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兰州一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兰州一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金世佩[1]2004年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文中提出本文试图以自己在兰州一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为依托,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教学实践、历史考察等方法,对中学历史课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以及国内外教育家对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和理论。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当前高中历史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 第叁部分:概述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作用。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部分:论述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形式的呈现及实施,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原则等,并以教学中的案例来说明或佐证其中的可行性、合理性。 第五部分:评述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定位。历史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权威,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应向教研型转变,由个体化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 第六部分:论述历史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就教师的作用而言,应是提供阅读材料,注重寻疑设问,加强方法指导,渗透历史意识,体现时代视角等。 第七部分: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反思。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先打破传统,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王英[2]2004年在《兰州市中学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要求,兰州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至今已有3年。通过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问卷调查及收集到的研究性学习资料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1.化学研究性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2.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3.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4.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5.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知识与研究技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评价、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需从学校、教师、学生叁个层面上解决。化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前提;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形式是保障;教师的知识面与研究水平是关键;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获得发展是目标。

宋学锋[3]2003年在《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教育部在2000年3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开设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内陆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基础教育比较薄弱,但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论文通过对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力图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在全省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 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意义和特点。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应该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对教师来讲是一种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始终渗透这种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步形成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 第叁部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要求。从建构主义学习观、主体教育理念、现代课程观、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方面讨论其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国内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和现状。了解了美国、法国、日本、前苏联及我国台湾省、香港地区、大陆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的背景和现状。 第五部分: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本研究对全省二十四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其中五所中学的部分学生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他们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取得了较为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数据进行了分析。 第六部分: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总结及制约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各学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都能因地因时制宜开展;有较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外部因素(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社区条件、家长参与)和内部因素(校长、教师、学生、学校文化、课程管理)两大方面。 第六部分: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分析及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六点对策和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同度。(2)加强培训,转变教育理念。(3)开发课程资源,创造实施条件。(4)完善组织管理,提供实施保障。(5)改进评价制度,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6)改革现行考试制度。

王述华[4]2004年在《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我国示范性高中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活动。文章认为,研究不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不是指学生学习或体验发现过程的简单重复,其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或体验一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人类社会已知的知识,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教育应当使学生成为研究者,或者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研究者一样地去工作、思考和交流。 本文重点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内涵、产生的背景、现代学习理论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意义、我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科学选题与科学评价、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并对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状况进行了以定性为主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用了资料搜集法、个人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图表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地理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究。 通过实证研究,本人认为,当前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应当是教学(不只是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综合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甘肃省地处内陆,是多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滞后,省内各地普通高中的软硬件条件、管理模式、办学环境各不相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也参差不齐。还存在很多不完善和不利于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主客观条件。所以各学校要立足于学校的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在课程安排上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各地方和学校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积累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鲍宇科[5]2019年在《互动教学在高职社会学课堂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改变社会学课程“无能、无为、无用”现状,提升课程影响力,针对高职社会学教学中互动双方存在主体性不平等,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教学内容的编排不利于师生互动等问题提出:确立互动教学理念,凸显互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互动情境,构建互动式教学过程;重新编排适合高职生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不同的互动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焦玉玉[6]2019年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以美国的建立为例》文中提出历史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程的一部分。人教版,被各大学校广泛使用,因为它适应时代与人们的需要,本文将对初中历史人教版新、旧教材进行分析对比,选取世界史部分探索人教版存在的特点,通过对新旧版本的比较,了解到初中历史人教版新旧版本各有优缺点,但新版更为精简、更利于初中生的学习。

窦兴文[7]2019年在《加强思政课程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开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法论意义。这就要求普通高中一定要把思政课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地位和关键课程上去落实,课程建设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孙燕[8]2019年在《众里寻他千百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型课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它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和连续性等原则,这也给活动主题的选择建立了规范和严格的标准。本文从学生兴趣、实际生活、联系学科及学校特色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的问题。

喻承[9]2019年在《科学技术与历史人文交融的课程设计——以3D技术重现古长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本区域内初高中各校CAD教育有显着的提升后,与人文的主题相结合,设计一套可提供跨学科学习过程的课程来将3D技术运用到更广阔的探究领域。通过重现长城,唤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以及保护古建筑的意识。贯彻STS和STEAM理念,课程具有以下创新点:选择新领域;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社会公益价值;活动成果直观、丰富、实用性强;活动形式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意义;可延展性。

赵倩[10]2019年在《“幸福教育”落地:以“雅”立校促发展——北京交大附中分校“小而精美,秀而淡雅”校园文化建设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原为北京市明光中学,2014年7月被当时的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承办,是交大附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分校”。结合交大附中“建一所幸福学校”的办学目标,继承明光中学四十余年发展的文化基因,交大附中分校提出了“小而精美,秀而淡雅”特色文化校园的建设愿景,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立校,以师生幸福为追求”

参考文献:

[1]. 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 金世佩.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2]. 兰州市中学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 王英.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3]. 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宋学锋.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4].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王述华.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互动教学在高职社会学课堂中的应用[J]. 鲍宇科. 教育现代化. 2019

[6].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以美国的建立为例[J]. 焦玉玉.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

[7].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J]. 窦兴文. 甘肃教育. 2019

[8]. 众里寻他千百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几点思考[J]. 孙燕. 好家长. 2019

[9]. 科学技术与历史人文交融的课程设计——以3D技术重现古长城为例[J]. 喻承. 试题与研究. 2019

[10]. “幸福教育”落地:以“雅”立校促发展——北京交大附中分校“小而精美,秀而淡雅”校园文化建设纪实[J]. 赵倩. 教育家. 2019

标签:;  ;  ;  ;  

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兰州一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