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教学不应陷入“复杂性”的误区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词汇教学不应陷入“复杂性”的误区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单词教学不应步入“复杂化”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应论文,单词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单词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单词教学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这是单词教学发展值得可喜的事。但同时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单词教学过于复杂化。具体在以下方面出现了误区(本文所涉及的教材都是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

一、情境创设不应复杂化

案例1:教师在教学hot时,先用PPT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来到一个活动地,然后让学生跟老师做活动:jump,jump,jump;run,run;run,fish,fish,fish,然后引导学生边唱歌“If you happy”边做动作,在较大量的活动后,问学生Are you hot?然后引出新词hot并教学,整个过程大约花了近4分钟。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给学生一种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这是当前英语教学所提倡的,但正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教师们往往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情境的创设上,如案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和活动,学生很容易在情境中感知体验hot,但问题是情境创设的过程花时太多,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多个情境的创设,势必占用了学生语言训练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应简约有效,解放时间让学生语言实践交流。教学时要压缩情境创设过程,采用最省时、快捷、有效的方式引出新知。另外,在情境创设时尽量创设综合性的大情境,减少情境总量,提高情境利用率,围绕一个大情境,引出不同的新知,引出多个单词。如果情境太多,也就意味着教学环节增多,使过渡生硬或跳跃,影响教学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二、知识过渡不应复杂化

案例2:教师在教学1A Unit 8 Follow me时,为引出eye这个新词时,教师用PPT呈现一句话:We can use ______ see something.然后说Guess.What is it?课堂顿时冷场,学生无语。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过渡到新知时总是想着用不同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但过渡时,采用学生能明白的方法才能有效,像案例中,运用阅读语句来过渡到新词,这的确是个好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问题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读不懂这句话,这个过渡对于他们来说太复杂了——从未知推出新知,学生自然失语,这样的过渡是人为地给学生制造理解困惑,还不如直接用图片呈现。

教学过渡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过渡的方式都要尽量使学生能理解,这样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安全感,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轻松,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三、旧知处理不应复杂化

案例3:某教师在教学6A Unit 6 Holidays的B部分的节日时,将所有单词作为新授内容来教;结果教学时间不够,思路不够清楚,学生对Mid-Autumn festival等词读不准,掌握不扎实。

《牛津小学英语》B部分的词汇大多是以“类”的形式呈现的,有些词虽然出现在B部分,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过了,如Halloween,Children's Day,National Day,May Day,在这里只是复习呈现,是一种类的集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类,因此在教时,不应将其作为新授来教,而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学习Mid-Autumn Festival,Drag on Boat Festival,Spring Festival这些较难的节日和C部分句型。

教师对教材的编排体系要有整体的认识,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师对相关知识分别在哪个年级段学过,学到什么程度,要进行梳理和整合,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效巩固旧知,同时运用旧知迁移新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四、知识迁移不应复杂化

案例4:某教师在教学stove时,PPT先出示已学第一组单词study,student(“st”是红色字体),意在让学生感受“st”的发音,然后出示第二组单词open,close(“o”是红色字体),让学生感受“o”的发音,最后引导学生学习stove并正音。

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准单词stove,通过引用学生的旧知,实现有效的迁移,但关键是学生真的能实现迁移吗?小学没有正规系统地学习过音标,教材上也没出现过音标,所以对于单词中具体某个字母的发音不是很清楚,加上读一遍,一带而过,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不清楚的。另外,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像这样教,学生的注意点就有两处——“st”和“o”的发音,反而扰乱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注意力分散,延长思维过程,复杂迁移,不利于学生自我构建。其实stove这个词,学生可能会错读是“o”的发音,所以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将正音重点放在“o”,而“st”学生一般不会读错,所以也就没必要迁移。因此,教学时要将复杂的东西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五、知识拓展不应复杂化

案例5:教师在教学skateboard时,教师拓展出示了相同构词方式的词:blackboard,hairdryer,homework,housework,handkey,everywhere,brainstorm,snowfall等词。

单词教学时,适当的拓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如案例中,把相同构词方法的词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构词法,并以类的形态加深记忆。但笔者认为,拓展应有度,特别是要考虑学生的旧知和学习能力。拓展到blackboard,hairdryer,homework,housework,handkey,学生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很容易识记。但把单词拓展到brainstorm,snowfall,显然已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教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反而占用了学生的时间,扰乱了学生的思维,降低教学效果。

六、教学手段不应复杂化

案例6:某教师在教学5A Unit 8 At a camping trip的B部分单词时,对6个单词stove,telescope,pot,blanket,towel,tin-open教学时运用了实物、看图、看动画、听录音对话、阅读、做练习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并结合chant,sing the song,guessing game,riddles等方式进行操练,结果反馈时学生不会读,不会说,到下课时教学内容没完成。

这位教师的教学似乎形式多样,课堂较热闹,内容较丰富。但从反馈上我们看得出这堂课是失败的——学生不会输出,教学目标未达成。其原因就在于教学手段过于复杂,这个复杂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情境的过多创设和教学方式的过于多样化,我们知道,创设情境和多样的教学手段都要花时间,而一堂课的时间是不变的,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就只能使学生的学走形式主义——走马观花式地学习新知,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时间被大量占用,否则时间肯定不够,结果是教师牵着学生盲目地走,学生学得应接不暇。其次是过多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外在的形式,冲淡了本是重点的学习内容和知识联系的逻辑性,给学生一种错觉,学得很多,也很来劲,但一会儿全忘了。这主要是凌乱,无规律的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接受。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正确把握好教学手段的“度”,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紧密性和逻辑性,使教学推进自然巧妙,水到渠成,让学生学得轻松、高效。

我们要丰富单词教学的内涵,但丰富并不是复杂化,复杂化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害怕,疲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轻松而有兴趣地学习,简约而有效的教才是单词教学的最终归宿。

标签:;  ;  ;  

词汇教学不应陷入“复杂性”的误区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