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形象的塑造_中国形象论文

论中国形象的塑造_中国形象论文

论树立中国形象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形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树立本国形象是各国国际广播的共性

世界各国国际广播发展的历史表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以不惜巨资开办国际广播,都具有明确的战略目的性,那就是树立本国形象,争取世界人心,为本国的内政、外交服务。

美国国会在80年代初期发表的一份官方文件申明,广播是推行外交政策最宝贵的工具。美国历届总统都十分重视对外广播的作用。肯尼迪说,《美国之音》是“政府的一支臂膀”;尼克松说,《美国之音》是“官方政策的发言人”;里根说得更具体,《美国之音》的方针,就是要“向全世界宣传美国制度比共产主义制度优越”。

一向标榜自己具有“独立性”的英国BBC,早在40 年代就明确规定:“在国际冲突中应当表明英国官方的立场”,“BBC的节目安排, 应从维护英国利益着眼”。

美、英等西方大国把国际广播作为推行扩张政策的工具,是昭然若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以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作为自己国际广播宣传的主旨。

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际广播同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国际广播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其任务说是为本国内政、外交服务,树立本国形象,我们的旗帜是鲜明的。

1983年,中共中央在37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外广播要努力为全世界人民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在宣传中准确而鲜明地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广播以为全世界人民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这个鲜明的目的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正是国际广播不断开拓前进的动力所在。

根据国家的性质、历史、现状和发展,中国应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树立中国形象应坚持什么原则?树立中国形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什么?这些问题尚缺少深刻的理论上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二、中国应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向来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而享誉世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从19世纪中叶起,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中国开始衰落,民族备受凌辱,民穷国弱,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经过艰巨、曲折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后46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家。

根据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从远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一般可以概括出四个阶段的形象:历史上文明古国的形象;近代被侵略受欺凌,日趋衰败的形象;20世纪争取民族独立斗争兴起直到胜利的形象;新中国诞生,人民大众真正当家作主,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形象不断增添新的光辉。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我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则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使中国的形象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这集中地表现为“中国活跃起来了”,“经济开始腾飞了”,而且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坚如磐石地“站住了”。到21世纪中叶,当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中国的形象还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这次变化将集中地表现为中华民族以“富强、民主、文明”的崭新形象,“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所述,是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总体形象。对于我们对外广播宣传工作来说,把握总体形象固然必要,而弄清具体形象也很需要。因为只有弄清具体形象,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形象。中国历史上的形象要宣传,但是更主要的是宣传中国当前的形象以及未来的形象。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方向和步骤。对外宣传应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具体形象,报道我们的各项建设成就、事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就此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的形象作一些阐述:

第一,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形象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更加强盛,人民得到实惠。坚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统一的意志,共同的行动,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然而,世界上有些人对此缺乏了解,还有些人“担心我们会收”。因此,要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要把这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第二,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欣欣向荣的形象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经济还比较落后。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发展速度也是优势,它表明我国经济充满活力。全国人民决心“把一个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发达的中国”。因此,全国各地经济都在发展,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努力宣传这种蓬勃向上的经济形势,是树立中国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第三,向世界展示中国安定团结的形象

目前,“中国正处在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闹事就使我们不能安心建设”。现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不已,战乱不休,这很值得鉴戒。因此,举国上下都非常珍惜安定团结的局面,把维护安定团结当作压倒一切的大局来对待。我国所出现的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人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对外广播应作充分报道。

第四,向世界展示中国保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形象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全面发挥,要求我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经常不断地向世界介绍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是正确树立中国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第五,向世界展示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形象

中国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每个民族都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长期受到农奴制度和封建制度以及反动政权的残酷统治,也都遭受到帝国主义的深重的民族压迫。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少数民族人民挣脱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锁链,成了国家的主人翁。他们在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建设自己的家园。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以平等、团结、互助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权利,受到立法和行政上的保障。如今,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水乳交融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崭新的民族关系,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生命力。这些,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第六,向世界展示中国坚决捍卫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形象

实现国家的统一,捍卫领土的完整,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的一项历史任务。经过长期的斗争,原为中国领土后被英国、葡萄牙统治的香港、澳门回归有期,将由中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逆潮流而动,如李登辉等某些人企图搞“一个中国,两个政府”或者“台湾独立”,妄想把台湾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面对这些图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明确申明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坚定不移的立场。只有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一中一台”,反对“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径和任何干涉中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外来势力的捣乱,中国政府都不能坐视不问。在对外广播宣传中,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映政府的这种坚定的立场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第七,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国家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西方反动势力对中国一向采取扼杀、遏制、威胁、制裁的政策,企图迫使中国就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人民从未在帝国主义围攻面前示弱,决不吞服敌对势力给我们制造的苦果。在对外广播宣传中,要敢于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独立自主、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不信邪、不怕鬼的大无畏的形象。

我们要充分宣传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等。在上述外交政策指引下,我国对外的国际合作和经济文化交流工作不断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些方面,也是树立中国形象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树立中国形象应坚持的原则

