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爱立信的“撤退”_市场营销论文

学习爱立信的“撤退”_市场营销论文

学学爱立信的“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立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瑞典爱立信公司1月26日宣布,决定对其产品结构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不再经营手机生产业务。但爱立信公司仍将保持其手机品牌,并将负责手机的技术设计和市场营销业务。

专家分析说,爱立信之所以调整,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手机市场的竞争其实也是技术含量的竞争,目前几大生产厂家的技术拼争基本上属于传统技术领域,而手机技术的发展正面临一次新的突破,未来支持无线上网和图像传输的手机将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爱立信不但比其他厂家更早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不惜牺牲传统技术市场,在行动上最早介入到新的市场竞争中。爱立信高层管理人员认为,从现有手机生产上脱身,就可以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做更大的投入,争取在将来的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可以说爱立信的“退”是决策层的高瞻远瞩做出的,表面看来似乎令人费解,而仔细分析这种“退”,又不失为以退为进的一招好棋。爱立信这一“退”,实际上并未停止手机生产,更未放弃手机市场,只是换了生产方式而已。爱立信这一“退”,使其今后在全球的直接投资将集中在基础研发、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及与用户一起开发网络解决方案等方面。爱立信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和推广产业供应链的公司,其此次的“退”也是理顺的“链条”的一个步骤。

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就缺乏退出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不能退出市场。我们的企业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退出机制并没有相应建立起来,新企业不断新生,而老的、严重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却还在苦苦支撑,有些企业基至变成了一种空壳也不愿意退出市场,就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证券公司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退出,ST郑百文就该死不死。二是企业的人员不能退出。多少年来,我们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固定的关系,员工进入企业就永远是企业的人,企业轻易不能辞退员工,企业办社会现象仍十分突出,造成了职工的收入水平低下。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如何,企业都要一直养着员工。同时企业管理者也不能退出企业的领导岗位,这种弊端抑制了企业活力和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发展。三是企业的产品不能退出市场。有些企业因为产品问题越生产越亏损、越积压,但企业却不能主动使产品退出市场。这种状况形成了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大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并不是在市场经济下建立起来的,企业的市场意识比较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多数企业未能按照市场要求选择发展或退出。二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仍运用行政手段牵制企业。一些企业即使应该退出市场,也往往被政府左右,或拉郎配,或重组等。三是企业的体制制约企业优胜劣汰。目前,很多企业多是国有和国有控股、集体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所以企业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四是企业退出和准入缺乏法制规范。我国在经济法制建设上,缺乏规范企业退出的条款。企业没有良好的退出机制,该退出不退出,谁准入不能准入,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一个行业的发展。实际上,企业科学退出,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如企业全部退出,可以促进同类企业的发展;企业部分退出可以以退为进,收拢拳头;而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退出,则可以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管理能力。

标签:;  ;  

学习爱立信的“撤退”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