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论文_刘春泰

新课改中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论文_刘春泰

刘春泰(山东省烟台招远市第九中学 山东 烟台 265404)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大了对高中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国逐渐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速度,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探究,解析新课改为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困惑,并与读者分享笔者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时收获的心得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226-01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中地理,在新课改的严格要求下,地理教学模式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随着近些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新标准课程已经经过了四年的考验时间,然而因为种种因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并不顺利,在新课改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在下文中解析高中地理新课改开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典型问题,与此同时提出一些关于新课改推进建议。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三、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

四、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出题来评价学生,而且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复习材料中体现了很多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出现了讲新课标地理教材,用旧地理体系题来评价学生的情况。

其实,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体现课程标准的学习框架和步骤,不以现有的教科书为素材,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来命题。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创新,加之高考的趋势是各省自主命题,有可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只要在命题时能把握“度”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在试卷中出现既让学生增长见识又培养能力的题目,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刚刚开始,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论文作者:刘春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中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论文_刘春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