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准确而鲜明地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可以说是国际广播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应坚持如下原则:

1、坚持全面性的原则

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宣传中国的总体形象,也要宣传中国的具体形象;既要宣传当代的中国,也要宣传历史上的中国;既要宣传辉煌时期的中国,也要介绍衰落时期的中国,同时说明衰落的原因,努力给听众勾画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中国形象。

在宣传当代中国与未来中国形象时,也应特别注意从多方面反映。比如说,我们既要宣传坚持改革开放,也要宣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扬光荣传统;既要宣传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要介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宣传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和优势,也要介绍内地与中西部的进步与发展;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要介绍前进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决心与办法;既要宣传中国不信邪、不怕鬼的勇气,也要宣传中国重视友情、酷爱和平的愿望,等等。要全方位、多侧面地宣传中国。只有这样,才能给听众留下完整的、美好的印象,产生理想的宣传效果。

2、坚持长期性的原则

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一个国家的美好形象,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长期性、持久性的宣传事业,应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决心。

我国创建国际广播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可以说国际广播每时每刻都在为树立中国形象而努力。许多事实证明,已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赢得了大批的听众,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的片面认识,同情、支持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面对的40多亿的外国听众当中,真正了解中国的,依然占少数。把中国作为一个美好形象装进脑海里的听众,更不能估计太多。因此,树立中国形象的任务,依然繁重,依然艰巨,依然长久,需要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任重而道远。

3、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树立中国形象要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一个个专题节目去实现。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是准确树立中国形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要使宣传内容在听众中享有信誉,报道的事实必须做到绝对真实,不能有半点虚假。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广播赢得了广泛的人心。许多听众在来信中称赞我们的广播内容客观公正,真实可信。他们说,西方传媒对中国问题的报道往往存在偏见,甚至故意歪曲,只有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从这些反映中可加强我们对报道真实性的认识,努力做到常抓不懈。

4、坚持进攻性的原则

列宁曾经说过,进攻性是无产阶级宣传的根本原则之一。所谓进攻性,就是在宣传上要打主动仗。我国党和政府制定的在对外宣传中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就是进攻性原则的体现。

“以我为主”,就是以我国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我党和我国政府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坚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等根本问题上,要坚持原则,决不退让;对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有分析、有批判、不盲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随声附和,更不能放弃原则立场。

坚持进攻性的原则,主要表现是要先发制人。听众收听国际广播,都有先听为快的愿望。先发制人,可以产生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效应。我国的国际广播,在这一点上,同其他国际大台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亟待改进。因此,加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进攻性,是改进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坚持进攻性的原则,是树立中国形象,特别是树立中国不信邪、不怕鬼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5、坚持独特性的原则

这里所说的独特性,就是我们的国际广播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风格,使它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给听众一种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他们对我们的国家产生由衷的好感。

独特性的原则,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从宣传内容上体现,那就是要充分地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的事实与成就,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独有的蕴涵。其次,遵循宣传宗旨,我们的国际广播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我们不搞煽动性和颠覆性的宣传,我们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在风格上,我们努力传播友好之声、祥和之音,充分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的、亲切的感情,真心实意地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这些反映独特性原则的环节,若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就会争得越来越多的人心,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在听众心目中,就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鲜明。

四、树立中国形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

多年来,从我国国际广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在树立中国形象的宣传过程中,有两种倾向值得引起注意,并设法加以克服。一种是,在报道体现中国形象的事实时,把成就估计过高,话说得过满,没有留下回旋的余地;另一种是,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所取得的成就估计不足,存在着妄自菲薄的情绪。

第一种倾向的表现特征,一是对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报忧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这种认识在“文革”期间,表现最为突出,因此使宣传报道空话连篇,大话说尽。二是对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缺乏与世界各国作横向比较,估计偏高,说过头话。比如把万吨轮描绘成万吨巨轮,并大放溢美之词,便是例证。三是某些属于行业性和地区性题材的报道,常常喜欢冠以“世界第一”或“中国第一”的定论,不科学、不准确。凡此种种,如果不加防止,不加纠正,久而久之,会使听众产生一种不实之感,影响正确树立中国形象。

第二种倾向,也有几种表现特征,一是对全国形势缺乏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因此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所取得的成就的意义与份量,不能做出正确的估量,宣传中理不直,气不壮。二是自卑自惭和崇洋媚外的思想残余,仍然起着一定的影响。比如,人们不时听到这样的话“人家(指外国)比我们不知强多少倍,我们还去宣传,不让人家笑掉大牙”,便是典型的表现。三是表现在个别人对宣传报道工作的批评不够实事求是,把宣传某些成就指责为是说大话,把报道某些社会进步指责为是自吹自擂,流露出一种妄自菲薄的情绪。这种情绪若蔓延下去,是极为有害的。

标签:;  ;  ;  ;  

论中国形象的塑造_中国形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