调查和记录每种灌木和草本层,以及植物种类、高度、地径、数量和覆盖度[2]。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包括:你当时想要表达什么?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情的发生?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启发式问题要求教师:(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对学生的回答预设了答案,让他们做选择题,就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2)心平气和地解决。如果教师和学生中有任何一方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双方情绪稳定再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3)发自内心地提问。启发式问题要由衷而问,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同情和接纳。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是商务印书馆创立时的宗旨,亦是商务公司秉承之精神,在其看来,以印刷为手段做好文化传承之工作,以新的技术与发展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确是一份社会担当之所在。

(三)常态、常识——保持正面管教的习惯

1.常态而非刻意。

教师在正面管教教育中要达到的境界,应该是从容、自然、客观、有针对性地赏识学生,而非刻意哄让、纵容他们。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自身切实发生的改变出发,经常性地对这些良性变化予以鼓励,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认可所在。如果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突兀、盲目、笼统地进行表扬,反而会适得其反。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教师不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如何,永远是开口表扬,并且总是“非常好”“太棒了”之类的空话、套话,不仅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时间一长反而打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刻意的夸赞脱离了实际,没有让学生真正认可和接受,不能有效地将教师的认可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应常态化地看到学生的优点,注重长期性和反复性,通过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恰如其分的赏识教育,让学生长期磨砺、反复提高,在全面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推动人格、道德品质等方面共同进步。

2.常识而不僭越。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阶段,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为此,要把“引导”作为正面管教的基本原则,认真总结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和习惯差异,分门别类地开展教育工作。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我能行”的理念,不“僭越”他们的成长,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朝着积极、成功的方向发展,坚定学生的信念,并以此作为赏识学生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特别是对于潜能生,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主动求变,让主动发展成为他们成长的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24-0056-03

作者简介 】魏青,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江苏淮安,223001)教师,一级教师。

标签:;  ;  ;  ;  ;  

正面管教:一种基于人性的教育声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